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人民公社”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14日
  □杨曙明
  以色列也有人民公社,不过,那里的人民公社没有政府管理职能,是纯粹的社会经济组织,与我国历史上的人民公社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色列的人民公社音译为基布兹,此乃希伯来语“聚集、团结”的语意。最早的基布兹创办于1909年,当时还没有以色列这个国家。一些居住在俄国、波兰等国家的犹太人,出于犹太复国运动的需要,集体移居到原属于巴勒斯坦的加利利谷地周边。他们受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基布兹。此后,经过百年多的发展历程,目前在以色列有300多个基布兹。基布兹的经营模式大致相同,但成员多少有别。小些的不足百人,大些的超过千人,多数是在400人至600人之间,其人口数量约占以色列总人口的3%左右。
  准确含义上的基布兹,其实是高度自治的集体农庄。农庄内既有食堂、商店、医院,也有教堂、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犹如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社员的日常生活基本无需外出。因为过的是集体生活,所以社员之间的生活水平大致相同,几无贫富差距,而且所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归集体所有。社员吃的是自助“大锅饭”,住的是相对独立的集体宿舍,日常生活用品大都按需所取。他们没有工资收入,只有零花钱,教育、医疗等皆由集体承担。
  进出基布兹是自由选择,绝无强迫之说。外面的人可以自愿加入,里面的人也可以申请退出。自愿加入的人,在提出申请之后,必须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社员同意方可,而且还有两年的试用期;而自愿退出的社员,退出时会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数额是依据其工龄、年龄和贡献等情况综合确定。在公社内长大的年轻人,如果选择离开或未被批准加入,公社会为其提供3年的经济支持,用以“扶上马,送一程”。
  基布兹没有退休制度,活到老干到老,没有年龄限制,男女老少都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是否参加体力劳动,不是依据年龄设限,而是根据身体情况来确定。社员如果失去工作能力,由基布兹全责供养;如不能自理,还可以被送到养老院,费用当然也是由集体承担。在基布兹内,没有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因为这种人要么进不去,要么被除名。
  时下在基布兹中居住的并非都是社员,还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同样,有些社员也不在公社中工作,而是“外出打工”。如律师、工程师、教师、科研人员等,因为要发挥其专业特长,所以允许他们到社外工作,但其收入必须上交公社,然后再从公社领取零花钱。要说基布兹内完全平等也不是那么回事。譬如,在社员与非社员之间就存在着不平等问题,尤其是那些被雇用的巴勒斯坦人,其生活水平与社员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基布兹的最高权力归属社员大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社员在基布兹内,享有充分的民主和平等权利。基布兹的最高领导机构是秘书处,秘书处下设若干委员会,如教育委员会、生产委员会、财务委员会、住房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等,各委员会主任与秘书处的秘书长共同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秘书长和各委员会主任均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或三年,可以连选连任。
  基布兹不是世外桃源,内中也有政治派别。“联合基布兹运动”,政治上与以色列工党相一致;“宗教基布兹运动”,政治上则倾向于右翼团体;而“全国基布兹运动”,政治上更接近左翼联盟。这三个政治派别,虽然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但彼此间能相互包容,对公社内部管理似乎没有多大影响。
  在以色列的历史上,有许多出身于基布兹的政府高官。他们在政府担任公职的时候,犹如“外出打工”,保留着基布兹成员的身份。当他们离开公职之后,便会重新回到基布兹中。以色列建国于1948年,在七十多年的国家历史上,有四位国家总理是基布兹成员,由此可见基布兹在以色列的影响。
  时下的基布兹,其耕地面积占了以色列的35%,农业产值占了40%,工业产值占了7%。以色列50%的小麦、55%的牛肉、80%的棉花,产自于基布兹,其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
  基布兹已有百年历史。百年来,他们不仅在探索着穷人与富人的共存道路,而且还在探索着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存之路,当然也在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