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辉
叫车前APP显示费用为8元、路程1.8公里左右,但到达目的地后快车却显示行驶里程为8.6公里、费用16.09元。10日,一位良心发现的滴滴快车司机向记者展示了使用“外挂”增加实际费用的过程。滴滴回应称,一旦发现司机作弊将进行封号、罚款处理。
所谓网约快车“外挂”,其实就是一款用于记录网约乘客乘坐网约快车路程、里程,进而计费的APP。网约车司机下载使用这款APP后,真正行使里程、路段会被胡乱扩倍显示,进而实现虚假多计费收费目的。
由此可见,网约车“外挂”类似于以前出租车上安装的加速计价器,根本目的都是通过多计行驶里程的方式,从而实现多收乘客乘车费用。只不过,这种牟利的手段实现了与现代互联网技术合体,本质上都是通过虚假计算行车里程坑害消费者,亟待严肃处理绝不能姑息。
可喜的是,滴滴方面已经检测到这种现象,并表示一旦发现司机作弊将进行封号、罚款处理,体现了作为平台的主体监督责任,值得肯定,但就现实看显然不能止于此。不管是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还是维护互联网创新的意愿,包括相关网约车平台、政府职能部门等都应该,也必须对这样的反面现象,保持高度的重视和十分及时有效的处置。
一则,就滴滴约车平台的原理来看,每一位乘客约车的起始地点、大致车辆费用事前都是明确的,不但乘客手中的约车APP上显示,恐怕滴滴的服务器上也会显示和记录。这就告诉我们,滴滴既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应该快速有效地升级有关软件,尽可能遏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对建立追责制度,对核实存在欺诈的滴滴快车司机,要进行封号、罚款、追回,并把多收费用提醒退回乘客账户。
二则,网约快车司机使用“外挂”坑害消费者,说轻了也是一种网约车道路经营行政违法、价格违法等;说重了是一种价格等诈骗活动。作为网约快车的监管主体,滴滴平台在内部处理后,也有责任、有义务把有这样行为的司机通报交通、市场(物价)监督或公安机关,由他们调查确定他们还应该负怎样的责任。
此外,作为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主动与滴滴约车等平台、相关消费者投诉有效、主动、积极对接起来,把此类问题尽早消灭在萌芽状态。
还需提醒的是,根据现代技术的相通性、普及性,既然滴滴平台西安已经发现这样的问题,那么对于其他地区、其他类似平台,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存在,也需相关平台进行严密的观察和警惕,发现问题及早处理。这不但是滴滴平台违规使用“外挂”司机应付的代价,也是严肃网约车秩序、保证我国网约车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和必然要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