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

A03版:壹读·关注

A04版:壹读

A05版:壹读·聚焦

A06版:身边

A07版:身边·热点

A08版:身边·关注

A09版:世界周刊

A10版:世界周刊·观点

A11版:世界周刊·人物

A12版:青未了·书坊

A13版:青未了·书坊

A14版:青未了·书坊

A15版:文娱

A16版:乐动

掘进黄河 地下35米,隧道盾构机出发日行8米,开挖衬砌一次成型   9月20日,济南黄河隧道西洞内“黄河号”盾构机开始掘进。从“黄河号”盾构机内自南向北看,已完成12节管片施工。“黄河号”总长166米,刀盘直径相当于5层楼高,计划用十个月完成掘进(大图)。西洞(右)“黄河号”盾构机已正式掘进,一旁的“泰山号”还在调试(小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周青先 摄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   据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20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工作主线,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强调,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二是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三是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四是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五是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六是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七是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八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70年的实践证明,人民政协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强调,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能听意见、敢听意见特别是勇于接受批评、改进工作,是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运用好,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要完善制度机制,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对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作出规定。
  习近平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前进,就必须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人民政协要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多样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反映,要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不要搞成“清一色”。要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思想上的共同进步。人民政协要广泛联系和动员各界群众,鼓励和支持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习近平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要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机制。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要引导港澳委员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要拓展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的交流交往,助推深化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要吸收侨胞代表参加政协活动。要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能量。
70年来,我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360倍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本报济南9月20日讯(记者 张阿凤) 20日,记者从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44.74元,提高到2018年的16297元,增长360多倍。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397.53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卜祥联介绍,山东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物种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70年来,山东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0年来,山东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多万亩,到“十三五”末将建成5982万亩。在全国率先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共建设高产创建示范方622个,面积达到2280多万亩,方内小麦、玉米两季合计亩产全部达到1100公斤以上。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03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消费2955亿元;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达3500余个,乡村旅游经营业户8.4万户,吸纳安置就业52万人。
  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优势。2018年,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134.1亿元,其中出口1150.3亿元,是全国首个农产品出口规模超千亿的省市,连续20年领跑全国。
  畜牧业蓬勃发展,全省肉蛋奶总产1521.4万吨,是1949年的108倍。
  卜祥联介绍,70年来,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44.74元提高到2018年的16297元,增长360多倍。农民收入日趋多元化,2018年,人均经营净收入从1983年的286元增加到7194元,人均工资性收入由1983年的55元增加到6550元,人均财产净收入由1983年的7.9元增加到429元,人均转移净收入由1983年的13元增加到2124元。
  山东农村人居环境也在持续改善。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99.9%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奋进的山东,共同见证 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在济开幕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9月20日,“奋进的山东”——山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在山东博物馆启幕。现场600余幅照片以及视频、实物、模型等,全方位展现了齐鲁大地70年来艰辛探索、开拓创新的壮阔历程。

  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马云云
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文进

四百多人参与
歌唱祖国快闪活动

  早上9点,已有不少群众赶来观展,老人、孩童、青年人,纷纷拿起手机,留下珍贵影像。与此同时,一场歌唱祖国的快闪活动在省博物馆大厅拉开帷幕。快闪活动由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山东歌舞剧院合唱团合唱,社会各界踊跃参加,来自地矿、交通、航空以及中小学、高校等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共四百多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现场看到,成就展内容丰富,既有图片又有视频、实物、模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成就。
  成就展分为主题大厅、奋进的山东、美好生活·未来已来三大展区,其中“奋进的山东”展区又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等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为节点,分为“百废俱兴 艰苦创业(1949—1978)”“勇立潮头 砥砺前行(1978—2012)”“走在前列 全面开创(2012以来)”三大部分。
  成就展实际展陈面积达到6180平方米,典型图片600余张、视频10个、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和文件资料百余件(组)、360度沉浸式大型环幕1个,场景还原、动态演示、互动体验等展项多个。
  成就展最大的亮点,是突出“奋进”这一主题,注重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以及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注重讲好万华、海尔、浪潮、潍柴等知名大企业发展壮大的品牌故事;注重总结“周村试验”“胶东模式”“诸城模式”“新旧动能转换”等引领全国、创新改革的先进典型经验;注重展现时代楷模英模、先进典型事迹,弘扬“沂蒙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磅礴前行力量。这里可以看到王杰、焦裕禄、张海迪、许振超、谭旭光、张继科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山东人,他们的故事也成为激励一代代齐鲁儿女的精神力量。
“看着照片回头想想,
变化真的太大了”

  “看着照片回过头想想,变化真的太大了!”济南市民王磊是一名残疾人,他骑着三轮车来看展,在每块展板前都仔细端详。王磊出生于1958年,因身体原因很少出门,也正因为出门少,对于变化的感受更深。“我们那代人经历很多苦,现在看各地的发展都很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更加明显。”
  在成就展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偶遇德国哈勒-维滕贝格大学教授卜玉洗(Ulrich Blum)在观展。他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成就展也让他加深了对山东的了解。山东是文化大省,卜玉洗对中国文化印象深刻,他说在中国感受到经济高速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魅力,而文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他非常喜欢山东,喜欢在青岛喝美味的啤酒。
  在利用图片展示成就的同时,展览还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声、光、电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立体展示。博物馆礼仪大厅采用气势磅礴的泰山造型和超大LED屏幕,采用视频播放、现代化投影等方式,渲染营造出大气恢弘的红色国庆主题氛围;在展览形式设计上,以互动、视频、实物、模型、360度沉浸式大型环幕、全息投影等多种方式,对重大成果、前沿科技和美丽风光进行重点展示。
  在成就展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看到许多栩栩如生的模型,其中不乏“大国重器”。“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长输管道超声波内检测机器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蓝鲸1号”钻井平台模型及智能机器人实物等,生动呈现了山东在前沿科技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
是咱山东造的

  值得一提的是,成就展聚焦历史重要瞬间和关键节点,在这里,可以看到山东70年间创造的若干个全国乃至世界“第一”。
  1952年,青岛四方机车厂成功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命名“八一号”,结束了新中国不能生产蒸汽机车的历史;1957年,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跳过1.77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1987年4月,青岛啤酒厂成为国内同行业第一家拥有进出口权的生产经营外向型企业;1996年9月,京九铁路山东段开通,一位老人坐在车厢里向车窗外汹涌的人潮张望;2011年6月,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建成通车;2012年,“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7062米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当然也有不少轻松、欢快的场景,1980年,临清县八岔路公社赵塔头村农民赵汝兰种了30亩“鲁棉一号”,收入10239元,成为全省公开报道的第一个万元户,成就展上展示了她家欢欢喜喜把新买的缝纫机搬进家的画面。
70余场经典电影天天放送
市民可免费观看

