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家外都变成了职场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7日
  近日关于“996”工作制的讨论刷屏,反映了人们对日益普遍的过劳问题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人们期待的“休闲型社会”迟迟没有到来,“过度劳累的时代”却开始了。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经济学家森冈孝二开始研究“过劳”问题。当时的日本正处在一个巨大的经济泡沫中,人们似乎失去理智地讨论着“能否24小时战斗”的话题。然而,森冈孝二却清醒地从中看出了危机。
  □[日]森冈孝二
信息革命让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延长
  电脑、互联网等新型信息通信技术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生产工具。不论在工厂还是写字楼,人们曾经期待这些新技术能够减少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间。然而现在,它们的存在反而令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延长了,其原因如下。
  第一,一方面,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催生了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新型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它也从多重意义上造成了工作或业务的标准化和简单化,使就业形式更趋多样、外包业务更易操作,这样,多数正式员工便可为非正式员工所取代。结果,很多员工失去了向来稳定的工作,雇佣关系也变得愈加不稳定了。
  第二,新型信息通信技术是减轻工作量的强有力的工具,然而它同时也加速了业务运转、加剧了时间竞争,商品和服务种类多样化,经济活动出现了无国界和24小时化的趋势。所以,不论从整体上看还是就个人而言,工作量并未减少,反而是增加了。
  第三,按理说,新型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加快业务处理速度并缩短工作时间,然而,因为网络将工作时空和生活时空连接在了一起,工作时间就有可能无限延长。如今,企业员工就算不在单位而在家里,公司和顾客也能通过电子邮件和手机把员工拉回工作状态。在公司,电子邮件堆积如山,员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处理完后,回到家又有一大堆邮件等着处理。
  第四,新型的信息通信技术虽然是社交和处理信息的便利工具,但一旦它们进入企业环境,却容易给人们带来各种压力和健康问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员工不得不去适应它,于是形成了“不能被信息时代所淘汰”的强迫观念。企业员工长时间盯着电脑等播放器的显示屏,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干涩、腰痛、肩周炎等VDT障碍症状。
工业革命场景重现
  按理说,技术进步应该减轻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间,然而,实际上它却增加了工作量、延长了工作时间。这一状况并非始自今日。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前半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某种意义上,当时的情况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有相似之处。
  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工厂引进并普及了大机器生产,每小时的产量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但工人的工作时间却并未减少,生活状态也未得到改善。不仅如此,由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很多工作不再要求男性劳动力拥有熟练的技能,工匠靠工具和手艺吃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从前多少还可以技艺为本钱,和老板讨价还价,如今也不行了。此外,由于机械化的普及,工厂开始大量招聘工资低廉的女工。为了生计,有的家庭甚至让孩子在工厂做童工。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担心失业,工人之间的竞争加剧。这样一来,在工会成立并致力于维持、改善工人的地位、岗位、工资和工作时间等工作条件之前,工人在工厂主面前便只能处于弱势。
  此前,工匠们虽然也要在老板的指挥下干活,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掌控工作节奏。然而,在机械化经营模式下,工匠就沦为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的管理权完全落入工厂主一方,工厂主能够依靠机器这一新型技术体系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
  在进行机械化经营之际,为了节约投入机器的资本,要尽量让机器长时间保持运转。另外,由于更新的、性能更高的机器不断出现,现在正在使用的机器有可能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必须加快机器的折旧,促进更新换代。基于上述原因,工厂在实行机械化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倒班工作制和夜班制,不分白天黑夜,工厂都在进行生产。即便是在本应为安息日的星期日,工人如果缺勤,也会以违反合同为由遭到厂方处罚。
  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机器的威力,一天的工作时间不再受自然或者习惯的限制,工人们自然而然地被迫一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甚至达到70小时。
没有互联网就无法工作的时代
  弗雷泽的《令人窒息的办公室,被迫工作的美国人》这本书是这样开场的:吉玛是一名负责市场营销的女性管理人员,她每天从纽约市中心的中央火车站乘坐下午5点29分的列车返回位于郊区斯卡斯代尔的住宅。她每天下午5点离开办公室,却并非为了享受5点后的下班时光。因为家里有小孩,所以只能5点钟下班。但是,即便离开了办公室,工作也还没结束。乘车的时候,她要往自己的办公室打电话,还要用手机一个一个回电话。回到家,吃完晚饭,在孩子写作业或者看电视的时候,要查看语音邮件,再回很多个电话,还要经常处理与工作有关的传真。在投资银行工作的丈夫也常常坐在家里的电脑前,在睡觉前工作好几个小时。
  弗雷泽从吉玛口中听到这些事,并附上了三年后对吉玛的再一次采访。吉玛说,两三年前,她还有时间出去买午餐吃的三明治,回来之后可以和同事一起在会议室里吃。如今却连这个时间也没有了,只能坐在自己的办公桌旁,一边吃一边打电话。不被电话打扰的时间只有短短一瞬——列车出了中央火车站,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从地下钻出来,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即便想用手机也用不成。
  《令人窒息的办公室,被迫工作的美国人》中讲述了信息通信新技术给工作方式带来的影响。在办公室和住家都能使用且能联网的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邮件、手机、传呼机、电子笔记本等通信工具创造了“24×7”(一天24小时,一周7天)的商业工作制。如果没有这些通信工具,员工是无法满足公司要求的。
  弗雷泽在书中说,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据推算有700万美国人即便不坐班也要定期查看跟工作有关的电子邮件。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供应商“America Online”公司指示员工,只有法定节假日的前后三天(三连休)属于“E-mail Free Day”,其间员工可以不必查看电子邮件。也就是说,公司会在法定节假日以外的周末发送工作相关的邮件,员工当然应该经常查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