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照千年
2018年08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无意间冷落了他的一个女儿,而这个女儿,是泉城的荣耀。
  我是在雨后的傍晚走进李清照纪念馆的。今年济南多雨,不远处的趵突泉胜景重现,游客云集,而漱玉泉畔却有些清净。这样也好,我们的主人公原本不喜欢热闹。我可以在这座纯粹是纪念的馆里,透过历史的烟云,看看这位有些模糊的老乡的背影。
  李清照是以诗词流芳于世的,她的文学成就太耀眼,以致作为寻常女子的幸与不幸,很容易就在时光流转中被忽略了。而她的诗词又浸透着清冷彻骨的美,以致在人们的印象中,李清照是一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女子,听着“梧桐更兼细雨”,哀叹“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然而,当我们沿时空之河回溯她的生活场景,才会明白这种印象是一种误读。她的诗词,何尝不是对时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诗意的抗争?清绝婉约之下,是一个文化女人的隐忍与坚强。
  李清照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阳光灿烂。宋神宗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了,父亲李格非是苏东坡的学生,是著名的学者兼朝廷官员。母亲出身名门,以文见长。良好的家养使得李清照颖慧善思,心气高贵。她从小时候就开始阅读父亲的藏书,对于文字和美有着过人的敏感和表现力。少女清照评史论今,激扬文字,如同抚琴弄弦一样驾驭诗词格律。
  爱情的雨露也恰到好处地洒落到旷世才女李清照的身上,18岁时,翩翩少年赵明诚挽起了她的胳臂。这段发生在山东青州的婚姻生活,美满得让人不敢相信。门当户对,琴瑟和谐,一阙阙词章记录了他们甜蜜的离愁和相思的别绪:“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爱情给人幸福,也使文字丰富。有着爱的女人,和她的华美诗词一道,如同雨露滋润的秀竹,飒然于世,风姿绰约。
  如果命运之神只是让李清照做一个幸福的小妇人,那么,这位泉城女儿就该像春花一样,灿烂过后就消失在历史的繁枝密叶之间了。偶尔留世的,大抵就是一点抒写闺怨闲愁的婉约文字。然而,上天却执意要把文学史上的一个显赫位置留给这位泉城女儿,同时,像打造所有不朽人物一样,把心志之苦、筋骨之劳、体肤之痛一股脑丢给了她。如果说中年之前,李清照的生活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两岸野花闲溪,良田华舍,青春做伴,俯仰词章,那么,中年之后,这条河流就突然进入了激流险滩,一路上薄雾浓云,礁石饕餮。
  我们可以把李清照的一生分成泾渭分明的两部分,而这个分水岭就是赵宋王朝1127年的南迁。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的爱巢,随风雨飘摇的国家轰然倾覆,无法预测的狂风骤雨一起泼洒到李清照身上。先是南渡为官的夫君赵明诚临阵脱逃,让心气高傲的李清照极其失望。第二年,回朝复职的丈夫突然病逝,李清照像一条一直在幸福的河流里航行的小舟,猝不及防地搁浅在沙滩上。而此时的李清照,在匆匆掩埋了丈夫之后,还要一个人追随着宋高宗从建康逃出,到越州,至昌国,再到台州、章安、温州,重返越州。1132年,李清照随无能的赵宋王朝辗转回到临安(杭州)驻跸。国破山河虽在,前路暮色四合。孑孑独身的中年李清照,比一般女性更渴望有新的爱情抚慰内心的冷清。然而,她就在这时犯了一个痛悔终生的错误——她嫁给了右承奉郎张汝舟,但很快发现他竟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费尽心机的张汝舟,与其说是娶清照为妻,不如说是看中了她尚存的财产和文物,以及李清照的名声。而这个张汝舟,曾经在科举考试中作弊,德行不端。婚后不久,他就原形毕露,猥琐虚假得令李清照不齿。而且,心态失衡的张汝舟还常常对清照大打出手。对于一个人格独立、精神高贵的女子,自己一手促成的这桩婚姻让她悔恨不已。痛定思痛,她毅然检举了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罪行,把尚是自己丈夫的张汝舟告罪朝廷。这段婚姻,持续了仅仅100天左右的时间。
  在这里,我们略作停留。按照宋朝的法律,女人告夫,不管输赢,一律服刑2年。我们不知道李清照用了多大的勇气才使自己作出了这个决定。在当时的境况下,一个丧夫又再婚的女人,宁愿入狱服刑,也不苟且婚姻,这是何等的刚烈和决绝。我仿佛看见李清照缓步走出家门的时候,回眸之际的平静冷彻一千年的时空。
  苦难,对于人生是一把双刃剑,它摧残人的生命,却砥砺人的意志,磨炼人的品格。
  我见到的一些李清照画像,大都是一副“人比黄花瘦”的模样。我认为是不妥的。她应该是个形态丰盈的美夫人,是一位有独立文化人格的奇女子,是一位有坚强意志力的女强人。请看:就在赵明诚被革职不久、流亡途经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镇时,她一字一句地对怯懦的丈夫吟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唱,字字铿锵,哪里像一个流离中的戚戚女子所写?再看,李清照经历了中年丧夫、再婚又离婚的噩梦,独身一人,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一路漂泊,却依然潜心于研究金石词律,整理文集,抒写诗文,如果没有健康的心志和超人的意志力,一个孤苦无助的女人恐怕连生活也难以应付。这期间,她经历了赵宋王朝的几度迁徙,心中一直怀着王师北定中原的奢望,直到58岁那年,主张抗金的岳飞被秦桧谋害,她心存的希望破灭了。这时候,漂泊在外的女儿一定想着回家呀,而家在哪里?
