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同插花
2018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魏震
  孩子去学花艺,没想到老师也给接送的家长们准备了花材,于是平生竟也有了插花的经历。
  教室本是一间茶室,茶席旁的花艺作品清新别致,格外引人瞩目。老师开篇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插花就是制造仪式感的艺术。
  喝着茶,吃着点心,我等的花艺课开班了。
  营造如此老少咸宜、喜闻乐见的教学氛围,老师要的是打消老老小小们对插花技艺的陌生和畏惧,放松心情,由着各人心性与心境,随意地剪剪复插插。
  说起来,我们的花艺老师也是位率性的奇人。红红火火的花店,一夜间说转让就转让了,只因红火背后的忙碌不是开店的初心。可终又是爱花的人,于是,在另一番事业的空闲里,有了这间可以静心的茶室兼花室。
  花艺从庙堂“纡尊降贵”来到茶室,父女母子们的创作自然充满了“改造”的精神,首次作业就不拘一格,出手不凡。
  插完,大家余兴未了,轮流搬了作业去灯光下拍照。老师似乎也对同学们第一次的表现感到兴奋,一一给了肯定。在她眼里,插花没有好坏之分,不负花叶,随心就好。
  第二堂课毕,老师布置作业,要求下次课大家从居家周边自选部分花材:插花有时就是一份心境,大自然里的野花野草,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件都可为花。学习插花,也是在学会发现。
  临上课了,我和女儿下楼寻觅。不知老师给准备了什么主花,为了便于造型与配色,行道边斜逸的冬青、路旁麦冬的果实以及不知名的枯枝败叶等,都被我们捡了回来。
  这一堂,教的是组合插花。老男人学插花,多半不喜用花朵。我构思了花与叶的对话,叶的那组正好用上路边捡来的爬墙虎和狗尾草,与花那边的马蹄莲等遥遥相对,却也生动并不突兀。另有同学用上了老师从鲜花市场顺手捡来的枯枝,化腐朽为神奇,亦得到老师鼓励。
  由这野花和枯枝,我想起前几日带孩子去看日本影片《小偷家族》,看毕内心五味杂陈,久久不语。隔日,孩子的观后感却题为《暗之花》:“即使身处黑暗,也作暗影里那枝花,给身边多一份美与爱。”
  黑暗里都要开放,更何况蓝天之下呢?
  老师听说我课下单独购买了固定花叶的剑山用于练习,惊诧于老男生的热爱,下课前问我学习的感受。
  我答:依我的理解,第一堂课说的是:插花人人可为。而最近的这堂课,老师是在告诉我们:花材俯仰皆是。创造生活之美并不困难,也不复杂。留心身边的小惊喜、小确幸,美在时时,处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