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笔下的边庄和桑园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02日
  □魏敬群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莱芜人,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所长。著有《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
  1935年,吴伯箫从青岛来到济南,任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务处主任兼国文教员。乡师坐落于北园白鹤庄,出校门往北,走水屯路,不远便是边庄。
  “踏进边庄最初感到的:是它那淡淡苏州似的风味。先是一道溪流直劈村中穿过,画成了一条水渠;两岸住户人家出入通以石板桥,恰合‘小桥流水人家’那般的情趣。桥畔植桃杏花;桥下浣衣、洗菜、泛扁嘴鸭子,令路人步趋迟迟。若凑巧是暮春三月,人面桃花竞红时节,有人在门墙上大书其‘去年今日此门中’的时候,那更是有好景看的。”
  吴伯箫无事时喜欢喝茶散步,常到边庄去,“这边庄南首就有一家掩映在两株老槐树下的茶馆在。说是茶馆,其实也不只是渴了喝水的地方,也兼营杂货,带卖烧酒、鸡子、茶豆腐干、山东锅饼一些吃的东西。因为房子收拾得还亮敞干净,村边通城里的一条大路上行人也不少,所以生意来得颇兴隆旺盛。”
  出村庄北行,“村后景色又自不同:一眼弥望的是菜圃,是稻田,是另一些疏落村庄;是近的孤坟,远的淡山,是天边五簇三丛,若荠的树株……听说夏天来时,这里荷花最多最旺,十里荷香是不稀奇的……树树鸣蝉,遍野鸬鹚,衬以款款飞的点水蜻蜓,也尽够玩赏。何况秋来还有浓郁的熟稻香,萧萧的芦荻呢。”(吴伯箫《边庄》)
  开始,他住在学校图书馆院中。时任图书馆主任的是山东著名教育家范丙辰(字明枢),范是应山东师范学堂老同学、乡师校长鞠思敏邀请而来。吴伯箫在曲阜省立一师读书时,范是当时的校长。这个不大的院落,被两株海棠茂密的枝叶遮掩。吴伯箫“爱海棠,喜欢吃又甜又酸的海棠果,喜欢看又艳丽又浓郁的海棠花”,所以他就叫它海棠院。在这里,吴伯箫同当年的老师和其他同事一道“读书、闲话、散步、喝茶”,甚至“月夜大家话尽终宵”,或“佐以兰陵酒炒苜蓿肉高歌数曲”。(吴伯箫《几棵大树》)
  而且,范明枢就是在这里被捕。吴伯箫称:“范先生在个人的心臆里占着峥嵘的地位。”1936年春,吴伯箫带济南乡师学生攀登泰山时,曾去泰城山口村访问在那里办学的恩师,不遇。吴伯箫和学生从泰山回到济南的次日,收到范明枢的一封信件,信中写道:“济南乡师吾旧游地也,荷塘稻田,菜圃茅屋,至今犹栩栩脑际。海棠院东南树下,为吾被捕处,贤契应亲往抚慰,问海棠树别来无恙不?办公室前之芍药牡丹,及杂花数种,皆吾自汝母校(曲阜师范学校)所亲手移植,今亦曾着花未?花畦甬路,亦吾手砌,贤契务善为修葺,勿使荒芜。”吴伯箫谨遵师训,用心侍弄海棠院的花木,直到他离开济南。
  值得庆幸的是,海棠院至今仍在,已成为中共济南乡师党史陈列室。
  吴伯箫的住处,后来从海棠院搬到黄台火车站东北,桑园的济南乡师农场内。这里原是清末的山东农事试验场和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有500亩土地,种有谷、麦、稻、豆和棉花及各类蔬菜,并有130亩桑园。他在这里创作了《羽书》《我还没有见过长城》《荠菜花》《几棵大树》等散文名篇。
  他在《几棵大树》中,对桑园的村落、麦田、草地、水井以及那“一绿绿到天边的景色”作了描绘。他住的庭院里有几棵大树,是美国白杨,“已合抱粗,十几丈高了。一直上伸的躯干,密匝匝的叶子……绿得一尘不染,干净得恰像乡下姑娘刚浆洗过的竹布衫子,真喜欢人!”他希望:“像大树一样,尽着向上长;你也尽着向前走罢!”
  于是,他向前走了,在抗日的烽火中奔赴延安,成了一名共产党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