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奠基“作法”九人被处理不冤
2018年05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一篇名为“甘肃核项目奠基,道士作法保平安”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受到舆论关注。中国科学院通报称,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两名工作人员被停职检查,“同时启动所纪委核查程序”。而武威市及民勤县纪委监委,也已对7名在场公职人员进行立案审查。
  这样的处理,不可谓不严厉。有声音说这样的处理“小题大做”了,其实不然。一则,从处理程序和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做出处理的机构是“所纪委”和当地“纪委监委”,处理的对象是“所工作人员”和公职人员,更多的是针对他们违反党内纪律的行为,无可厚非。二来,这种态度宣誓和是非决断是有必要的,对公共舆论的影响是正向的。
  据报道,请道士作法是施工企业所为。我们当然尊重一些民间的、个人的、无害的传统习俗,但是,当这种习俗施加到一个科学项目上,且有公职人员参与,进而进入公共舆论场,必须考虑其产生的对比讽刺效应和不良示范影响。
  当地政府部门处理了参与其中的7名公职人员、中科院也没有姑息参与了仪式活动的两位工作人员,不仅是对纪律要求的严格执行,也是对科学精神的强调和重申。
  有人说,这只是一些“民俗活动”,没必要上纲上线。但是,这不仅事关一个企业的行为,还事关一个重要科学项目的形象;而从它被引入舆论场开始,就已经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对其价值和影响的讨论,就不能停留在民间的、企业私自的行为上,因为这种行为有了公共效应和价值导向。
  事实上,类似的事并不只是发生在企业工程领域。比如,有的孩子生病了,家长不去医院反而去寺里庙里;有的家长在孩子高考前烧香拜佛,让“大师”决定孩子考试时吃什么、穿什么……当这样的行为跌入舆论场,当这样的“自由”被审视,是该支持呢,还是反对呢?正是因为,这一事件如何处理,也决定了向社会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摘自《新京报》,作者辛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