  展览还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展区和互动专区,开展经典电影展映,引入博物馆馆藏文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物件等展项,力求用更生动、更灵动的形式讲好山东故事,唤起群众对时代变迁的记忆和感慨。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典电影展映9月20日开始,将持续到10月31日。每天上午10点,下午2点各展映一部经典影片,共70余场。这其中不仅有《小小飞虎队》《地雷战》等老影片,也有《战狼》《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近年来拍摄的国产大片,不同群体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共鸣。
  在电影展厅,还能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放映设备及珍贵唱片,经典电影海报带人穿越时空。
  在邮票展区,从1949年起历年纪念邮票整齐陈列着,仔细品读仿佛上了堂内涵丰富的历史课。这里有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0年7月1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等珍贵纪念邮票,还有2008年3月发行的第29届奥运会、2009年10月1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对特殊年份有情结的市民,可以在这里找到回忆。

歌唱祖国快闪活动主创: 和普通快闪不同这次更有仪式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马云云          

  9月20日,在“奋进的山东”——山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快闪活动展开,吸引观展群众纷纷加入队伍,共同歌唱祖国。
  此次快闪活动共演唱了《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两首歌曲,气氛热烈,引发围观群众共同加入大合唱,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山东歌舞剧院创作中心主任张宏介绍,此次快闪活动由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山东歌舞剧院合唱团合唱,社会各界踊跃参加,来自地矿、交通、航空以及中小学、高校等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共四百多人。
  年龄最小的是快闪活动的主唱,来自济南南上山街小学的9岁女孩丁美昕,她在活动前一天才被定下来做主唱,不过在当天,她和现场的所有参与者一起呈现了一场完美的表演。
  张宏说,因为是配合成就展,所以这次快闪就和以前做的普通快闪不一样,“以前更注重现场效果,但这次要把各界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这种喜悦、骄傲的心情展现出来,要更庄重、更有仪式感”,因此在前一天彩排时,还对现场做了调整,使得现场更加饱满。
  丁美昕说,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祝愿祖国更加美好、富强。”
融入百姓生活,好看好用又好玩 文创产品变身人气“伴手礼”   文博会历来是传统与创意的荟萃之地,本次文博会也不例外。9月20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第八届山东文博会看到,今年文博会上展出的文创产品更多的在于对传统文化、山东元素的融入和“再表达”。
  面对文旅融合的大趋势,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如何乘风起势、借力发展成为新的命题。专家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山东需要新的思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崔岩 范佳 
实习生 梁乃方      
  
传统文化绽新意
年轻人“路转粉”

  “看到很多‘新文创’构思精巧,制作细致,让人很有‘买买买’的冲动。”20日上午,在山东文博会现场,“90后”乔坤鹏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表示,文创产品现在越来越有魅力,正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路转粉”。
  撕不坏的“宣纸”、能洗脸的蚕茧,周村展区引来众多围观者。“撕不坏的‘宣纸’,实际是我们的文创产品“於陵帛”;蚕茧则是一种化妆棉,可以清洁皮肤、美容养颜。”淄博海润丝绸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伟介绍,近年来,企业着力研发挖掘丝绸业的文化价值,延伸产业链,传统文化通过文创产品焕发出新活力。
  本届文博会上,在四百余平米的展区内,济宁面向海内外宾客全面展示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成果。“我们围绕着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意、开发,推出一系列好用、好看又好玩,真正融入百姓生活的产品。”济宁市委宣传部文产科科长高军峰介绍,比如围绕孔子的文创产品,一改往日严肃古板的形象,变得更加萌趣可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小书签、手机壳、环保袋……这些文创产品,无疑是文博会上最具人气的“伴手礼”,不少市民离开时都会选上几件。“山东有太多的IP可以挖掘了,孔子、泰山、大明湖……这是优势,山东文创产业可以更丰富。”参展商赵鹏认为。
  “文创产品,一定要创新、接地气。”高军峰建议,让科技为传统文化赋能,同时政府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济宁近年来设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助推了一批企业成长壮大,做强做优。”
小小鲁班锁
做成了国家名片

  近年来,非遗成文化类产品“新宠”。引领文创“网红”热潮的故宫博物院,就打造了故宫口红、“宫门”钱包等数千件文创新品。文博会上,山东的不少文化公司和团队也尝试将非遗与文创产品结合,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
  一枚小小的鲁班锁,能有多大价值?许多人可能赏玩片刻就丢到一边,但枣庄市级非遗项目鲁班锁代表性传承人李浩把鲁班锁做成了产业链。
  “鲁班锁系列文化产品被山东省外事办推选为传统文化特色礼物,去年‘和而不同’鲁班锁在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中,作为纪念礼品赠送给中外嘉宾。”李浩骄傲地介绍,小小一枚鲁班锁已经成为山东乃至国家的名片。
  在他看来,非遗要融入生活,要创新发展,只有其被公众所认识、消费、欣赏,这才是活态传承的最佳方式。传统手工艺要想散发出精妙的光芒,不能只连接着过去,还应当参与到日常生活中。
  不仅如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风筝、剪纸、年画、泥塑、面塑、布艺、篆刻等众多非遗手工艺正焕发新生机,发展出许多新的文创产品。
多讲品牌故事
用情感制造溢价

  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孙美华表示,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今社会继承、转化,始终是焦点问题。
  孙美华提出,要助推平台贡献,打造具有齐鲁特色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文化品牌。目前,一些山东企业已成功“试水”,如烟台哈福玩具有限公司以自主开发的哈福世界IP与美国电影制片公司合作打造动漫电影,并获得境外资金支持。
  孙美华提出,文创产品必须与产业结合,带动行业的发展并与大众生活实际相融合,才能具有长久生命力。“多讲品牌故事、寻找文化内涵,用情感制造溢价。”
  谈及山东文创企业如何“掘金”,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认为,文化创意必须具有本土文化内核,练好文化“内功”,把握住文化的本质。
  在杨朝明看来,文创产品在传播优质思想精髓的同时,还应考虑受众的消费和审美需求,真正融入市场。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支持和扶持功能,为文化产业发展释放制度红利。
“草原上”看星空,炕头狮子做茶宠 山东文博会首设沿黄特色文化产业展,再现九曲黄河古今风情   不一样的炕头狮子、大熊猫文创产品……本届山东文博会首设沿黄特色文化产业联展,9个兄弟省区组团参展,省外企业参展数量达到743家,一首沿黄文化“大合唱”在泉城唱响,再现九曲黄河的古今风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范佳 崔岩 
实习生 梁乃方      
   
