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一些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03日
□苗炜
  有一天晚上睡不着觉,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叫《数学归纳法》。这封信开宗明义,讲的就是想让儿子能够获得智力上的乐趣,能够理解数学归纳法、理解微积分,至少能理解实数、虚数、有理数、无理数这些基本的数学概念。第二封信写的是《梅岗镇的故事》。有一本美国小说叫《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小说是为人父母的必读书之一,里面有一个完美的父亲形象。我在月子中心里把这本小说读了一遍,写了给儿子的第二封信。
  虽然第一封信写的是数学,第二封信就回到我熟悉的领域,文学的领域。我最熟悉的还是文学。这些信拉拉杂杂写了38封。我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不少伟大的文学作品,写完了回头看,可以说,我在文学中获得的经验,都想通过这些信传递给我的儿子。
  都说太敏感的人会过得比较痛苦?大概真的是这样的。文学是干吗的呢?文学的确会让人变得更加敏感一些,更加多愁善感一些。所以,孩子是不是应该离文学远一点呢?虽然我们开始育儿,都会给孩子讲故事,讲绘本,都是用文学开始教育他的,但到了成长中的某个阶段,我们其实又有点儿害怕小孩变得太敏感变得太复杂。  
  我爸爸当年肯定就是这样想的,他老人家当年也鼓励我阅读,但他希望我看《七侠五义》或者《海底两万里》,他不喜欢我看《红楼梦》,看巴金的“家春秋”,他说那些书看了伤感,会让人萎靡。在老一辈眼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读文学书,只会变得多愁善感,变得萎靡不振。
  英国有一位哲学家叫罗素,他写的书有一本叫《幸福之路》,成功的感觉的确是人生之乐,金钱也能增进幸福。但人们也要有享受的能力,许多教育是在训练一个人的享受能力,这里所说的享受,是全无教育的人所无法领略的微妙享受,比如从文学、绘画和音乐中感受到的乐趣。罗素先生认识文学及艺术课程的角度很有意思,他说这是在训练一个人的享受能力。其实,观察一下现在的育儿机构,有芭蕾舞,有跆拳道,有击剑,有乐高玩具,有手工课,有木工,有绘画,有儿童体能馆,都非常强调身体的愉悦,如果这种丰富的活动能够继续下去,小孩子不断尝试自己在艺术上的可能性,那一定是非常幸福的事。
  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的生活,就是一种智识的、审美的、有道德感的生活,同时有家庭的温暖,我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讲给孩子听,也想讲给更多的家长听。这本书是带有文学经验和个人体验的育儿书,育儿不光是把孩子拉扯大,也是成年人学会做父亲做母亲的过程。
  我的主要观点是,智识生活是一辈子的事,一个人丰富的精神生活可能从30岁才开始,从这个角度看,最重要的课程未必是语文英语数学,可能是音乐美术体育,对整个人生来说,后三门课或许比语文数学英语还重要。
  回到开头的问题。文学会让一个人变得敏感,变得复杂一点儿。这到底好不好?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我有一个朋友,他说过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有钱人鄙视穷人,这种鄙视穷人往往能感觉得到,有文化的人鄙视没文化的人,没文化的人往往感受不到,因为他不敏感,而敏感这事是需要学习的。文学音乐美术都会让你敏感一些。
  (据《新民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