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芹情缘
2018年01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曰章
  小时候就喜欢吃鲍家村的芹菜,那时还不叫鲍芹,因为出产在离家不远的鲍家村,大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鲍家村芹菜。其实那时候每个村庄都种芹菜,从生产队到承包到户后一直如此,但最好吃的芹菜还是鲍家村的芹菜。从懵懂记事到十八岁离开家乡工作的十余年间,除了前期生产队分配和后期自种的白菜、萝卜、土豆等蔬菜外,印象中吃得最多的蔬菜就是鲍家村的芹菜了。对于生产队均分的芹菜只吃过一两次,不是笔者不喜欢吃芹菜,而是一次塞牙的经历成了儿时一块心病。
  大约六岁的时候,娘中午下地干活回来炒芹菜吃,还处于换牙阶段的我吃了几口就把牙缝塞满了。玩了一会儿总觉得不得劲,顺手从娘做针线活的筐里取出了上鞋用的锥子挑牙缝,一不小心伤到了牙龈,搞得满口是血,这一下把娘吓坏了,那一段时间娘坚决不做芹菜吃了。过了不久,和爹关系不错的一个朋友来家玩,带来了一小把芹菜说中午炒芹菜吃。尽管娘心里不愿意,但碍于面子还是照做了。菜端上桌吃饭时,叔叔夹了一筷子芹菜塞到了我嘴里,娘瞪着眼看着我想拦住又不好说出口,当看到我一下一下嚼得很欢实时才算放了心。吃完饭后娘跟叔叔说起我以前的经历时,他笑了笑说道:“放心吧,俺鲍家村的芹菜没有丝,老人小孩都能吃。”从那以后,娘常常做芹菜吃,俺也再没有出现过因丝塞牙而满口血的事。当然也难为了叔叔,因为十余年来家里的芹菜都是叔叔抽空或顺路带来的,实在拿不出时间就托人捎来,直到我离开家乡。
  及至转业回到家乡并在美丽的小城定居下来,与鲍家村芹菜的距离又被拉近了。尽管蔬菜品种越来越丰富,但笔者依然最喜欢吃鲍家村芹菜。从老家回来时捎带点,赶大集时买上两把,芹菜上市的季节家里几乎没有缺过。鲍家村的芹菜与其他芹菜最大的区别就是地理特征明显,应该说若没有漯河及下游万家口千余年来的河床沉积,绝对不会成就鲍家村芹菜五百余年的味道传承。鲍家村芹菜棵株高大,颈细绵长,颜色深绿,芯实甘甜,全株清香,食之绝美。翠绿色的芹菜叶洗干净撒点面做成布拉子吃;芹菜杆与芯炒肉或炒鸡蛋吃,凉拌一盘也是甘味奇美,绝对爽口滑心;芹菜根也不能丢掉哦,洗干净放点盐、酱油、醋,搅拌一下,绝对是喝糊糊时绝佳的开胃小菜。
  “吃鲍鱼不如吃鲍芹!”伴着这句简洁明快的广告语,鲍家村芹菜香传全国,家喻户晓。“鲍芹”二字代替了我记忆深处的鲍家村芹菜,但只要芹菜的品质不变,能够把儿时及现在的口味延续和传承下去,我对这个叫法是举双手赞成的,也感谢为“鲍芹”命名的智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