火焰蔘来参展
内含山东情谊

  在青海展区,工作人员正在将“红萝卜”切成片,供观众品尝,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其实这并不是红萝卜,而是当地的一种特色产品——火焰蔘。
  “这是我们第一次组团到山东来进行文化博览会交流。”海北州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孙海涛笑着说,明年是山东对口援建青海海北州十周年,这次山东援建海北州的四个县都来参会,带来了特色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农副产品。
  “火焰蔘就是山东对口援建海北州门源县的农牧产品深加工项目。”孙海涛说,这个项目对当地农牧民增收起到很大带动作用,在当地已经形成大范围种植销售的局面。“我们还延长了产业链,如火焰蔘的酒、饮料等,在展会上也非常受欢迎。” 
迎合新审美
炕头狮子做茶宠

  神奇的土地孕育着神奇的文明,在陕西展区,传统炕头狮子创新作品茶宠,印章和石峁文化镇纸、香插等展品展示着关中文化的厚重底蕴。只见这些炕头狮子仰面朝天,露出欣喜的面部表情。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产生新的审美、新的理念,不一样的炕头狮子应运而生。”展区工作人员说,通过拟人化,这些炕头狮子仿佛能倾听心声、分享快乐,在观赏和把玩中让人减轻生活、工作带来的疲惫。
  此外,山丹丹绣花枕头以精细的做工和寓意吉祥的图案展现了陕西人的生活气息。汉中市博物馆带来系列风格各异的紫砂杯,铜川市陈陶民间工艺瓷厂带来了耀州瓷和陨石瓷两个系列数十件瓷器,功用不同,造型多样。
  走进甘肃展区,好像踏进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长河。此次参展的飞天木雕和雪山蒙古族木制系列手工艺品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品在传统的木制创作中融入了当地独特的飞天元素和民族文化,传达出浓郁的民族气息。
  而在四川展区,则是扑面而来的“萌”感,到处都是印有可爱大熊猫形象的文创产品。展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些可爱的文创产品,希望传达出成都轻松、舒适的气息。
“草原上”看星空
特色文旅产品吸睛

  沿黄展区中,特色旅游产品也令人眼前一亮。
  青海展区的文迦牧场项目,带观众走进青海湖畔的茫茫草原,踏入四面落地玻璃窗、顶部可透过玻璃看星空的小木屋,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仓央嘉措的诗意。
  本届文博会还策划了“大河奔流·沿黄文化产业带”系列活动,搭建沿黄省(区)合作共享的文化展示、旅游宣传、产业合作、对话交流平台。
  20日上午,由山东省文旅集团主办的“大河上下·2019山东(国际)沿黄文旅产业座谈会暨文旅企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陶雨芳认为,此次沿黄九省(区)举行座谈会并签订合作协议恰逢其时,希望各省(区)能够在旅游策划、投融资、信息共享等方面有沟通和合作。
“万里黄河第一隧”正式盾构掘进 计划2021年10月完工通车   本报济南9月20日讯(记者 王皇 戚云雷) 20日,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隧道工程正式盾构掘进。隧道开挖直径15.76米,为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计划2021年通车。“黄河号”盾构机将在约10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掘进,第二台盾构机“泰山号”将在11月始发。
  20日上午,在黄河隧道施工现场,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宣布“黄河号”盾构机正式开始掘进。地下35米处,“黄河号”盾构机缓缓转动,向前推进。这是济南黄河隧道的西洞,“黄河号”将自北向南掘进并下穿黄河地上悬河。 
  济南黄河隧道位于济南城市中轴线上,北连鹊山、济北次中心,南接济泺路,隧道全长4760米,其中盾构段长2519.2米,管片外径15.2米,内径13.9米。设计为双管双层,上层为双向6车道公路,下层为城市轨道交通预留。
  中铁十四局济南黄河隧道项目负责人历朋林介绍,盾构机今年6月12日正式下井,8月18日组装调试完毕,为后续盾构施工奠定了基础。中铁十四局与济南城市建设集团联合打造的两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专门针对隧道区间的粉质黏土地层设计,盾构机总长166米,总重近4000吨,装机总功率8688千瓦,刀盘直径相当于5层楼高,刀盘主驱动的核心是14个变频电机,总功率4900千瓦。
  据了解,济南黄河隧道2017年11月底正式开工,先进行导墙施工,2018年初北岸的始发井基坑开挖,为了容纳超大直径盾构机,单个始发井深35米,宽50米。除了开挖外,还需要在外圈进行连续墙施工,连续墙的深度有60米,保证始发井密闭隔水。这样大的始发井在省内也是首个,从开挖到完成就花了一年两个月的时间。同时这段时间内,盾构机也在设计和制作之中,2018年12月“黄河号”盾构机在广州顺利下线并通过验收,此后又花了一段时间运到济南,在正式掘进之前,又进行了现场拼装和调试。
  “隧道的掘进标志着济南加速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将南北黄河天堑变通途,加速黄河两岸经济发展。”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副总经理许为民说,得益于隧道工程技术的进步,现在能在确保黄河安全的情况下,盾构隧道下穿黄河。据了解,济南黄河隧道计划2021年10月完工通车,“黄河号”盾构机计划用10个月的时间完成掘进,同时争取能提前在2021年9月完工。第二台盾构机“泰山号”计划在11月始发,目前正在调试。
  孙述涛表示,济南在目前“三桥一隧一高速”的基础上,中远期还将规划建设多条跨黄隧道。黄河跨河建设主要以隧道为主,济南黄河隧道的建设,将为今后的黄河隧道建设积累经验。济南将通过跨黄隧道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跨黄的问题,同时促进济南的城市、人口、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向北拓展,带动黄河两岸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这个4000吨的大家伙是咋“挖洞”的 相当于一台超级智能机器人,隧道开挖、衬砌一次成型   20日上午,济南黄河隧道“黄河号”盾构机正式掘进。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它的掘进将是万里黄河上首次大直径盾构施工。这样一个总重近4000吨的“大家伙”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皇 戚云雷   

