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出台

要由“地理空间”迈向“文化空间”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6日
  2018年10月,文化展品鲁班锁亮相枣庄市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

  齐鲁晚报枣庄4月25日讯(记者 米娜) 近日,枣庄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枣庄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目标是到2022年,枣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左右。
  据悉,枣庄将围绕自身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区位优势,构建起“一线带动整体发展,三核引领彰显文化特色,四区重塑文化实体,多点联动形成合力”的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一线”是指以京杭大运河为主线,深入挖掘滕州市、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等大运河流经区域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生态文化资源,以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带动市中区、山亭区、枣庄高新区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文化要素汇聚,推动枣庄由“地理空间”迈向“文化空间”。
  “三核”分别是以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为核心,整合全市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力争实现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上市效益最大化;以滕州“一塔六馆”为核心,打造墨子文化城;以冠世榴园为核心,推进冠世榴园旅游景区提升工作。
  “四区”分别是市中区文化产业创新孵化区、薛城区红色文化展示体验区、山亭区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枣庄高新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区。
  “多点联动”则是指按照文化资源密集程度和未来发展定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各展优势,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文化创意集市、特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景区、特色文化村镇,形成功能分明的城乡文化产业发展联动格局。
  《规划》对枣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明确,包括文化旅游、影视演艺、出版传媒、创意设计、会展服务业、文化制造等。  《规划》提出,枣庄要打造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培育一批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一批“小而美”文化企业。此外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