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丽人“燕南飞”,人间永留“桃花扇”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逝世
2018年05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1941年从影的王丹凤因出演《新渔光曲》一举成名,其代表作有《护士日记》《女理发师》《桃花扇》《家》等。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王丹凤塑造了50多个银幕形象,她在《护士日记》中演唱的主题曲《小燕子》让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传唱千家万户。其逝世的消息一经传出,引发了中国电影界和大量影迷的缅怀追忆,她是“永远的小燕子”。

  从影四十载
被封“沪港四大女星”

  在去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的舞台上,阔别观众20余载的王丹凤,坐着轮椅领取了组委会颁发给她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对于一个从影40余年、奉献了纵贯古今50多个银幕形象、曾让电影之花绽放于浦江和香江的表演艺术家而言,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王丹凤何以让人难忘怀?首当其冲是美丽。关于她的美,在近年出版的张爱玲书信集中有段相关文字——“宁波人漂亮的多,如王丹凤,我想是沿海史前人种学关系”。王丹凤并非出生在什么演艺世家,只是小时候爸爸喜欢看地方戏,因此受到艺术熏陶。她在自己闺房里贴满画报上剪下来的周璇、袁美云、胡蝶、阮玲玉、陈云裳等人的剧照,天真地发梦,幻想自己有天能够变成她们,后来美梦成真。
  有张在大银幕上放光的脸,她很快做到主角。《新渔光曲》翻拍自王人美的经典之作,虽然已有珠玉在前,观众依然被王丹凤的演出打动。王丹凤的名字也随着《新渔光曲》的歌声传开了,她被影界称为“小周璇”。她相继拍摄了《终身大事》《青青河边草》《月黑风高》等9部著名的影片,并因此享有“高产女星”之称誉。
  与当时沪上大部分女星不同,勤于工作的王丹凤身上并不盛产小报喜欢的花边新闻,王丹凤说自己特别不爱交际,这辈子连男朋友都只有一个,这个“男朋友”就是她后来的丈夫柳和清。王丹凤的很多照片都是出自柳和清,大家公认穿衣精致的王丹凤很多衣服都是柳和清买的。
  1948年,王丹凤赴香港主演了《无语问苍天》《琼楼恨》《锦绣天堂》等影片,事业再上高峰。在《锦绣天堂》中,她和自己崇拜的偶像“电影皇后”胡蝶配戏,这也让她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几十年。1949年,香港推出备受欢迎的“沪港四大女星”,王丹凤榜上有名,其他3位是李丽华、周璇、白光。
为塑造新时代女性
下基层体验生活

  王丹凤本可以在香港继续做一个风光的女明星,但新中国成立后,抱着对新时代的向往,以及为与人在上海的未婚夫柳和清完婚,王丹凤放下香港的一切,回了上海。成为红旗下的演员,王丹凤焕发出另一种风采。1957年王丹凤接演了《护士日记》,首次塑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女性形象,导演更是指定由她来演唱片中主题曲《小燕子》,让这首童谣传唱至今。在这时期的新电影里,王丹凤的表演天真、自然,为了演好那些和她生活很远的工农兵人物,她屡下基层体验,在电影圈传为佳话。
  1961年,王丹凤与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等22人被评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王丹凤1981年在拍摄完电影《玉色蝴蝶》后,淡出影坛,后随丈夫迁居香港。在香港,王丹凤又为两地电影文化界的交流继续发光发热多年。近年终于叶落归根,王丹凤回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乡上海,过起隐居生活。从周璇、白光的时代穿越而来的王丹凤留给世人的不只是一个女明星的风光故事,更是一位伟大女性,一步一脚印的来时路,一个自尊自强的魅力身影。
             (宗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