1.俩盾构机如何穿河?
一先一后北向南掘进

  考虑到黄河地下特殊的地质条件,济南黄河隧道专门采用了德国进口、最先进的泥水平衡盾构机。
  中铁十四局该项目盾构工区副经理田兆平介绍,隧道使用这两台盾构机从北岸向南岸掘进。“黄河号”盾构机20日正式在西洞中向南掘进。而将在东洞掘进的“泰山号”盾构机组装已接近尾声,将进行通水通电通气的调试,预计11月具备始发条件。根据设计,两台盾构机将一先一后拉开约200米的距离在两个洞同向掘进,东洞与西洞之间在始发位置约有8米间隔,沿线双洞之间的间隔最大将超过10米。
2.“大家伙”咋运来?
海陆联运后现场拼装

  济南黄河隧道盾构机刀盘开挖直径15.76米,相当于5层楼高,长166米,总重近4000吨。与此相比,济南地铁用的盾构机只能算是“小弟弟”,地铁盾构机开挖直径6.68米、全长85米、重500多吨。
  这样的“大块头”运到济南可不容易。两台盾构机都在广州下线,需要先拆解再运输。运输分两部分,超宽、超高、超重且无法分解的部件需要经过海运运输。从广州南沙货运码头起运,经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运抵潍坊羊口港,然后再通过特种运输车辆历时三到四天运抵工地。其他小的部件则通过陆路运抵工程现场,运输1800多公里,需要40个小时左右。
  盾构机还需要在始发井中下井吊装,盾体、井字架、主驱动都需要吊装下井,最后进行主机拼装。
3.每天能“跑”多远?
目前日掘进8-10米

  20日,记者进入“黄河号”盾构机内部。这台盾构机在地下35米、宽50米的始发井里缓缓转动刀盘作业。盾构机的刀盘相当于人的“牙齿”,用来切削前进过程中的泥土,特别针对济南黄河隧道的地质条件设计,有专门的刀盘冲刷系统,增加了冲刷设施,刀盘中间有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冲刷,以防止刀盘被黏死。
  盾构机刀盘后侧就是主驱动,这也是盾构机的“心脏”,由14个变频电机带动,总功率4900千瓦。主驱动驱动刀盘,而且可以前后伸缩,对刀盘起到保护作业,而且便于常压下换刀盘。
  “黄河号”盾构机工作时,通过一圈28对56个千斤顶顶在管片上向南掘进,一块管片长2米,千斤顶顶出2.7米的距离后就会暂停,进入拼装环节,盾构机上半圆形的管片拼装机就会把管片无缝拼接到隧道的外圈。
  田兆平介绍,目前“黄河号”盾构机已经向南掘进了12环共24米,以每天8-10米的速度掘进,掘进至河床时,掘进速度将加快至一天16米到接近20米。目前“黄河号”距离黄河北岸的河床还有近600米。
4.地下黏土层咋破?
特配泥水混合掘进

  该项目盾构经理李海振介绍,盾构机相当于一台超级智能机器人,集隧道开挖、衬砌一次成型,自动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沉降控制标准高,安全、节能、环保。
  刀盘切削的土体经冲刷落入开挖仓底部,再经搅拌器以及泥水循环泵送至地面泥水分离场进行沉淀或筛分处理。“干的渣土外运,泥水仍可循环利用。”田兆平强调。
  在管片外侧,为防止地面出现沉降、隆起等变形,管片和原始的土层之间还要同步注浆填死。“我们边推进边注浆,由盾构机来完成,把地面上拌的砂浆打到盾构机上,盾构机上有专门的泵,通过泵送到盾尾后面,最终流向管片外面。”田兆平介绍。
5.掘进咋不偏航?
全靠“大脑”控制

