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演不好还推卸责任真是打自己的脸
2017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前,第三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于杭州举行。本次会集了中国导演贾樟柯、林超贤、吴京、徐峥,演员黄晓明、黄轩、杨颖、周冬雨等百余位电影人。遗憾的是,在某些明星的发言中,不但看不到在今天影视生产乱象中对自己的反思,反而能看到他们对别人振振有词的指摘。
“流量明星”发言难掩空洞
  座谈会上,最受关注的依然是参会的演员。而由于许多年轻演员没有足够拿得出手的代表作,或者曾经身陷行业负面新闻,讨论起“演技”也受到了质疑。
  影视生产规模及票房总量在不断攀升,但作品质量并没有同步增长。虽说烂片的账不能完全算在演员身上,但在今天高度工业化、商品化的影视生产过程中,他们常常是穿起每一个点的线索。资本话语权的膨胀不断挤压创作环节的非物质成本,一方面,坚持艺术创作标准的导演及编剧话语权收缩,博弈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完全服从资本要求的导演及编剧常常让渡艺术创作标准。因为资本高度快速的变现回报诉求与艺术创作的诸多原则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很多时候唯有成功地将演员不断商品化,才有可能达成资本诉求。这样一来,两个后果便是剧本及其创作环节的弱化以及演员与作品的分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影视行业生产的诸多弊病是结构性的,但也正因为结构性的弊病不会自动变好,才更需要强调从业者的行动与信念。可惜这一点在今天是比较缺乏的,这能够在前两天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的部分发言中得到佐证——凡是那些作品不突出,但曝光率很高的明星发言都难掩空洞。
指摘别人,就是逃避责任
  更遗憾的是,在某些明星的发言中,不但看不到在今天影视生产乱象中对自己的反思,反而能看到他们对别人振振有词的指摘。剧本粗糙、导演放水,各种明示暗示烂片的锅不背,总之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但撇清哪有那么容易,几乎每天都上微博热搜,热搜的话题永远与作品无关;一边是满世界的机场街拍,一边是满屏幕的抠像轧戏;有时间谈情说爱,有时间参与综艺,却没时间琢磨演技……讲得出剧本粗糙、导演放水,却不问问为什么这样的团队会偏偏盯上跟你合作?
  可能有人会说,流量明星的诞生也充满了无奈,因为今天“不靠作品就走红”的另一面是“只靠作品就无法走红”。而作为演员,如果无法走红就意味着没有出路。然而现实果真如此吗?虽然今天资本的强势逻辑在不断地与专业主义争夺对演员价值的衡量,但“争夺”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流量明星”并不是演员的唯一选择。总有这样一批演员,不上热搜,也不上封面,既不代言广告,也不参与各类综艺,你只能在影视作品中看见他们,他们的每一次亮相都能给你不同的惊艳。他们靠脸吃饭,因为他们的脸上有戏;他们又不靠脸吃饭,因为他们的身体有魂。他们并不都是默默无闻,但他们只在专业场域绽放。            (据新京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