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省30%的村奔向现代化
首届乡村振兴(山东)高峰论坛为战略实施建言献策
2018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10月30日讯(记者 张阿凤) 30日,首届乡村振兴(山东)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等问题展开研讨,建言献策。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等八项指标居全国第一位,山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阶段目标,到2022年,山东乡村振兴将取得重大突破,全省30%的村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作了主旨演讲,他指出,推动乡村振兴,应更加注重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双轮驱动,推动农业人口市民化,着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广大村庄协调发展的空间形态;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表示,对于今后发展,建议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强化财政、土地、人才等要素的保障,提升农民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支持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山东省副省长于国安介绍了山东的经验做法,特别是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抓在手,持续推进农村“七改”,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创新推进美丽村居建设;把深化改革作为动力支撑,进一步发挥群众力量,真正使党的好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真正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各位专家站在新时代背景下,指出当前我国已经由“乡土中国”进入“城乡中国”的发展阶段,解决这些难题,关键要强化制度供给,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乘数效应”,规划带动,制度拉动,政策促动,做到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