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保系统将实现“一码通”

齐鲁晚报     2019年06月29日
  本报讯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完成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4项医保信息业务的全国统一编码。这项工作的完成,意味着全国医保系统将实现“一码通”,患者今后异地就医不仅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将有效堵住医保系统上的“跑冒滴漏”。
  27日,国家医保局在北京召开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座谈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体系,国家医保局去年8月启动了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等15项主要业务信息编码的研究制定工作。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完成医保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4项核心编码标准的规则制定、数据库建设和动态维护窗口搭建工作。这意味着,这4项业务将在全国医保系统实现“一码通”。
  过去,各地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编码不一致,就如同各自在说“方言”,没有形成“普通话”,造成各地医保工作中普遍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等问题。这一问题影响了异地就医结算等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同时,医保本部门也无法开展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应用。
  例如,同样的医用耗材在A省与B省编码不一致,就会出现患者在A省可报销,但到B省异地就医后无法报销,导致患者不得不自掏腰包。但形成全国统一编码后,这一问题就可得到破解,给患者带来实惠。
  除了方便患者进行异地就医外,医保系统实现“一码通”还将有效堵住医保基金的“跑冒滴漏”。
  另外,除了已经制定统一编码的4项业务外,定点医疗机构代码、定点零售药店代码、医保医师代码、医保结算清单等其他11项编码标准规则已基本确定,正在征求各地的意见建议。
  今后,15项主要业务编码标准将应用到统一信息平台,促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交换与安全共享,真正打通“三医联动”通道。
            据中新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