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物流要搞“地道战”
京东方案输出东南亚,曼谷居民也能享受当日达
2018年10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款L4级别的无人重卡,将视觉定位和多传感器融合,能够远距离进行物体检测、跟踪和距离估算,结合高精地图,即使在隧道中也能实现精准定位和自动驾驶。
     未来,你订的快递可能会通过专门的管道直接送到你家里!像胶囊一样的无人车穿梭于城市地下隧道或大直径管道,这个管道连接城市物流中心及市内商超、仓库、工业园、末端站点,将包裹从地下集送中心输送至住宅楼及写字楼,实现无人化送货入户。

  本报记者 蔡宇丹     

京东地下物流第一步
从雄安走起

  建设这样一个“地下之城”,要打通地下物流中心、地下管道输送、智能末端站点、智能社区配送。难度可想而知。在这次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分享了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成果,并声称“一定会实现”。
  陈湘生院士另一个身份是深圳地铁总工程师。根据深圳市政府要求,今年初深圳大学成立了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陈湘生任院长,研究方向就是地下空间大规模综合利用,包括地下公共空间、购物中心、交通枢纽、车库、地下物流等如何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主要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陈湘生说,地下物流在技术和建设方面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产权分配、规划上,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陈湘生院士提及的地下物流潜在项目,包括雄安地下物流规划、武汉长江新城、上海洋山港区、北京京投管廊、粤港澳湾区(深圳、广州南沙)这五个项目。
  上述这些项目建设地,处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物流产业发达、敢于开风气之先的创新高地上。
  事实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建设规划中,也涉及到要建设“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先进敏捷物流”。
  抓住一切创新的DNA,才有可能将看似不可实现的梦想变为现实。
  在这次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京东联合南开大学、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等9家单位,发起成立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雄安)。这个研究院将在雄安新区管委会指导下运行,服务雄安新区智能物流和智能城市建设。雄安新区首席信息官张强说,雄安新区从零起步,物流基础设施可以和城市交通、社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地下物流并非空想。当年荷兰的郁金香保存困难,要求在最短时间送到客户手中。荷兰由此进行了地下物流的研发和使用。
过惯了慢生活的曼谷人
也可以享受当日达了

  正是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最丰富的物流应用场景,因此成了全球物流技术的创新策源地。而像京东物流这样的中国物流行业领军企业,成了行业创新最积极推动者。
  比如,京东物流为即将到来的11·11推出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智能拍照量方工业用手机。不要小看这个工业手机,它运用了目前最领先的3D结构光技术,通过深度传感探测货物尺寸,能在0.2秒内精确测出货物长宽高,使揽件工作效率提升900%。
  为什么这些创新会在中国发生?“中国供应链场景的复杂和多元化,让中国物流企业在模式上的创新和科技应用上具备了显著优势。”京东物流CEO王振辉说。
  王振辉透露,去年整个物流市场达到13万亿规模。这一年,京东物流牵头投资了几十家物流技术公司,与上百家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这次峰会上,京东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10年计划”——京东物流要搭建全球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达到双48小时目标,即从中国到全球或者全球到中国,48小时内达;各国本地交付,48小时内达。王振辉说,通过GSSC要将社会物流成本降到5%以内。
  为打造这个网络,京东构建了一个从国货航、中集、中远洋、中铁快运到DHL这样的全球朋友圈,囊括从海运、陆运到空运的全球物流巨头。
  这也意味着“中国标准”开始向外输出。在距离北京3300公里的曼谷,京东物流开通了211限时达服务,过惯了“慢生活”的曼谷人也可以享受和中国人一样的“上午下单,下午送达”的服务体验。
  今年9月,京东在东南亚最先进的智能仓储物流中心在泰国建成,京东自主研发的智能仓储物流管理系统也植入到了泰国的物流中心。这样一个“智能大脑”,能让传统仓库的运营效率提升5倍以上。在印尼,京东物流把原来需要一周以上的物流时间,压缩到85%的订单都可以次日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