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车辙缝是车轮轧出来的吗?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24日
  从山的东面西望车辙峰(两箭头处)。资料片
  文/片 赵福平

  马山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城区正南21公里处,104省道马山镇政府西侧,海拔高度512.3米,山势呈南北走向。以山顶中心线为界,山的西面为双泉镇,山的东面为马山镇。
  自古为道教名山的马山,巍然屹立,俊秀奇险,这里不光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有许多的地质奇观让人们津津乐道。
  无论是从山的西面还是山的东面,远远看马山,都会看到在马山顶靠南的位置有两道深深的缺口,这两道缺口仿佛如同一驾马车轧过去留下的车辙,对了,这儿就是马山最富传奇、最负盛名的车辙缝,也叫车辙峰、车辙山。
  走过北边东西山门的任何一座,就会来到平整洁净的山顶。穿过好似天街的丰施侯庙,走过嶙峋狰狞的岩石,最后走到整个马山山顶大约一多半的地方就再也不能向前走了。眼前就是立陡竖崖车辙缝北边的缺口。只见这道缺口深十五六米,直上直下,看的人心惊胆战。
  1983年大年过后,笔者曾和一位侄子,在山顶上一位住着的老乡刘丹顺的帮助下,在这道缺口的北壁小心翼翼下去,再费尽气力爬上这道缺口的南壁,走到南边的那道缺口旁。只是南边的缺口比北边的更深、更险,犹如万丈深渊,如果不是专业的攀岩人员,没有专业的攀爬工具,一般人实在是无法穿越过去走到马山南头的。
  那这两道被叫做车辙缝的巨大缺口是怎样形成的?
  在马山周围的村庄里,至今流传着这么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很久以前,泰山碧霞元君和马山丰施侯是姐妹俩,两人天资聪慧,乐善好施。有一天,姐妹俩打赌比赛,看谁长得高。过了一段时间,姐姐碧霞元君发现妹妹丰施侯长得蹿过自己一大截,于是心生歹念,赶忙在妹妹熟睡的时候,套上马车,从妹妹的腰部轧了过去,深深的两道车辙就永远地留在了马山的腰间。马山从此就停止了生长,而泰山就一直长到了1500多米。
  当然,这只是神话故事,车辙缝真正的成因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组成马山山体的岩石为碳酸钙石灰岩,岩石里面部分是比较疏松的碳酸钙,受含有二氧化碳雨水的溶解,就变成了微溶性的碳酸氢钙被慢慢冲走或流走。时间一长,岩石之间就逐渐形成了许多纵横交织的裂缝。一般情况下,横的也就是水平方向的裂缝会使岩石下沉,而纵的也就是竖直的裂缝会使岩石倾斜。当裂缝大到一定程度,再加上风、雨、地震等外力的作用,巨大的岩石就会倾倒或崩塌。
  车辙缝附近的马山顶非常狭窄,也就是比较薄,最窄的地方只有几米宽,风化或不结实的山体就很容易从东西两面向山下坠落或陷落。当然,这两个缺口也不是一两次山崩就能塌这么深,而是长期崩塌的累积,就逐渐让两道车辙缝越来越深了。
  道光版《长清县志》记载,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也就是公元1668年7月25日,“地大震,城垣民房塌毁甚多,压死人甚多,马山崩损丈余”。从这条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今天我们看到车辙缝这个深度的形成,已经有350多年了。
  如果我们走近车辙缝东西两面对应的山下,就会发现有许多巨石停留在山坡不同的高度上,这些巨石正是当年山体崩塌时从车辙缝处滚落下来的。
  除车辙缝外,马山还有很多岩石崩塌后而形成的地质奇观。比如山南头靠东离开山体但还没有坠落的孙膑像石,西山门下一石台上的飞来石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