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养殖,三文鱼安家东营
2018年06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蓝海水产养殖公司的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打捞养殖池中的三文鱼。
     连日来,随着“国产三文鱼”话题不断升温,三文鱼的身份变得扑朔迷离——太平洋鲑、大西洋鲑、鲑科鱼、海鳟、虹鳟……错综复杂的关系令人傻傻分不清。
  在我省的东营和日照,也有两个三文鱼养殖基地。这两处产出的三文鱼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记者进行了探访。
  文/片 本报记者 聂金刚    
  位于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进入新世纪后获批成立的首个国家级农高区,太平洋银鲑鱼(编者注:三文鱼的一种)漂洋过海,从加拿大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从此安家落户。
  一圈,两圈,三圈……三文鱼在养殖池里觅食,成群结队,形成了一个大的同心圆。鱼群搭配上蓝色的养殖池,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微缩的海底世界。
  “育苗用了3个月时间。”蓝海水产养殖公司技术总监王先平说,这群太平洋银鲑鱼来自加拿大,是品质很好的三文鱼。来到东营后,“住”在单独的育苗池里,用了3个月时间,从每条10克成长到每条70克。
  王先平介绍,他们养殖的银鲑三文鱼原产自加拿大,种质优良,生长速度比较快,从鱼卵到成鱼销售仅需要18个月,“海水养殖的话最快也需要两年多时间。”
  蓝海水产养殖公司副总经理崔建辉对室内循环水养殖三文鱼非常骄傲。真正应用室内循环水进行工厂化养殖的,这是国内第一家。
  三文鱼的养殖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地下卤水和地下淡水资源,抽上来淡水和卤水进行调配。“银鲑三文鱼是在深海里长成的,所以我们在苗期是用淡水,其间逐渐提高养殖环境的盐度,使它的生长速度加快,肉质不断提高。”王先平说。
  为了保持水质稳定,养殖车间使用了跑道式双循环系统。上层水作为一个循环,经过消化细菌的过滤,直接将有害物质吃掉,达到净化的目的后,再次流入养殖池。下层水作为一个循环,处理完成后也再次流入养殖池。而含有三文鱼排泄物的污水排放到养殖车间外的人工湿地,用来养殖鲢鱼等鱼类,成为它们的食物,形成了生态链。
  采用流水的模式养殖三文鱼,养殖水进来之后又排走,大大造成了浪费,而采用双循环水养殖,每天只有5%的污水是排放出去的,其他的水会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每天水循环次数高达50次,大大提高了水质净化速度,使每立方水体的生物承载量达到了63公斤,也就是说,一立方的水体可以养殖63公斤的三文鱼。”王先平说。
  “当前海洋污染增多的情况下,采用地下水养殖有自己的优势。由于是封闭式的环境,既没有传统病毒、病菌的传播,也没有重金属污染,相对外部开放式的养殖,食品安全的优势更大一些。”王先平表示。
  和人们口中所说的虹鳟不一样,蓝海水产养殖的是高品质的太平洋银鲑鱼,市场价格高出虹鳟很多。“虹鳟和太平洋银鲑鱼完全不一样,区别很明显。”为了让上市的三文鱼获得市场的认可,蓝海水产养殖还从青岛聘请了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出具检测报告。
  “5月中旬开始上市了,第一批主要是自给。”蓝海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介绍,第一批上市的三文鱼有2万斤左右,由于数量较少,目前主要供应蓝海集团旗下的餐饮酒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