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四名高考生怀疑自己答题卡被调包事件,最终以河南省纪委监察委的通报宣告终结。当地纪委方面的通报非常明确:经过笔迹鉴定,三名(另一名已承认答题卡是自己填写)考生的答题卡都是自己填写,并不存在调包。通报还回应了人们关注的细节问题:答题卡上的涂写,也是考生自己所为。
感谢现代科技,也感谢相关部门的调查,让这次风波没有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不了了之”。涉事专案组调出了从考试到阅卷的全部录像,调查了举报者和被举报者、监考老师、阅卷老师,这增强了最后结果的信服度。
每年高考,都会有一部分考生发挥失常,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些考生中,会有一部分对自己的分数产生怀疑,甚至怀疑答题卡被调包,这很正常。此次事件中,特别之处是其中一名家长是检察官,不但有维权意识,也懂得维权的办法。他们在网上发帖,动员舆论,又通过正常途径举报。在此情况下,相关部门无法不认真对待,这促成了足以写进高考历史的一次调查。
这起乌龙事件,本质上是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太过迫切,而孩子成绩又无法达到要求造成的,在这种情形下,有些家长宁愿相信对自己有利的暗示甚至猜测。对这样的家长和孩子,我们除了能够叹息,还能做什么呢?
有不少网友认为这四位家长开了不好先例,以后举报的会越来越多。我的看法完全相反,这种级别的调查,事实上增强了高考的公信力,也让家长们更相信高考选拔的公正性。再碰到怀疑称自己答题卡被调包的孩子,家长也有案可依,不会轻易相信。
从根本上讲,俨然代表着社会诚信根基的高考,应该欢迎一切质疑,也应该能回应这些质疑。对于煞有介事式举报的认真对待和尽责调查,是对权利的敬重——哪怕权利可能逾矩。而高考的公信力,也必须在这样的动态过程中经受住考验,并不断得到加强。
(摘自《新京报》,作者张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