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显成效
2018年01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荣成1月2日讯(曲依羽) 2017年12月29日,荣成市人民法院召开“基本解决执行难”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
  2017年,荣成市人民法院加大执行力度,强化执行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凝聚执行合力,全面打响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和重要进展。截至2017年12月29日,荣成市人民法院新收执行案件4388件,结案3551件,结收比80.93%,同比分别上升了12.21%、16.35%和12.77%,执行到位金额达3.52亿元,创历史新高。
  依托“诉讼诚信工程”搭建失信信息采集平台,荣成市人民法院先后将8950名自然人、240名法人失信信息录入市征信系统,3136名自然人、447名法人纳入最高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与发改局等25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从36个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开展联合惩戒,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针对拒不申报财产和申报不实案件、小标的额案件、涉金融案件、村居委员会案件、行政非诉案件、涉民生案件进行集中清理,开展7次集中执行拘留行动,拘留212人,当场履行107件,和解76件,履行标的额达815万元;对抗拒执行,情节严重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拒执罪,有力震慑了“老赖”。
  同时,荣成市人民法院还实现了质效指标“三升四降”的目标,即:裁判自动履行率、实际执行率、执行标的到位率明显提升,终本率、异议复议和执行监督撤改率、执行信访率明显下降。在威海中院组织的“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模拟考核验收中位列威海市基层法院首位,并荣获省集体二等功。
  2018年,荣成市人民法院将重点围绕探索多维度立体化执行模式做好各项工作,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曝光,形成全社会打压老赖的强大舆论氛围。同时创建线上信息获取渠道,更加有效解决“查人找物难”问题。在执行方式上,打破传统单一金钱给付的方式,灵活采取亲情代付、以物抵债、劳务抵偿、盘活闲置资产、活化土地承包、债权转股权等方式,巧用被执行人现有资源抵偿金钱履行义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