  盾构机在地下“埋头”掘进,怎么保证不偏离航道?这就主要靠盾构机的“大脑”来控制了。
  田兆平介绍,系统控制室相当于人体的大脑,是盾构机最核心的部位。泥水平衡由泥水循环系统控制,这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包括主操作系统和测量系统。
  据介绍,盾构机组装结束后,将从始发井开始挖掘,其方向由盾构机上安装的导航系统控制。田兆平说,盾构机的主推进系统分为A、B、C、D、E、F六组,一共有28组56个千斤顶,分布在管片的不同位置,操作室可以对这六组千斤顶进行方向和力度的控制,控制盾构机的掘进方向。“如果想让盾构机往那边转弯,就在这边加力,那边的力小一点,这样盾构机就可以实现向上和向下等方向的转向。”
  盾构机这样的“大家伙”,很多人认为操作它需要不少人员,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泥水循环系统控制的便捷性,主操作系统只需要两位操作人员即可完成。同时,盾构始发井施工时就一并设置了wifi,在地下也有了上网信号。
读者网友接力寻“青岛最美行人” 举手之劳示范了什么是“勿以善小而不为”   本报青岛9月20日讯(记者 李珍梅) 9月19日,青岛市市北区一路口的人行道上,一位老人购物车里的玻璃瓶突然掉落并摔碎在地,途经该处的三个年轻人停下脚步,弯腰徒手捡起碎玻璃后迅速离开。这暖心一幕被一车主的行车记录仪拍下,并引发寻找“青岛最美行人”的网络大接力。经过一天的寻找,三位年轻人还没有出现,却引发了读者网友的大讨论。
  20日,“青岛最美行人”事迹经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后,迅速被各大媒体转发,并引起强烈反响。该事还被中国之声、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新浪等关注转发。天天正能量联合齐鲁晚报一起寻找“青岛最美行人”,为他们颁发5000元的正能量奖。
  网友们在看到齐鲁晚报报道的三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年轻人后纷纷留言。“我看了视频和报道,真的感动。这事儿看上去虽然是个小事,但正是这种举手之劳,体现出人的品德和教养,为年轻人点赞。”青岛市民任女士说,那时正值上班高峰期,有的人匆忙赶路没看到,有的人或许看到了,但因为赶时间没有去行动。而这三个年轻人用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示范了什么是“勿以善小而不为”。任女士为所生活的城市有这样的文明人感到骄傲。
  网友们在各大网络平台上转发,点赞和热评无数,满满的正能量。网友“暖阳”说:不知怎么竟感动地流出了眼泪,人人都会唱《我爱我的祖国》,这小小的举动也是爱国的表现,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富强,我们的人民会越来越幸福的。
  网友“风和日丽”说,你们的举动虽小,但是值得所有人学习。应该找到并为他们发个小小的奖励,鼓励大家遇到这样的事,都伸一下手。
  如果您有“青岛最美行人”的相关线索,可以联系:18669801190。
一方校园三尺讲台他坚守了35年   本报泰安9月20日讯(记者 张伟 张泽文) 1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了山东泰安乡村教师陈建民坚守山村35年、身患癌症仍不离三尺讲台的故事。报道刊发后受到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项目组的关注,项目组决定奖励陈建民5000元正能量奖金。
  陈建民是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杏山教学点乡村教师。他所在的杏山教学点条件艰苦,教学楼还是一幢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四层小楼,目前教学点只有一个年级,只有6名学生和5位在此坚守的老教师,陈建民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陈建民一直坚守在乡村教师的工作岗位上。
  2010年,陈建民的妻子检查出尿毒症,让这个安静美好的家庭遇到了晴天霹雳。屋漏偏逢连夜雨,2013年夏天,命运的考验再次降临,陈建民感觉身体不适,经检查确诊为食道癌。
  术后刚能自由行动,他就主动要求回到学校,担负起教学和档案管理工作,每天风雨无阻。
  陈建民老师的事迹经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后,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项目组的关注。9月19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齐鲁晚报为陈建民颁发5000元正能量奖金和证书。
  “他坚守教师岗位35年,虽然现在身患食道癌,却仍忍受病痛不离讲台。病痛摧残着他的躯体,山村里的风霜让他满面沧桑。在命运的风雨中,一方校园、三尺讲台,成为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之地,这里承载着他对学生的爱和他的信念。总有一些力量,越过山川,延伸向远方。”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给陈建民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前一天说解散,转天又说只是整改 风波中的“办公室小野”闹哪样   本报济南9月20日讯(记者 李晓东 见习记者 李静) 自从枣庄两名女孩模仿短视频自制爆米花发生意外致一死一伤后,视频大V“办公室小野”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办公室小野”的表哥李先生代表小野与两名女孩的家长达成和解之后,9月19日,李先生表示,“办公室小野”团队已解散,工作室已关门。然而,9月20日,“办公室小野”团队却称,只是暂停工作,正在复盘整改。
  8月22日,山东枣庄两名女孩因自制爆米花引发酒精爆炸,其中14岁女孩哲哲去世,12岁女孩小雨住院治疗。女孩家长曾表示孩子是模仿短视频内容导致发生意外,将追究视频平台及视频制作方责任。
  事件发生近20天后,“办公室小野”的表哥李先生代表小野前往枣庄,与两名女孩的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截至9月18日,双方签署协议达成和解,一次性给予救助金。但具体内容双方均未透露。
  9月19日“小野”的表哥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事件已经结束,希望不要再因为此事影响这几个家庭,同时表示,“办公室小野”团队已经解散,工作室也关门了,小野对于自己未来的工作暂时也没有什么打算。
  然而,9月20日上午,“办公室小野”团队却向媒体就“解散”一事回应称:“团队解散”不属实。团队当前的工作已经全部暂停,正在复盘整改,未来将不会再做涉及安全隐患的内容,但具体内容形式尚未确定。
  随后,“办公室小野”的表哥李先生联系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表示此前沟通存在误解,一切以“办公室小野”团队发布的回应为准。
  20日下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就“办公室小野”团队解散一事再次联系采访了“办公室小野”的表哥李先生。
  “之前我们双方的沟通还是存在误解,我只是小野的哥哥,毕竟小野工作上的事情我了解得不是很清楚,我真实的意思是办公室已经关门了,他们已经回去了。”小野表哥称,他对小野工作方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沟通上存在误会。“团队当前的工作已经全部暂停,正在复盘整改,未来将不会再做涉及安全隐患的内容,但具体内容形式尚未确定。”
月广告收入或达459万背后公司旗下众多知名IP   据公开报道,2017年2月,“办公室小野”凭借“饮水机煮火锅”一条视频就疯狂收割1亿流量,因此也被誉为“美食圈第一网红”。凭借“在办公室环境下,用各种新奇手段制作食物”的美食创意走红网络。
  目前,“办公室小野”在微博上有819万粉丝,YouTube上有744万粉丝,抖音粉丝数为2500多万,主要依靠广告变现。据第三方平台Noxinfluencer的统计,“办公室小野”的视频观看量总计超过16亿。她是YouTube上排名第一的中国网红。
  分析YouTube网红数据的平台NoxInfluencer此前公布的YouTube网红收入情况显示,中国区粉丝数排名第一的“办公室小野”,单月广告联盟收入为459万元,一年预计5508万元。
  “办公室小野”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操刀,该团队所属的公司洋葱集团是国内最知名的MCN机构之一,主要业务为打造短视频内容IP,即孵化网红进行专门培养,建立IP矩阵并商业化运作,使产品的盈利达到最大化。旗下还有代古拉K、七舅脑爷、慕容瑞驰等众多知名IP。(宗禾)
华为发布会撞上苹果新机发售,上演正面“硬刚” 国内手机市场先机花落谁家   苹果新品手机发售前夜,华为发布新品Mate30“硬刚”苹果。20日,苹果新款手机发售首日,现场不复当年盛况,排长队的景象已不再。而放眼国内,手机市场格局也正悄然发生变化,海外品牌逐步式微,国产品牌强势上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

华为发布新品Mate 30
全方位比对苹果

  北京时间9月19日20点,华为Mate30新机发布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发布会现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介绍Mate 30/Mate 30 Pro时多次与苹果不久前发布的iPhone新机进行对比,从新机的尺寸、电池、屏幕边框方面、摄像、网络等多个方面“硬刚”苹果。
  例如华为Mate30屏幕采用6.62英寸OLED全面屏,华为Mate30 Pro采用6.53英寸OLED环幕屏,比iPhone 11 Pro Max的屏幕大,机身宽度却更小,更利于把握。对比苹果iPhone 11 Pro Max不足4000mAh的电池,华为Mate 30 Pro足有4500mAh。另外,华为Mate 30 Pro环幕屏实现视觉无边框,吊打iPhone 11 Pro Max的4.5mm左右边框。
  在摄像方面,华为Mate 30系列均采用圆形后置四摄模组,分别为4000万像素徕卡电影摄像头、4000万像素超感光摄像头、8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以及3D深感摄像头。令人玩味的是,余承东在介绍摄像模组时称,自从华为将摄像头集中在一个方框内,友商便开始模仿,PPT上随即出现了iPhone 11 Pro的摄像头画面。
  与此同时,5G依然是华为Mate30的最大亮点。据余承东介绍,Mate30系列手机内含的21颗天线中,有14颗是支持5G连接的,并且同时支持8个不同5G频段,双卡任意卡槽都支持5G连接,真正实现“全球通”。
  在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华为采用双重生物识别,镜头前出现多张人脸时会将私密信息自动隐藏。此外,在苹果尚未实现的无线反向充电方面,华为Mate 30 Pro依然支持该功能的使用。
苹果新机发售仍火热
排队景象已不再

