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街、曲水亭的文化市场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02日
  □武存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济南的文化市场比较大的有三处,一个是山水沟,一个是南门半边街,再一个就是芙蓉街、曲水亭了。
  新中国成立前有人把文化市场称之为“鬼市”。所谓“鬼市”,是指天明之前买卖货物的人们络绎不绝,天一放亮随即停止。到“鬼市”来卖东西的大多是没落世家,白天卖东西怕人看见耻笑,于是趁夜色出售自己的家传。因此经常有人在“鬼市”捡漏发了大财。
  我市围棋名家张成铨在《济南围棋百年史话》中介绍:民国初期,一个人曾经在曲水亭鬼市上买了一件蟒袍,当时以为是戏装而已,花钱不多,但回去一看,却发现蟒袍上的所有饰物皆为真金真银所造。还有人买了一副铜围棋,结果回家后发现竟是由白金和乌金所制。当时以在“鬼市”买书画而发迹的,大有人在。
  画家弭菊田青年时期曾经与李苦禅在芙蓉街王砥如开办的画廊里合作。王砥如开画廊,发行《明湖画报》,李苦禅是这里的常客。后来王砥如经商去了,再后来去了四川,他们的合作也就风吹云散了。
  弭菊田在曲水亭街上买过一张明朝益王朱佑槟的古琴,著名金石家左次修曾给他刻了一枚闲章“家藏益王琴”。当天,弭菊田从王砥如的画廊里出来,逛到曲水亭畔市场时,遇到一个姓郑的人蹲坐在地上,面前放着一个盒子,上面插着草标。他把那个盒子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古琴,琴长三尺有余,桐木制成,精美绝伦的琴面乌黑发亮,里面隐隐透露出古铜色,细细的牛毛断纹遍布琴身,琴上有弹抚日久而留下的磨损之痕,用手指轻轻一拨琴弦,立刻发出嘹亮而清幽的鸣响,琴的龙池之下,刻有“佑槟”两个篆字。卖主要价100块大洋,那时100块大洋可不是个小数目。弭菊田看出古琴的价值,心知卖主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是不会变卖的。他打定了主意要买下这张古琴,就先付给卖主10块大洋作为定金,然后就匆匆忙忙地赶回家,拿出了家中所有的现钱,终于买下了这张琴。就在他拿了琴往家走的时候,郑姓卖主突然追了上来,嘱咐道:“请你千万不要再卖于任何人了。”说罢,对着弭菊田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啜泣着走了。
  据《明史》载:“益王乃宪宗(朱见深)第六子,张德妃生,名佑槟。益王性俭约,中服浣至再,日一素食,好书史,无所侵扰。”明朝的藩王骄奢淫逸之风盛行,而益王朱佑槟却是一个生性俭约的人,他戴的头巾穿过的衣服也是洗了再洗的旧衣物,喜欢读书史,爱民重士,对平民无所侵扰。这样一个性情恬淡之人,礼贤下士,热爱艺术,实属难能可贵。益王的藩属在现在的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至于为什么这张古琴流落到郑姓之人手中,最后流落到了济南已经无从考究。
  被称为“关黑弭岳”的岳祥书先生也曾经在芙蓉街上开过画廊,而且岳祥书先生在他的画廊的门上画上了蒋介石的画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让“总裁”给他当门神,相当于门神秦叔宝的角色,但那些国民党特务也拿他没有办法。
  如今的芙蓉街、曲水亭古香古色依旧,多了一份特色小吃的风味,少了一些书香。也是一种遗憾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