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石说

齐鲁晚报     2019年09月09日

  □刘绍义
  我喜欢石头,在我的收藏品中,数量最多的也是石头。我以为,石头的收藏简单易行,不容易上当,只要是石头,都有成千上万年的历史了。更重要的是它易于摆设,院中、客厅、书房、卧室,甚至厨房、阳台都能有它的立锥之地。
  爱石头的肯定不止我自己,就是在古代,爱石头的人也多的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就写过这样的诗句:“洒尽天汉流,蒸烂女娲石。”女娲石,就是那个炼五色石的女娲补天后留下来的石头。美丽的传说,让古时很多朝代都有向帝王进贡玉石的记载。《竹书纪年》里说:“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玉玦。”西王母就是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玉玦”当然也是石头。
  曹雪芹和吴承恩应该也是爱石的,不然《红楼梦》不会又叫《石头记》了,而且两部书的开端都是从写石头开始的。《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他的前世就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大石头;《西游记》的开篇也讲主人公美猴王孙悟空是从东海花果山上一块巨大的石头缝中蹦出来的。《水浒传》虽然开头没有写到石头,但文中的“花石纲”让人过目难忘。宋徽宗为了自己的享乐,不惜劳民伤财,从全国各地强征大量民工,从江南运来大量太湖石,弄得怨声载道。这也让我们看出,古代文人对石头的感情是多么深厚了。
  我每到一地,特别是有山有水的地方,都会带一些石头回来。我觉得只有石头能集一个地方的草绿、花艳、水清、山黛于一身。哪怕是见到一枚鹅卵石甚至一块不规则的石片,我都如获至宝,力求从中间发现草原的绿、大海的蓝,甚至是远古消失了的动物的身影。如果遇到一块浓淡相宜、纹理清晰的石头,那真是爱不释手。
  这些石头的纹理都是自然形成的,不像苏东坡和郭沫若笔下的“石鼓文”,是人们故意刻上去的。“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这是苏东坡《石鼓歌》里的句子。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也说:“最著名的是东周初年的所谓‘石鼓文’。”这里的“石鼓”或者“石鼓文”,就是东周时期秦国人在石鼓上刻下的文字,它们都是研究我国文字发展脉络的实物资料。
  李渔认为美石只要三个字:“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个字。”在他之前的石头专家米芾相石时也说美石“要秀、要皱、要透、要漏”。两人的观点如出一辙,都赞成美石要有怪相,清奇如古松,丑得像钟馗。而我在收集美石时,除了注重“透漏瘦”之外,还喜欢以苔痕配石头,斑驳的苔痕能让石头锦上添花,达到完美的境界。苔石相依,往室内一放,什么俗气,什么尘气,统统化为乌有。唐人王勃的赋把苔赞到了极致:“背阳就阴,违喧处静。不根不蒂,无华无影。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故顺时而不竞,每乘幽而自整。”正是苔这不甘寂寞又洁身自好的品格,与石头自然融为一体,让石头达到古雅而幽冷的境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