  虽然前一夜被华为“硬刚”了一个多小时,9月20日,苹果iPhone新机线下发售现场依然火热。但前几年早起排长队的盛况已不存在。
  20日一早,在济南恒隆Apple Store店外零零散散站着十几位顾客。据了解,今年苹果依旧是预约顾客进入商场内排队取货,未预约的顾客只能在10点后才能进入。记者观察到,从早8点开始,陆陆续续有已经预约的用户进入店内,店外没有出现排队的现象,几乎每个预约的顾客到达后都可进入Apple Store再排队。
  “我预约的10点到店取货,没想到9点过来以后,没什么人,进店以后排了十几分钟就拿到了手机。”一位预约了售价12699元暗夜绿iPhone 11 Pro Max的消费者说:“今年有暗夜绿可能还好点,但人也不是很多,苹果再也回不到当年iPhone 6发行的盛况了。”
  虽然发售日当天未预约的顾客无法在现场直接购买手机,但这依然阻挡不了顾客想要走进苹果店一探究竟的热情。济南恒隆Apple Store开店十分钟不到,店内就挤满了顾客。记者观察到,店内大部分柜台已经换上了新款iPhone 11系列展示机,iPhone 11、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的各色款式在展示柜前都有摆设。凡是有新款展示机的柜台都围着很多顾客,大家都争先上手体验,还时不时与身边人讨论新款手机的功能和颜色。反观一旁,平板、耳机等其他产品的展示柜台却少有人问津。
国产品牌持续发力
抢占市场份额

  从独领风骚到平分秋色,iPhone的地位变化正是手机市场格局剧变的一个缩影。
  想当年,iPhone一代横空出世,便在手机市场独领风骚,更是成为整个手机行业的风向标。每年新机都从设计、性能等方面引领手机发展。但近几年,苹果手机却开始出现创新不足的情况,多款新机被质疑无亮点。尤其,在2019年这个5G元年,新款iPhone尚不支持5G网络。
  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却在加速发展,不断在技术与设计方面更新迭代,突破创新。以华为、vivo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为了打破国产手机“价格低廉”“品质不高”“性能不好”等固有标签,发力高端市场,锻造创新研发能力,打造高端智能手机。华为Mate7销量700多万台成为华为进入高端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信通院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均价为2523元,上涨16.8%,而4000元以上价位的智能手机,国产品牌占据了三成,占比由2016年的5%增长至33%。
  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IHS Markit公布的2019Q2季度手机销量数据,苹果手机在全球的销量排名已经跌到了第4,位列前三的分别是三星、华为和OPPO。其中,华为再创新高,半年卖出1.1亿台,以1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与世界第一的三星手机市场份额相差5%。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苹果正在经历历史低迷期,无论是从用户忠诚度还是手机销量,均已达到历史新低。
  目前,苹果销量下滑,三星、索尼、诺基亚等败走,海外品牌在国内市场无法抢占最大份额,华为、vivo、OPPO、小米等国产手机逐步发力,抢占手机市场份额。
苹果品牌排位连续两年下跌   一项最新的年度中国消费者态度调查显示,苹果的品牌声誉在中国进一步降低,从去年的第11位跌到了今年的第24位,且差评还在持续。而同领域苹果的最大竞争对手华为,今年上升两个名次,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支付宝。
  据了解,这项调查是由旧金山一家咨询公司Prophet进行的。他们调查了中国大城市内的13500位中国消费者,询问了他们对于258个品牌的看法。受访者评估他们使用的或考虑使用的品牌,根据创新、实用性和可靠性等品质评估这些品牌与消费者生活的相关性。
  苹果品牌声誉已经连续两年下跌,2017年其排位尚在第五名,2018年跌出前十,列第11位。今年再次下跌,名次跌至24位。有人认为,苹果品牌声誉的下降情况或与苹果在智能手机方面的创新有较大联系。“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还是苹果吗?”乔布斯逝世后,苹果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2017年iPhone X系列勉强称之为仍在引领潮流,但之后再无惊世之作。苹果进入历史低迷期,与日新月异的智能手机市场开始拉开差距。
广告
99%被投诉搬家机构叫“老兵”或“蚂蚁” 搬家坐地起价乱象多,济南将进行重点整治   搬家本是“乔迁之喜”,但对一些市民来说,这喜却变成了忧。坐地起价、假冒名牌、遭受恐吓等搬家市场乱象屡见不鲜。20日,济南市市场监管局、济南市商务局联合举行搬家行业治理规范座谈会,对济南搬家行业乱象进行剖析,探索解决对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于悦        

坐地加价五倍
老人被气病住院

  济南联泰搬家负责人阎凯讲述了自己遇到的一件事,一位老人找他搬家,觉得要价高扭头就走了。“过了几天,老人楼上一位住户找我搬家,跟我说老人找了一个要价300元的搬家公司,结果到了地方让他付1500元,不给钱就不卸车,打了110也没有用,只能付了钱。第二天老人就高血压住院了。”
  出车300元,到地加价到上千元,这种坐地起价的现象在济南的搬家市场中并不罕见。阎凯说,这给许多市民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也让人对多数搬家公司产生反感,诚信经营的搬家公司也“有冤没处诉”。
  济南市搬家行业协会会长刘汝安介绍,最为突出的是假冒搬家机构上门后,坐地起价欺骗消费者行为,占投诉率的90%以上。近几年已经延伸至把物品装上车后,再坐地起价的强迫交易行为。
  刘汝安分析,坐地起价欺骗消费者行为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推广搬家机构的广告公司、网络平台公司等部门管理不严格,致使假冒的搬家机构(或者个人)随意发布广告,或者冒用其他机构名称宣传,或者有些从业者在宣传中故意混淆企业名称,迷惑消费者而报低价承揽业务。而出现损坏物品纠纷形成的原因,在于搬运前不签订搬家服务合同,或者消费者在现场检查不到位,造成责任不明确。
  “咱们济南搬家行业市场存在一个怪象。”刘汝安说,通过市民热线12345了解到,通过投诉人的描述得知,凡是服务不诚信的投诉事件中,99%以上投诉的搬家机构名称都叫“老兵”和“蚂蚁”搬家公司。
  除了消费者以外,正规搬家公司也深受其害。“今年1-7月份有关蚂蚁搬家的投诉有1000多件,98%以上与我们不相干。”蚂蚁搬家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都跟黑搬家公司有关,目前在济南假蚂蚁就有上百家。
  “据了解,老兵、退伍兵等名称名词,国家知识产权局不允许注册商标,其不属于某个企业或者某个人所有,为此,造成了用该名称注册的搬家机构很难维权,无法保护企业名声和利益;‘蚂蚁’二字是蚂蚁公司的注册商标,他们公司于2019年4月份开始通过市场监管局进行维权。”刘汝安说。
部门联动
打击不法搬家服务