  我一直认为,中年之后的李清照最难耐的痛苦,不是颠沛流离,而是孤独。孤独是一眼测不出深度的井,可以使人在精神上冷静深邃,也可以让人在现实中困顿绝望。孤独中的李清照选择的是遗世独立——赵明诚去世后,她的身边找不到可以交流思想的人。她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对《金石录》的研究上,并在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8月作《金石录后序》,对赵明诚的作品进行整理研究。几年后,正式呈表《金石录》于朝廷。
  这时的李清照,应该有六十七八岁的年龄了,面对人生晚景,她想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承后世。然而,给她最致命一击的竟然就是一个孩子。
  那是已经临近晚年的李清照。一天,一位朋友来访,李清照非常喜欢朋友带来的小孩子,萌生了把一生所学传授给这个“幼有淑质”的十岁小女孩的想法。不料,小女孩称谢后连说不可,李清照有些愕然,而小女孩随后说出的“才藻非女子事也”7个字,像7把尖利的刀子穿透了她的一生——她一生尝尽辛苦孜孜求索的事情,在一个幼女眼里竟如此轻飘!还有什么样的打击能够让她更撕心裂肺?秋风起了,黄叶遍地,一个孤苦无助的老人,独自行走在临冬的南国大地上,一字一句吟出《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谁能了解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女人真正的愁苦?作为一个爱国志士,不能像岳飞一样驰骋战场,报效国家;作为一个文人,她的精神在时代的高处,身心却在颠沛流离中同尘;作为一个乱世中的女人,她渴望爱情却难求朝朝暮暮——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她只有把满腔心事写进词章,那些婉约的词句后面,搏动的分明是一颗挣扎、痛苦却坚强的灵魂。
  济南女儿李清照,少女时代随父亲寓居京城,婚后久居青州赵家的一处四合院。李清照出生地在哪里?她是否在济南生活过?在她早年所作的《如梦令》里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里面记载的景象,暗合当时济南溪流湖泊众多的风物。而今,在珍珠泉院里,仍有一泉曰溪亭泉,这个名称在宋代已有。史家考据,李格非在1100年前后赋闲久居济南老家,李清照在此期间应该有回济南省亲或短住的可能。
  其实,李清照是否在济南生活过,或者她在济南生活的确切地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清照和她代表的崇史尚文、秀外慧中、外柔内刚的文化精神,应该像著名的泉水一样,汩汩流淌,浸润千年,成为济南城市品格的一部分。一个文化名人可以影响一座城市,她不仅仅是用来炫耀的城市旅游名片,更应该是城市血脉传承的文化基因。
  我在园子里独自行走,黄花灿烂,漱玉泠泠,不觉间天色已晚。
  从漱玉泉边离开后,我又来到一路之隔的泉城广场。恰逢周末,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前,人群潮水一样涌来涌去。还好,广场东侧的文化长廊里是清净的。我站在李清照的铜像前,看满月的清辉,恰到好处地洒照在她的脸上,发出幽幽的光亮。其实,这位远在宋代的济南女儿不就是一轮皓月?悬在历史的星空,悬在文化的高处,清照千年,默默不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