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后岗村民主法治建设亮点多
2018年08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村民共同建设美丽和谐新家园。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邓超   
  
  日前,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后岗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殊荣,让这个回汉民族混居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再次吸引众人目光。作为王因街道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的村庄之一,后岗村拥有浓厚的乡风文明、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完善的硬件设施。
  创新方式方法
及时掌握村民诉求

  来到后岗村,干净整洁的道路贯通村庄的大小角落、绿树成荫的树木围拢在民族文化广场四周、一排排整齐气派的两层独栋小康楼错落有致……后岗村村民都说,通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改变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我们村民的法治素养,让我们实实在在的受惠了。
  在后岗村,村务要事,不论大小,只要关系村民切身利益,都要集思广益征求群众意见。早在10年前,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之初就认识到民主法治的重要性。为此,村“两委”全体成员及全村党员、小组长按照“分级划片、包保到人”的原则,广泛联系群众,每周两次深入所包群众家庭交流谈心、上门说事,跟踪诉求办理效果,摸排矛盾纠纷隐患,村民也会时常到村委说明诉求,在后岗村村委会办公室,村民与村干部围坐一堂是常有的景象。
  为了能够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后岗村还成立了涵盖全村人的微信群,通过微信定期推送政策法规宣传,密切关注包保干部和所包村户的交流沟通,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隐患,动态掌握信息,为妥善调解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正是采用了双向直通的工作方式,村两委班子才能够实时掌握村内民情民意,很多平时不容易发现的矛盾问题被及时发现、有效防控。
  后岗村村两委根据后岗村回汉民族混居的特点,还建立了“周四说事”制度,通过“周四说事”制度,后岗村大力推进群众意见建议落实,实施了旧村改造,建设了村老年公寓等,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维护辖区团结稳定奠定了坚实的民生基础。
普法宣德有妙招
营造民主法治好氛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村民生活富裕了,道德建设也要同步跟上。为此,后岗村用“大白话”的文字形式编撰了《后岗村美丽乡村服务群众文化谚语》,并发放至每名村干部、每户家庭手中,形成了村干部对照《谚语》找不足、村民按照《谚语》监督村干部、村民之间依照《谚语》约束自己的良好氛围。
  此外,村两委还通过“群众说事室”这个平台,逐渐将“群众说事室”的组织者由村干部转变为群众,实现“群众的事群众管、群众参与办”,共同筑起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真正做到了后岗村的事让后岗人自己来管。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采用‘2+4’工作法,通过注入通俗易懂的法律用语,把抽象、生涩的法律条文和道德规章变成生动活泼的温馨叮咛和形象直观的‘顺口溜’。这样,群众一眼就能看得懂,学得进,记得牢。”后岗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武说,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建立起了一座“连心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对后岗村未来的发展道路,张明武充满信心,“当前,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后岗村正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临之际,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中心,坚持民主科学管村,着力保障与改善民生,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