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炎夏的生长痛

齐鲁晚报     2019年06月29日
  □赵月斌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好像未成年人就该是没心没肺的熊孩子,无知无畏,无忧无虑,只要吃好玩好,不调皮捣蛋就万事大吉了。可是现实怎会这么简单?在成长的途中,哪个少年不曾忧郁过、伤心过?即便没有天大的烦恼,恐怕也少不了小小的悲欢。《米羊的夏天》所写,就是一个“漫长而炎热的夏天”,一个小孩子经历的小坎坷、小悲欢。
  由《米羊的夏天》,不免想到《菊次郎的夏天》——日本导演北野武的这部电影也可概括为“一个小孩子的暑假经历”。当然这种相似只是表面,尽管都是讲述夏天的故事,但是二者着力点截然不同。北野武采用的是成人视角,影片的主角菊次郎是一个吊儿郎当的无业游民,他带着邻家男孩正男去找妈妈,一路上惹了很多麻烦,闹了很多笑话,却也让菊次郎尽显体恤和父性,原本不着调的小混混居然变成了可爱可亲的成年男人。
  《米羊的夏天》则采用儿童视角,通过小女孩米羊的亲身见闻,讲述了她所度过的一个不同寻常的夏天。米羊属留守儿童,父母在城里打工,她跟爷爷奶奶在镇上生活。年仅八九岁的小孩,即便不是备受宠爱的掌上明珠,也还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就算天塌了也有监护人撑着。然而就在一个平常的暑假,米羊和堂哥大智、邻居小虎子一起,又是捉蚂蚱又是学爬树,才过了几天快乐的日子,便接连遇到了许多麻烦事、伤心事,乃至痛苦不幸之事,她也不得不体会生活的沉重,不得不和大人一起去面对种种无奈和忧伤,甚至不得不独自承受“巨大的秘密”,不得不躲到被窝里小声地哭泣。所以奶奶说她“长大了,变得敏感心细了”,并且“越大越爱哭鼻子”。而她本人也发觉自己心事变多了,意识到自己“真的长大了”。从爷爷生病住院、父母的工作生活状况,意识到家境的清贫;从小虎子突然转学,体会到离别的失落;从乔乔的妈妈自杀,感受到死亡的创痛;从爷爷身患绝症,更增加了失去亲人的恐惧……这个夏天发生的很多事情对米羊来说都是生来头一遭,这不仅让她初次识得愁滋味,也让她懂得了诸如同情、责任、友谊、亲情、信念、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等等最基本的人生关键词。可以说,米羊就是踏着生活的痛点悄悄长大的,就是在这种隐隐的痛中,她学会了承受不幸接受离别,学会了追随梦中的自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