  对于如何解决搬家市场乱象,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邱锐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搬家服务经营行为的监管,实施部门联动,严厉打击搬家服务经营中的无照经营、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不按约定提供服务、强迫消费者接受中途涨价等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刘汝安也建议,希望能够加快行业立法,制定出台统一的搬家服务标准,将相关制度尽快落地并实施,对没有通过工商登记的机构予以取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网络等有关推广宣传搬家机构的平台公司,严格审查搬家机构资质,及要求平台公司做好管理工作,特别是搬家机构对市民宣传时必须要求实名制,更不能名称混淆。尽快出台搬家服务投诉管理机制,启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不诚信机构,及落实价格欺诈行为的惩罚条款。
  关于济南市搬家市场众多注册“老兵和蚂蚁系列”搬家机构的现象,刘汝华说,希望尽快出台关于支持诚信企业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把诚信的搬家企业推广给市民,落实对失信企业的全国联网惩戒措施。
  济南市搬家行业协会提示,建议通过济南市诚信搬家服务平台雇用搬家公司,该平台由协会直接管理,入驻企业都签有诚信服务公约,并且人员持证上岗(平台服务监督:86990009,网址:www.jnbjxh.cn)。
搬家谨防三个陷阱   针对搬家行业乱象,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发出消费警示。
  提醒消费者谨防“平台陷阱”,不要盲目拨打网络平台上查找到的搬家公司电话,谨防山寨公司或个体从业人员假冒;谨防“低价陷阱”,不要轻信搬家公司口头承诺的服务价格,要综合考虑价格、服务、企业资质等多方面因素,理性消费;谨防“服务陷阱”,要提前与搬家公司说清楚自己的服务需求等基本情况,并保留好凭证。
  遇到服务人员野蛮装卸、坐地起价等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及时向商务、市场监管、消协或12345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石油“三国杀”   9月14日,在滚滚浓烟中,国际石油市场突然飞出了一只“黑天鹅”——胡塞武装宣称动用“10架无人机”对沙特所属的阿美石油公司的两处原油设施发动了空袭。沙特石油产量一度骤降50%,国际油价应声而涨。而在烟雾尚未散去之际,沙特、美国、伊朗这三个事件主角的不同表态尤为引人注意。沙美伊三国,围绕着这一事件,正上演着一场石油“三国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昱

