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洞
2018年03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相传大禹治水时,有一条孽龙,兴风作浪,造成水患。大禹将其捉拿时,孽龙钻山而逃,留下的深洞,就是当今的龙洞,此山又曾叫过禹登山。
  这个传说,富有神话色彩,引起我极大兴趣。又看过张养浩的《龙洞山记》,我愈加想前往龙洞游览。
  假期的一天下午,导航指引,独自驱车来到龙洞山下。眼前不高的山体被翠柏覆盖。山脚下,有一处正在施工的地铁站口。绕着左侧一条上山的曲径攀登而上,独自穿行在这茂密的山林小路中。爬了一会儿,迎面走来一对下山的中年夫妇,我忙打听龙洞的路程和方位。女士说,龙洞已经被铁丝网隔离,过不去了。并热心地嘱咐我,天黑后一个人别走夜路,这山路状况复杂,不好走,注意安全。
  听到不能看龙洞时,我如泄了气的皮球,这山,就爬得不得劲了。犹豫中的我,爬了一段山路,静谧的山林中,我想到张养浩当年游览龙洞时出现惊险的那一幕。
  元朝延祜年间,张养浩等七人慕名前往龙洞游览。洞内深处漆黑一片,张养浩一行点燃束茭引导前行,走过一段高大宽敞的路后,接下来需要低头、弯腰行走。遇到最狭窄的地方,只能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匍匐前行。就在这个时候引路的火把灭了,浓烟弥漫。后退,身体不容许;前行,漆黑路窄。同行的人惊恐地认为要丧命在此,张养浩不断鼓劲,他们又爬行了一里左右,终于脱险。张养浩在游记中说道:有哭的、恨的、骂的、互嘲的和跺地后悔的,庆幸自己活着出来,乱作一团。
  张养浩反思这次游历的意义,感慨道:唉,不登高山,不到深渊,前面圣人那些教训,我们这些人只把它当做娱乐而已呢。
  这时,听到有说话的声音,我探身看去,一对父女走来,女孩有十五六岁。那位父亲跟我搭讪:知道大峪谷否?大峪谷这三个字,让我为之一振。我当即决定与这对父女结伴,去看大峪谷。
  眼前有两条进深山的小路,我们顺着左侧一条前行。攀登中,碰到下山的一家五口,问起山路时,一个小男孩抢先说,沿着路边树枝上的“红头绳”走,就会到达。我顺着小孩的手指方向看去,树枝上果真系着红布条,顿觉心中升起一股温暖的感觉。
  穿过崖壁边一条窄窄的山路,艰难地登上一个陡峭的大斜坡,翻越一道山脊,循着红布条一路曲曲折折地走到一线天,下面就是大峪谷。一线天的旁边有一处宽亮的小平台,树林中坐着三三两两休憩的游客。我走过去,站在崖沿上,向前方望去,哦,万丈深渊!大峡谷的壮观景色,尽收眼底。环山拥抱,群山相连,千仞壁立,真是别有洞天。伫立崖壁边上,往下看去,甚觉头晕目眩。
  坐下来,静静地品赏着眼前的景致,北有老君崖,南有独秀峰、三秀峰,突兀环列,神工鬼斧一般。南峰顶上,矗立一座石塔,形如西安大雁塔。而峡谷中拔地而起的一座独峰上,也有一座石塔,遥相呼应,平添不少韵味。真没想到济南还有这么一处天然壮观的美景。
  听说峡谷内有泉、有庙宇、有范仲淹之子范纯仁的题刻。同行的父女还要继续去大峡谷探幽,而我觉得欣赏眼前的美景已经足够,就没再前行。这次龙洞之行,兴致因张养浩而起,虽没有体验到张养浩当年的惊险一幕,却庆幸意外收获了大峪谷的壮观美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