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契合
2018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制定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对推进区域内经济均衡发展、实现我国全面小康,有着深远的意义。
  随着国家及政府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视,央行提出了“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双监管机制,对于金融消费者来说,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增强金融消费者知识是金融机构必须和应当做到的。从目前来看金融消费者受到普惠金融的服务和产品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金融弱势群体得到了金融受助,获得了金融服务的机会。但是普惠金融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偏远地区由于地域广阔,资源较少,融资难,很多金融弱势群体没有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务;在一些地方,受财政的制约和金融意识的欠缺,普惠金融的发展并不顺利,许多普惠金融政策得不到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和真正需要普惠金融来脱贫致富的金融消费者尚有无法逾越的鸿沟。
  如何发展普惠金融,满足更多的金融消费者享受到更多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当前金融监管部门应当研究和重视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实现。一是促进金融服务多样化。近年来,央行在推动普惠金融方面,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并得到了有效运用,如推广的金融扶贫再贷款、央行资金产业扶贫贷、支农再贷款等针对“三农”的优惠融资政策,让广大低收入人群受益。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贷款种类方面,增强金融产品多样化,为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使金融服务更加方便快捷。二是普及金融知识,让更多的金融消费者提高金融认知度。要针对金融知识匮乏的贫困地区,开展普及金融知识教育,占领金融消费者受教育范围,让广大群众掌握和运用金融服务和产品,使他们远离非法集资和高息诱惑,这是当前最有效的保护金融消费者措施。三是普及跨行业、跨业务的多种金融产品,探索银行与保险的有机融合,推行普惠保险产品,加大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保险制度。普及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社会保险,实行财政补贴保险。这样才能降低发展普惠金融的风险,增加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四是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以及手机业务快速发展的今天,央行通过一系列的支付工具,鼓励商业银行推广手机银行和手机支付消费,真正实现无需现金、无需面对面进行交易,这有利于普及金融业务,同时也是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创新,应当进一步实施和推广。
(人民银行菏泽市中心支行 余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