泉畔说“泉”
2017年11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题目中第一个“泉”字是水之源泉。第二个“泉”就与水无关了,它的表意是“钱”。如此一来,本文是要在泉水边说一说钱的事。不是说挣钱,也不是说花钱,而是说作为货币功能的钱。
  起码宋朝之前钱不叫钱,而叫“泉货”。南宋人洪遵著《泉志》,不是为某处泉池立传,说的是历代货币的式样及铸造,是一部钱谱。“钱”为什么叫“泉”呢?有考证者说,钱、泉音相近,叫混了,把“泉”叫成了“钱”,久而久之就固定下来。此说缺乏证据。而“钱“本是一种远古时期的农具,《诗经·周颂·臣工》有句:“命我众人,庤乃钱镈。”这里的“钱”是古代农具,即铁铲。“镈”也是古代农具,跟铲类似。全句的译意为:要求我们众人,准备开农的农具。
  钱是物质交换的媒介,中华大地最初的钱是贝币。冶炼技术的发明实现了农具的金属化,也使钱币走上金属化的道路,这就使泉与钱殊途同源。我认为,作为货币的“泉”是物质之源,作为河流的泉是流水之源。洪荒年代,概念模糊,物质的发展促进了交换的发展,也促进了概念的清晰化。至洪遵时,“泉”字起码是多义字,而“钱”字渐渐摆脱了农具称谓,承担起货币的语言概念。
  洪遵谓中华货币的起源,“泉之兴,盖自燧人氏以轻重为天下。”他认为,钱的兴起,是顺应燧人氏发展贸易而开始的。上古时期的详情没有得到记载,已经不得而知了,到了黄帝周朝时期,铸造货币的制度日见完备。秦汉以后,货币铸造接踵而行,岁月推移,有关泉货的铸造历史仍然没有被记载流传下来。这是洪遵著述《泉志》的初衷。
  上世纪90年代,我有幸奔赴陕西乾县拜谒乾陵,那是武则天和她的丈夫高宗李治的陵墓。景区游人不多,在近千米的神道上云集着卖古钱币的农民,拿着用绳线穿起来的铜钱兜售。我接过他们递过来的铜钱看,不禁大吃一惊,这些钱有秦半两、汉五铢,唐钱有开元通宝和带着指甲印的月牙钱,宋钱有崇宁通宝等。每一枚铜钱都有它的故事。秦半两是李斯统一货币发行的钱币。汉朝的五铢钱流通了二百年。开元通宝有带月牙的,有不带月牙的,带月牙的比不带月牙的还珍贵,传说铸造师拿着钱范请唐玄宗过目,恰杨贵妃也在旁边,便争着观看,一把抢过钱范,不小心指甲戳到一枚范模里,留下了月牙般的印痕。这个月牙是杨贵妃的指甲印,在不经意间被青铜的钱币记录下来。而崇宁通宝则是宋徽宗的御笔。我解囊收罗,同行的朋友怀疑这些钱是假的。我说,你看这厚度,是铜钱自然流通的磨损,人为做假是做不出来的。也有品相极好的,索价就高些。这些铜钱曾作为陪葬深埋地下,沉睡千年,农民耕垦把它们从黄土中唤醒,它们流出历史的泥土,谁说它们不是“泉”呢?
  济南有一条铜元局街,命名于清光绪年间。局,是清朝对工厂的称谓。铜元局就是铸币厂。货币乃国家的经济命脉,大清朝为什么在济南设铸币厂?这是泉城铜元局街的意义。
  无独有偶,重庆也有一条铜元局街。重庆铜元局创办于光绪三十一年三月癸未(1905年4月14日)。当时四川总督锡良创办川汉铁路公司,为筹措资金奏请光绪皇帝:“现拟试办铜元,由本公司会同机器总局,提供存放当铺,盐局公款银一百万两,并在票号借款五十万两,在重庆试办。”光绪皇帝准其奏,批复:“该公司又请在重庆府城试铸铜元,拨其余利,充作公司股本。”
  有意思的是济南铜元局比重庆铜元局早两年就奏请朝廷兴办了。那么济南铜元局兴办的理由是什么呢?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同年山东巡抚周馥会同袁世凯向光绪皇帝上奏折,“拟请开添商埠”,两项大的商业举动都需要汇集资金,发行货币势在必行。济南铜元局创立于1903年,它是其时济南经济改革的资金杠杆。清时铜元种类很多,多由广东铸制。济南铜元局发行二文币和十文币两种面额,铸造精美。十文币上端有“山东省造”四个字,中间为“光绪元宝”字样,下端镌刻“每元当制钱十文”,背面是团龙图案。如今,济南铜元是钱币收藏界的珍品,它的出身就在泉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