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惊喜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24日
  曲征

  读书、写作,是我业余时间的一点爱好。对于写作的爱好,从童年时代就开始了。记得小学三年级就有了作文课,我特别喜欢写作文,语文老师也常常将我的作文当做范文在班里朗读。每每此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喜欢写作的种子一旦植入土地,就会开花结果。上师范的时候,我萌生了给报纸投稿的想法。经过多次修改之后,一篇百字新闻终于在当地报纸上发表,紧接着,又有一首小诗也变成铅字。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我的写作梦犹如初春的花蕾,慢慢张开她的野心,并散发出瑰丽迷人的芬芳。
  走上讲台之后,我没有忘记写作,辛苦笔耕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散文以及各类题材的杂文、评论见诸报刊。那时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邮寄稿件,手续相当复杂:先把稿件誊写在信纸上,然后塞进信封,贴上邮票,再跑到镇驻地郑重地将信件塞进邮筒。
  之后,便是无边无际的等待。其结局,或者等来一身绿装的邮递员,递来一份样报或样刊以及一张稿费单,同时听到一句“会写稿,真不赖”的赞叹,或者稿件变成入海的“泥牛”,消失在越来越无望的迷雾中。
  不过,令所有写作者想不到的是,信息化突飞猛进,电脑越来越普及,网络也通到各家各户。2006年我购买了电脑,第二年就上了网,之后,我进入各种文学论坛与文学网站,眼界迅速开阔起来。不久,又加入各种写作类的QQ群、微信群。爱好写作的人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大家交流写作体会,分享发表成果,形成比学赶帮的良性氛围。
  稿子再也不用信件邮寄,电子邮箱瞬间就传到编辑邮箱。编辑约稿也方便了,直接用QQ、微信与作者联系。尤其是,自己的文章有没有发表,也不用等着邮递员骑着自行车送来样报样刊,只要网上搜索一下自己的名字,就能够知晓有没有发表、发表在哪里。
  搜索方式多种多样。一是用百度、360、搜狗等搜索平台来搜索。这些平台上面都有“一天内”“一周内”等搜索时限功能,要想看看自己今天有没有发表文章,只要选择“一天内”即可。为了便于写作者搜索,网上出现了一个名为“喜搜”的服务平台,专门用来满足人们得知文章发表时那种惊喜的心理。二是用“中国知网”“搜报网”“读秀”等网站平台来搜索。“搜报网”能搜索到报纸发表的文章,而“中国知网”、“读秀”不光能搜索到报纸发表的文章,还能搜索到刊物发表的文章。
  在这些搜索平台上,只要填上自己的名字,就能够搜索到自己发表的文章。笔者每天就用这些平台来搜索一番,看看哪些文章已经发表,哪些文章尚未发表。尽管笔者目前已经在各种报刊发表了上千篇文章,但是,每每搜索到有新文发表,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笔者名之曰“搜索惊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断地写,不断地投寄,才有发表的可能,也才有搜索到惊喜的可能。所以,每天都要写东西,每天都要投寄文章,已经成为笔者的习惯。而在网络搜索自己的名字,也已经成为笔者每天必做的“功课”。倘若有一天搜索不到有文章发表,那么,这一天就像丢了魂儿一样,心中空落落的。
  我想,许多写作者之所以不辍笔耕,努力进取,肯定与搜索时想获得一分惊喜有关系。而实际上,我不光搜索自己的名字,也会搜索其他写作者的名字,借此知晓别人已经发表了多少篇文字。当发觉别人成绩斐然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时,一种惶惶然的不安情绪掠上心头,逼迫自己来到电脑前,赶紧敲击键盘。
  当然,其他写作者也会搜索我的名字。一次文友聚会上,一位文友握住我的手,感慨地说:曲老师发表了那么多杂文、评论、散文,不简单!原来,来此之前,他已经搜索了我的名字。我的学生也常常搜索我的名字,有时候上课的时候,一进课堂,教室里的电脑上就挂着搜索我的名字,有学生就说,老师,你原来是个作家啊。我笑一笑,表示谦虚。而从此,同学们对我的态度就多了一份敬重,对我教的课程,也多了一份喜欢与虔诚。
  (作者为济南市长清第五初级中学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