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垃圾分类,关键在于毅力
2018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月起,省城济南将实施垃圾分类强制推行,22个街镇目前被正式确定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今后将通过第三方确定各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是否达标,考核结果将在文明单位评选中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
  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事,推行起来却非常困难。垃圾分类的推广涉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基础设施的建设乃至垃圾处理全流程的科学化再造,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最大的难点并不是人力物力,而是坚持把垃圾分类做好的毅力。眼下济南确立的22个示范区,也正是检验是否有这种毅力的试验区。
  说到垃圾分类,人们都不陌生,国内很多地方都有过尝试,也一直在推广,但几乎找不到成功的范例。济南之前也推行过几次,设立了试点区域,也有相应的考核,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总是重复失败的教训,不仅垃圾分类工作没有进展,还会给公众造成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对垃圾分类完全失去信心。就像这一次,垃圾分类很快就要在示范片区强制推行了,可以说关系到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但这则消息并没有在市民们的朋友圈里掀起任何波澜。
  这样的心理状态显然不利于垃圾分类推广,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把接下来的试点做好。如果从以往社会治理方面或成或败的事例中吸取经验教训,那最该强调的就是毅力。尤其像垃圾分类这样的工作,涉及到习惯的改变,离不开持续而严格的矫正。之前的试点也恰恰败在这方面,一开始热情高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很快热情消退,一切又恢复如常。相比之下,如今济南的交通秩序就有很大改观,比如马路上车让人成为常态,这就是常抓不懈的结果。
  要想培养毅力,首先就要明确目标,在没有把垃圾分类培养成生活习惯之前,各方面努力就丝毫不放松。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就会知道事情决不是采购一批彩色垃圾桶放在街边这么简单,工作安排务求科学周密。除了硬件配套,意识也得跟上,先要让居民明白各种垃圾该怎么归类,之后再施以严格的监管,不能因流程上的疏漏让分好类的垃圾重新变成“大杂烩”。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设立常态化的赏罚规则,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这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系统工程。
  正所谓“气可鼓而不可泄”,去年济南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今年开始的“明湖秀”惊艳四方,如今又“喜提地铁”,正是一鼓作气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好机会。相比之下,前面提到的几项成绩都有点儿追着别人跑的感觉,恰恰是垃圾分类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眼下国内好像还没有哪个城市敢言成功。这样看来,最近被确立的这22个示范区,有理由被寄予厚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