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主”外壳下女性自身价值在哪
2018年08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女主”是2010年后华语电视剧领域的热门概念。《后宫·甄嬛传》是这一潮流的“始作俑者”,随后,《武媚娘传奇》《芈月传》《楚乔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延禧攻略》等作品相继上映,夯实了这股潮流的来势汹汹。
  “大女主”戏的初衷应当是为了提升女性角色在叙事中的能动性,增加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在影视重现上的能见度,破除大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助益两性关系的良性互动。但在这些国产剧中,女性最终获得的权力是被男人赋予的,女性自身价值在哪儿呢?不管是在后宫争斗中如履薄冰的甄嬛,还是在男性的拥簇下称后的武媚娘,最后的成功都不是源于自身的权力欲,仿佛是历史时势把她们推上了王座,和真正的独立意志与主观能动相差甚远。她们真正所思所求的还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爱情导向。这导致“大女主”剧集的逻辑变成:既要从男人手中夺权,又要跟男人谈恋爱;既要一步一步攀上权力顶峰,又偏要把女主角塑造为内心毫无欲望波澜的“白莲花”。诸如白浅和夜华、如懿和乾隆之间明显的施虐受虐关系却要以爱情来美化。这样满拧的逻辑永远没法催生《权力的游戏》中瑟曦这样掷地有声的女野心家角色。
  女尊女强的外壳之下,贩卖的仍是一套已然深刻内化的依附和顺应男权的逻辑,这使得“大女主”沦为了一个好看好卖的标签。《如懿传》等作品纷纷推迟播出,侧面佐证着“大女主”戏正面临市场与政策双管齐下的管制和危机。时代呼唤强有力的女性角色,同时需要具有理性和美感的艺术作品。在不追求作品质量上乘的前提下,追求任何好的女性主义都会变成空谈。   (李思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