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灵》里的济南身影
2017年12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心灵》是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写的专著,向西方全面介绍中国。这部书刚出版时对西方世界影响很大,人们把它和莫理循的《中国风情》、古德诺的《解析中国》等相提并论,看作是西方人了解古老中国的一个窗口。
  卫礼贤原名理查德·威廉,是德国同善会的一名传教士,在德国强占中国青岛期间,来华传教,共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五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青岛度过的。那时的中国风雨飘摇,处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卫礼贤以当事人的身份,经历了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整个过程,他积极投入其中,组织尊孔文社,创办礼贤书院,对中国、中国人及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卫礼贤回国后,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诉诸笔端,不但翻译了大量中国古代典籍,还写下了很多介绍中国的著述,有《中国心灵》《青岛的故人们》《中国文明简史》《实用中国常识》《中国的经济心理》等书,通过介绍中国的这些译作和著述,卫礼贤从一个不懂汉语的门外汉由此成为一名著名的汉学家,被人们尊称为“中国在西方的精神使者”。
  卫礼贤是以传教士的身份来中国的,最后却深深爱上了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成了孔子儒学的教徒。他游历中国的名山大川,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中国心灵》一书中,除描述了当时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外,就是对中国的文化和地方风土民俗的介绍。虽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青岛度过的,但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在《中国心灵》中就详细介绍过济南。
  当时,卫礼贤是去圣城曲阜,途经省城济南,济南的泉水和清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胶济铁路还没有通车,卫礼贤一行先由青岛乘火车到了潍县,然后从潍县坐轿子到达青州,在路上又行进了几天,最后到达了省城济南。济南给卫礼贤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洁”,他在书中写道:“那时的济南府仍是一个老式的中国城市,城外也没有尘土飞扬、环境嘈杂、自成一体的民族人居住区。”接着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济南的泉水:“这座城市有众多的泉眼,清澈的泉水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流淌出来。寺庙和茶馆随处可见,寂静的河岸由于摆满小摊的市场和喧嚣的人声而生机勃勃。众多的泉水汇成小溪,几乎从每一条街道旁流过。”看到济南一尘不染,让卫礼贤发出了“济南府是中国最清洁的城市之一”的感叹。
  众多泉水汇成的小溪,最后在城北汇集到了一处,这就是大明湖。大明湖是唯一以泉水汇成的湖,大明湖上荷叶田田,富家子弟在此聚会游玩,“船儿行驶荷叶之间,经过淡粉色的芬芳的荷花,消失在一片葱翠之中……”卫礼贤不但描绘了大明湖的美景,还批判了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
  接着,卫礼贤乘船登岛到了历下亭,他看到“小岛上绿柳掩映,凉亭座座。一些为前代名人修建的纪念堂和庙宇也耸立在小岛上。”那时,岛上还有戏剧表演。最后,卫礼贤又乘船去了北极阁。北极阁就耸立在大明湖北岸的一块高地上,卫礼贤登临此处,极目远眺,“大明湖的全景尽收眼底。而目光尽处,则是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的千佛山,和婆娑绿柳掩映着的居民房舍。”能想象得到,那时的风景也是极美的。
  除了介绍了济南的美丽风光,卫礼贤还对济南的风土人情作了饶有兴致的描述,特别是交易古董的早市,这在他看来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场景,他观察得细致入微,描写得也生动传神。
  卫礼贤在济南只做了一个短暂的停留,便继续南下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