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航
那年春节,典雅的香火又一次燃起,大门上的红纸猎猎地映着火光,一年一度的祭祖一如既往,无论异地还是故乡。
年幼的我,凝视着墙上手写的家谱,慢慢走到了一座茅草泥屋前。我跨过低矮的门框,那里,年轻力壮的高祖父,刚从私塾回来,放下手中的书卷和毛笔,顾不上休息,便要立刻下地干活。换下长袍马褂,拿起锄头,高祖父匆匆地出发了。
他中过秀才,那一天全村人都来登门祝贺。可不久皇帝垮台,他便毅然绝然地剪下辫子,捧起令他大开眼界的西学。他知道自己一辈子就是种田的命,但他也是一位私塾先生啊!讲学时,他从不只授《三字经》和《千字文》,一定随身带着那本《天演论》。
我跟着高祖父走出院子,来到一个更简陋的泥房前。高祖父的背影一天天驼下去,另一个身影出现了,他慢慢长成了强壮的年轻人。年轻人刚刚还听高祖父讲述着过往的荣光,郑重地接下了递来的锄头。
此时,头顶上却飞过一架轰炸机,投弹声、枪响声交织在一起。年轻人果断地丢下了锄头,他知道,面对外敌入侵国破家亡,自己还有更紧迫的使命。硝烟与血腥的味道,从村头的树林里飘来。他虽没有亲自上战场,但他一直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在小小的学堂里,面对着一个个稚嫩的面孔,讲授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枪声和炮声渐渐停息,我听到远方村民的锣鼓和欢唱,太阳又一次像一面血染的旗帜猎猎地升起。我与刚回家的曾祖父相遇了,他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激动与兴奋难以言表。在他心中,生活与未来都一片光明。
一个面黄肌瘦的少年从屋里走出来。可是,天忽然下起了雨,屋外霎时充满了呻吟与哀号。云间电闪雷鸣,树丫间的叶子都掉光了。
“我饿!我饿!”听到别的孩子字字如针的哭喊,少年没掉一滴眼泪,只是平静地接过了父亲递来的蓝白色铁瓷缸,里面是一层地瓜叶,上面是两块地瓜干。
我跟着少年从屋里走出来,踏上求学的路。山路崎岖不平,少年却笃定前行。四十多里的路程,他不时取出一块地瓜干,咬上小得不能再小的一口。等到简陋的校舍出现在眼前时,少年手中的铁瓷缸里只剩下了地瓜叶。
慢慢,少年长大了,面孔正是爷爷风华正茂时的形象,他坚守着祖辈的传统,当了一名中学老师。他教过八门课,桃李满天下。他教过的学生都说,他一辈子都在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后来,家境渐渐变好。低矮的茅草泥屋变成了拔地而起的居民楼。而他始终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分,让孩子们记住美好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我慢慢朝茅草屋外走去。如今的我不再挨饿,不必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必在40多里的求学路上孤独地行走了。我渐渐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和使命,但朴实无华的家风永远是后人的指路明灯。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依然有那么多厚厚的书本,那么多空白的纸张,等待我去耕耘;依然有许许多多的磨练,在等着我去挑战。相信自己一定会像先辈们拿起锄头和粉笔那样,拿起手中的笔,做个亦读亦耕的学子,在荒芜的心灵上,耕下一片金黄的沃土。
我一步跨出已破败的大门,身后炊烟又渐渐升了起来。那是永不断绝的香火,似历史的风尘,模糊了漫长的陈旧岁月。几代人在这香火中,花白了头发,健壮了筋骨,抖擞了精神……
蓦然回头,那幅对联斑驳而清晰:行祖宗一脉真传曰忠曰孝,教子孙两条正路亦读亦耕。忽然惊觉,几代先辈,都用尽了一生去吟读这句不老的箴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