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斌 刘跃达
乘借新旧动能转换“快车”,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作为莒县被列入省实施规划的唯一园区,莒县经济开发区身负改革“先行军”重任,再次站上历史的风口。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用什么样的理念?走什么样的路径?5月12日,全市工作务虚会指引了明确方向:以项目为总抓手,牢固树立“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水平、以项目论作风、以项目论英雄”的意识,拼格局、拼平台、拼创新、拼环境,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莒县经济开发区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新发展”,紧紧围绕全市“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和县委、县政府“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项目招引建设、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效能提升,全面打响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拼格局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集群
产业支撑经济,格局决定结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是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格局。
近日,在日照国峤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一排排国内顶尖水平的标准化厂房“整装待命”,不远处,办公区还未装备齐全,工作人员便已连好网线在电脑前忙碌。
“我们预定的8条全自动生产线就快陆续到位了,那时,在这个厂区,汽车全部内饰的冲压、弯管、焊接、电泳线、功能键生产线、剪裁缝纫、发泡线和装配这套流程能够在这里一气呵成。”该公司总经理孟庆华告诉记者。更值一提的是,投产后,该公司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汽车内饰全工艺生产厂家,按照世界最高质量标准进行产品生产,不仅满足全国高端客户,还能达到欧洲标准冲击全球市场。
与此同时,开发区正在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该产业园占地约2000亩,主要为海汇、永利两家整车公司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届时,将集合产业要素,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区,进而打造莒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这也是我们下步开展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发区招商促进局局长卢冰向记者介绍。
从海汇新能源电动汽车、永利新能源电动车,到国峤汽车零部件、文宇汽车座套项目,再到规划中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成为支撑开发区工业经济的又一根强劲“筋骨”。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蓝海缘硅藻生态板项目加快建设,年产100万吨微晶新材料项目和全铝家居设计制造项目顺利落地,与清华大学达成合作建设建筑新材料项目意向,开发区新材料产业规模实现“开方式”扩张。
在传统优势产业方面,金禾博源生化正在向“世界级”冲刺,浩宇能源、鼎昌铁塔、金港活塞、海通茧丝绸等企业不断向集群发展。
现在,开发区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高档纺织服装、新能源和新材料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见雏形,产业规模效应日渐凸显。截至2017年底,开发区年销售过亿元企业达到18家,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200万元以上26家。
拼平台
搭建高质量发展新载体
平台是项目成长的载体。只有拥有优质平台,才能让各类资源在空间上形成集聚,产生化学反应,促进项目裂变升级。
为打造项目优质载体,2017年以来,开发区对照“3.0版园区”的标准,启动31项工程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房5645套;青岛路等3条园区要道拓通硬化,并配套建设青岛路地下综合管廊;实施区内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污水、燃气管网14公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同步实施,区内规划建设用地全部实现“九通一平”。
为增强园区“吸附力”,今年开发区还将启动莒州路、威海路大修、2018年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启用开发区医院,使园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再升级;增设行政服务大厅银行服务功能;3个社区全部标配小学和幼儿园。
如今,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成为开发区提档升级的基石,产业根基稳健、城市功能齐全、生活环境优美的发展平台已经在往更高层次、更优水准迈进。
在“大园区”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中小企业园、装备制造园和莒州创新创业中心的启用,让“平台+产业”成为集聚发展要素、促进区域发展的最大亮点。
2017年10月,莒县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正式投入使用,标准化的厂房和优惠的扶持政策引来了一场投资热潮。经过筛选,最终新祯电子、申龙电梯、派乐加航空食品、文宇汽车座套、仁瑞生物科技等10个生产制造项目和迪数信息科技、荣电环保科技等4个服务办公企业成功签约入驻。
2018年2月2日,莒州创新创业中心迎来了第一位“入学新生”——日照深度软件有限公司,该公司专业从事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网络服务及计算机技术服务,是百度公司语言识别系统的开发商之一。
“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方面,这里政策扶持力度大;另一方面,这里与国际大学创业联盟、美国埃克等知名创业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国内外30多所知名大学进行技术资源和投融资资源链接,这些都将极大推动我们公司的发展。”深度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乃峰介绍到。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服务器的架设,不久,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公司将会在这里诞生。
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装备制造园、中小企业园和莒州创新创业中心形成了开发区“三园一心”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聚集地,成为链接企业和政府的重要纽带。目前,已有20家企业入驻,创造就业岗位1100多个。
拼创新
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战场上,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在山东科林诗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大厅内的显示屏上,一张全国地图或密或疏地缀满了代表合作站的小红灯,与之联网的数据库,可以高速运转并进行各终端情况的分析、预判、通报和处理。该公司总经理李皓告诉记者:“这一模式启用后,公司将依托公益性区域净水,借助无人终端销售这个市场赢利点,与物联网将两者叠加,既巩固行业地位,又拓展新业态领域,有力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的有力驱动下,科林诗尔去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成功研发出12款智能直饮水机,逐步发展成为江北最大的商用净水设备生产企业。
科林诗尔只是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已延伸至开发区每一个角落:日照金禾博源生化有限公司成功培育“神州八号”航天诱变筛选菌株,并以此为菌种建设14万吨柠檬酸升级改造项目;惠明机械有限公司从加工装配向自主研发延伸,成功研发智慧加油机和加油站后台服务系统;仁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EGF、生物胎盘素、纳米脂质体透皮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国际领先的第四代微生物蛋白小分子基因提取技术……
在机制创新方面,开发区深化职员制改革,将收入分配与人事管理有机结合,提高招商、拆迁等一线岗位绩效奖励系数,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行了“1+5”(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开发区住建局、国土局、环保局、经发局、招商局主要负责人)招商项目快速落地办法和干部包靠企业制度,在用地拆迁、手续办理等方面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便利,确保项目早日开工达效。
今年,开发区还将大力推动企业创建各类工程技术中心,打牢科技创新的硬件支撑,依托现有18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确保年内发明专利授权8件以上。同时,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巩固扩大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充分利用行业论坛等各类交流合作平台,承接创新项目,推进协同创新,确保年内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以上。
拼环境
营造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开发区致力于为高质量发展打造的优质营商环境。围绕帮助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在去年“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出了“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一分钟都不能等”的服务理念,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靠前解决困难,打造最优投资环境。对拟投资项目、在建项目进行分析梳理,实行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包靠责任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包靠机制促进工作有效落实的通知》,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服务机制,现场办公,靠前解决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项目建设铺平道路,确保政策执行“零折扣”、跟踪服务“零距离”、环境建设“零干扰”,打造最优投资环境。今年以来,先后为企业解决、协调项目建设中的问题79个,帮助办理手续21项。
细化任务目标,确保项目如期推进。对每个重点项目,科学细化任务目标,按照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层次推进法,突出分类管理,因项施策,努力推动项目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督促施工方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倒排工期,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确保项目如期推进。目前,开发区20个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全部按照计划推进,在建项目已全部顺利开工,其余正在加快洽谈落地。
加强督导考核,提升服务效能。开发区还将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纳入年底“职员制”绩效考核,通过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及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分析问题症结,研究解决办法。同时,进一步加强督查力度,定期通报项目进度,以此增强包靠人员服务项目建设的责任感,提升服务效能。
从开发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54.96%、47.8%,各项指标在全县继续领跑,开发区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