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按头道歉”,即便脱贫也心寒
2017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玉龙

  近日,一段基层干部以“按头”的方式强行要求群众鞠躬致歉,并伴有不当言行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经查,视频中的干部系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镇长陈勇,群众系该镇樟树村村民李泽龙。对此,巫山县委决定,暂停陈勇镇长职务,责成纪委依纪依规认真调查,严肃处理。(12月10日央广网)
  简单回顾一下事件的经过。据当地宣传部门解释,该村民李泽龙的母亲今年87岁,其妻子属于二级精神残疾,享受每月392元的低保补贴,镇里根据其家里实际情况,给了3.9万元危房改造补贴。李泽龙实际享受的是国家扶贫政策,但是在县里扶贫工作组回访时,他却反映自己并没有享受到这一权利。
  不难理解,正是因为在县里扶贫工作组回访时,李泽龙没有说“实话”,所以才惹恼了这位镇长。按理说,就算干部感觉受了冤枉,也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按头道歉”是没有必要的。一般说来,镇政府及时向县扶贫工作组说明情况,未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存在误会之处,由贫困户解释一下,向县扶贫工作组说明一下,这样也能挽回当初的“误伤”。
  退一万步讲,就算扶贫户故意说谎,也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澄清事实。最简单的办法,相应的扶贫资金到账手续就是明证,能够证明扶贫工作确实到位了。扶贫资金监管如此严密的当下,一句谎言怎么可能被认定为事实?千不该万不该用“按头道歉”的方式,不顾群众的尊严来解决问题。这样只能丑化干部形象,更会让群众寒心。镇长的气确实出了,干群关系却被撕裂了。
  可以说,每个贫困户的家庭状况都不同,扶贫的“精准”要求,就是要根据每户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李泽龙在县扶贫工作组回访时,没有说“实话”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是扶贫干部没有将扶贫政策告诉本人,还是本人一紧张就说错了话?这些均需要当地有关部门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在处理涉事干部的同时,用事实说话,以正视听。
  同样,这也给扶贫检查考评提了醒。比如,群众没有说实话,这位镇长为什么会如此火冒三丈?身为一个镇长不可能不知道“按头让人道歉”的后果,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应对“谎言”吗?所以,在考评机制上,也需要反思改进,决不能因为检查考核机制存在不完善之处,而“误伤”了真抓实干的基层干部。当然,更不能“放过”弄虚作假的应付式扶贫干部。
  扶贫是大事情,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扶贫工作的进展,也反映着各级干部的成绩;尤其是在实现脱贫时间紧迫的条件下,更需要精准扶贫马不停蹄。既然是大事,更不能犯急功近利的毛病,该做的工作必须一板一眼地做好。最基本的是,应该确保每一位贫困群众的基本尊严,实现“有尊严”的脱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