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济南
2017年12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冬初到济南,天色已晚,路过百花洲,看剔透的夜色,天竟然不太冷。这个地方距离老舍先生在大明湖畔的故居很近,我很自然地就联想到老舍先生曾经说过的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如果你真的有机会,能够在秋天或者冬天里来到济南,你就会深深地觉得此言不虚。
  窄窄的街道静谧又让人感到一些温暖,昏黄的灯光照在泛着幽光的石头上。路上鲜有行人,有人骑着电动单车缓缓归去,夜色自有夜色的美丽。小小的店面外很静,我不必进去也猜得出,里面有咖啡、酒,更有一些故事是关于济南的。
  晚上的时间太短,心中有些不舍,于是便利用仅有的一个早上,早起,去品味济南的细节。济南并不是我的城市,我没有办法每天生活在它温暖的怀抱里,但是每一次我都可以清晰地欣赏它的容颜。正如我在后宰门街上看到的八个字:“指梦为马,此处可栖”。
  岁月的变迁,总是要带走一些繁华。关于一座城的许多故事,都在岁月当中渐行渐远。而在济南,一些小巷子保留了下来,虽然已经残缺不全,却记载了一种安详与温暖。就像小巷石板路上映射的晨光,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过往和源远流长。每一处院落,或者每一栋建筑,都有它清晰的过往。这里曾经承载过鲜活的生命和在岁月中渐渐磨灭的故事。老建筑的窗子就像这些古老院落的眼睛,它们静静地注视着我,而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偶然从它的视线中划过。
  虽然已是初冬时节,柳树却依然是绿的,静静地垂在尘埃里,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生命的颜色。就像是成都人记住了杜甫一样,济南人是应该记住刘鹗的,在他的章回体小说《老残游记》中,对济南有太多的精彩描述,最为有名的一句便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了。
  一座老城的味道,有时候就在一些地名里,那些建筑和街坊可以消失,而这些地名却在岁月中留下了自己的韵味。这些街道的名字背后都蕴藏着故事,或者有唐诗宋词的意境,总在不经意间把你引向历史的深处。问山巷、流杯池子街、思敏街、书香胡同、雨荷巷,这些街名仿佛是空气中流动的诗意,问山书香,雨荷思敏,曲水流觞,随便联想一下,便是古意盎然。
  济南是一座泉城,泉水无处不在,沿街巷奔流,滋润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泉水汇流成溪,可以随随便便地流过寻常人家的墙外,几株垂杨,一湾流水,直奔大明湖而去。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店家,也有各式各样的小院落,它们静静地守候在泉城的某一个角落,等待着不期而遇的我。一处寻常的院落被改造成了泉水豆腐博物馆。院子的角落里摆放着木桶、石磨和水缸,这是做豆腐必备的家当。小院的中庭种了一架葫芦,葫芦叶子已经枯萎,几个葫芦还精神地挂在廊架上。从门里向外面望去,我看到了济南著名的泉水茶汤招牌,城市在我探寻的目光中,渐渐醒来。街角卖水的雕塑,生动地刻画早些年的生活情景。路边也有桂花饼的招牌,我想用泉水做的桂花饼味道一定不错。身处泉城的人们,不管什么东西都可以和泉水联系起来,这一家的招牌上就写着泉水馄饨,看上去已令人垂涎。百花洲的水畔有一处叫作芙蓉馆的所在,是济南当地人听书聚会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听书品茶,对弈闲聊,活得像神仙一样。我从一处小小的门洞向里面张望,这里开着一间染坊,关于老城的故事,正如这些鲜艳的布料,从来也没有褪色。
  让人心旷神怡的泉城怎么少得了人间的烟火气?在这样的寻常巷陌,你可以找到卖济南油旋儿的小店儿,你可以看到煎饼卷大葱的招牌,你还可以看到卖济南名吃“馓子”的门脸。自由自在地饮用泉水是济南人特有的福利,我在路上就遇到了一位老济南,自行车上载着许多空水桶,他正在去往取用泉水的路上。
  东花墙子街那边有济南的老文庙,这是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淡定,毫不张扬地向我展示着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文脉。
  我沿着泉水汇流的方向,遥望大明湖。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悠闲地经过牌坊,把再寻常不过的生活变成了别人眼里的诗和远方。
  百花洲静静地守候在这里,我默默地想起曾任过齐州知州的曾巩。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主持修建了百花台和百花堤。杨柳依依,微风涟漪,就在这样一个冬日的清晨,我悄然走过这里,这个冬天不冷。
  初冬,清晨,满怀着泉城济南温暖的“真味”,可缓缓归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