伊朗,铤而走险有缘由
  本次事件中最大的一个悬疑,就是伊朗是否如美国和沙特所指控的那般是“幕后黑手”。虽然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直接证据能够证实此次行动由伊朗策划实施,但从袭击的精确性和发动的时机看,伊朗似乎很难完全置身其外:首先,胡塞武装的确是一支长期受伊朗支持的力量;其次,伊朗的确是最有可能从这场风波中受益的国家之一。
  表面看,在海湾局势已经剑拔弩张的当下,伊朗若真发动这样一场袭击,很可能将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是得不偿失的。但这种直观观感其实没有考虑伊朗目前的真实处境。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对伊朗最狠的一招莫过于制裁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的国家,并将伊朗踢出石油美元结算体系,致使伊朗无法与他国进行正常的石油贸易结算,难以获得美元。而没有美元,伊朗就无法通过石油从海外换得其国内急需的工农业产品。
  据美国政府的统计,石油出口禁令大致使得伊朗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伊朗目前正受困于自“伊斯兰革命”以来最为窘迫的经济下滑困境。伊朗石油部长比詹·赞加内6月份曾表示,当前伊朗的石油出口比19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该国油田遭受攻击时还要脆弱。
  美联社援引赞加内的话表示:“我们的情况比战争期间还糟糕。就算是在萨达姆攻击我们的产业设施时,我们也没有这种出口问题。如今,我们无法出口贴着伊朗标签的石油。”
  美国政府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每天23万桶(仅为沙特的1/30左右)。外汇短缺导致伊朗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达到48%,蔬菜和肉类的价格在过去一年中涨幅超过100%。伊朗总统鲁哈尼今年年初在伊朗国家电视台说:“今天,这个国家正面临着过去40年来规模最大的压力和经济制裁。”
  空前困难的外部形势,逼着伊朗必须有所作为,而借助地区局势紧张推高油价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快方法。目前,在美国的石油出口禁令面前,伊朗主要通过欧盟与伊朗的Instex贸易结算系统进行部分石油贸易,此外还通过俄罗斯石油公司代为销售部分石油。这些石油出口的收入只有一部分能够进入政府的口袋,无法满足伊朗开支;而通过零星事件维持区域局势的紧张,油价就能够走高,即便伊朗无法获得全部上涨收益,但也能增加收入。
  巧合的是,自7月以来,围绕伊朗石油的突发事件总是接二连三,虽然伊朗政府一律矢口否认自己参与其中,但如果所有这些助推油价上升的事件都属“偶发”,我们就不得不佩服,伊朗的“国运”实在是太好了。
  事实上,伊朗敢于这样在“刀锋上行走”的原因是,他们判断特朗普根本不会发动一场直接推翻伊朗现政府的战争。正如他们在公众场合演讲中反复提到的,在与特朗普打交道、观察美国处理其他危机的过程中,伊朗领导层可能得出特朗普色厉内荏的结论。这给了伊朗动用小规模危机事件来刺激地区局势、不断测试美国底线的空间,为后续的美伊谈判赢得主动权,以期纾解伊朗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伊朗果真直接或者授意胡塞武装发动对沙特的袭击完全可以理解,因为针对沙特而不是直接针对美国,有利于降低与美国直接对抗的风险,但又可以给美国的盟友沙特以经济上的打击,还能造就世界石油供应的短时间紧张,帮助伊朗撑过目前的危局。
  只不过,在这套谋划中,伊朗低估了它的老对手沙特的表现。
沙特,这个土豪不简单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事件中,表现最为积极的莫过于沙特。沙特在这次事件之后展现出很大的韧性。北京时间18日凌晨,在遇袭不到72小时后,沙特石油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就表示,“袭击7小时之后,沙特方面就扑灭了大火”,“目前已经恢复了日产200万桶的供应量,预计9月底可以修复设施并恢复到此前的石油供应水平。”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也表示,将尽量不推迟IPO(公开募股)的计划。19日,沙特更是公布了大量指认伊朗参与此次袭击的“证据”。应当说,沙特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高效、卖力。
  事实上,与多数人印象中沙特是一个靠着地下石油“愣有钱”的土豪国家不同,这个国家一直有着不容小觑的“心机”,正是由于历史上在历次围绕石油的突发事件中能够看准时机、因势利导,这个国家才能赚得盆满钵满。
  谁都知道石油是“黑色黄金”,但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前四的国家(委内瑞拉、沙特、伊朗、伊拉克)中,真正靠卖石油成为“土豪”的,只有沙特一家。对其他三国来说,地下丰富的石油资源反而成为其饱受动荡、遭到制裁甚至列强入侵的“资源诅咒”,唯独沙特通过自身奋斗逃过了此劫。
  此次遇袭的阿美石油公司,号称“世界上最赚钱的国有企业”。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它还是一家纯粹由雪佛龙、德士古、埃克森、美孚四家公司全资控股的美国公司,沙特只能通过出卖特许权分一杯羹,这么大一块肥肉竟然掌握在外国手里,沙特政府当然想收回。但与其他中东国家的国有化进程多采取“出手明抢”方式、进而惹怒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同,沙特收购阿美石油公司的方式是“春风化雨”式的。
  1973年埃及、叙利亚等12个国家向以色列发动“斋月战争”,由于美国国会通过了对以色列22亿美元的巨额军援,中东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当其他阿拉伯国家都在试图用石油窒息美国时,唯独沙特政府默许阿美石油公司将其产量逆势上升,解了美国的燃眉之急,换来了美国允许沙特参股阿美石油公司的许可。1973年,沙特政府参股阿美石油公司25%,1974年上升至60%。
  1978年伊朗革命爆发,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沙特再次如法炮制,通过提高世界石油市场的供应来换得美国让步,于同年获得了阿美石油公司全部股份。
  可以看到,阿美石油的成长和沙特对这家公司的国有化改革,都是以石油危机为契机的。每逢危机就给美国当“带路党”从而换取利益,想当土豪就得抱紧“山姆大叔”的粗腿,这已经成为沙特这个国家的信条。
  而在此次危机当中,沙特也看准了风向:近些年,随着美国从石油天然气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逐渐走向能源独立,美国与沙特在阿美石油公司上的共同经济利益日益减少,冲突矛盾反而日益增多。沙特给美国带来的利益从石油变成了地缘政治方面,即沙特作为中东逊尼派的老大,最大价值已不在石油供给,而是在于形成足以抗衡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的力量。因此,此次袭击后沙特在尽快恢复石油产能、挫败伊朗图谋时,再次坚定地选择了与美国站在一起。可以想见,此轮危机过后,美沙之间的关系势必进入一个新的蜜月期。
  对比来说,如果说伊朗是在苦心造势,沙特则懂得顺势而为,这对老对手如今一个穷得快破产,另一个却富得流油,不是没有理由的。
美国,色厉内荏是权谋
  话及此处,就不得不来说说美国。在这场危机中,美国对伊朗“咬定青山不放松”,却又死活不肯打,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袭击发生当天,也门胡塞武装就承认是自己所为,但美国依旧指责伊朗应为此负责。当被问及为何也门胡塞武装不能为此事负责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甚至表示,无论是谁实施了此次袭击,美国都将追究伊朗的责任——摆明了就是要找你的茬儿。然而,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特朗普依然不肯把动武的话说死,只是含混地表示动武将是“最终选项”。
  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政府为何对伊朗不依不饶却又不敢动手呢?难道特朗普政府真的如伊朗所说“色厉内荏”吗?非也,这其实也跟美国当下的石油战略有关系。
  人们往往将美国视为世界强权,却忽略了这个国家其实也是一个与沙特、伊朗旗鼓相当的产油大国。就在沙特油田遇袭的两天前,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在欧佩克减产协议下,美国石油出口量(短暂地)一度超越沙特,在6月份原油出口量一度突破300万桶/日,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曾多次提及“American energy dominance”(可以译为“美国能源梦”)。虽然特朗普从未对“energy dominance”一词的具体含义进行过阐释,但显然,增加石油产量、让美国摆脱上世纪两次石油危机中被人卡住脖子的窘境是特朗普战略构想的一部分。而在过去十年中,由于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带来的致密岩层石油(即所谓“页岩油”)产量提升的推动,美国原油产量确实在大幅度增加。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096.2万桶/日,是美国有石油生产历史以来的最高产量,同时也超越沙特、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
  然而,依靠页岩油实现的“美国能源梦”也有一个致命的软肋,那就是页岩油的开采成本普遍较高(每桶约在50美元),相比中东和委内瑞拉等传统石油产区,对过低的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的耐受力明显不足。然而,美国同时又是一个油耗大国,过高的原油定价又会损害美国的其他实业,显然不符合特朗普“让制造业重归美国”的构想。
  这种两难导致了美国必须将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权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太低了不行,太高了也不行。于是我们就能理解,为何特朗普上台之后,会对委内瑞拉、伊朗进行重点压制——在美国看来,这些“不服管”的产油大国,是美国在控制原油定价权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放松对其制裁,很可能造成美国无法控制的原油市场价格波动。也正因此,美国对伊朗和委内瑞拉都采取了“围而不打”的战略:以经济制裁为主,是为了防止这些国家大量出口石油,造成原油市场的过分低价;不发动战争,则是担心武装冲突将造成原油价格高企。
  所以,目前的状态对美国是最有利的——袭击事件推高了原油价格,但仍在美国的可控范围内。事实上,沙特油田遇袭后,特朗普表示,已授权在必要时开放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以保持市场供应良好,但规模待定。这一措施无疑将进一步增强美国对原油市场的把控能力,特朗普离他的“美国能源梦”又近了一步。
  伊朗、沙特和美国,同为石油大国,围绕一场袭击,一个在苦心造势,一个顺势而为,唯独美国才是最终的局势把控者。在无人机袭击的迷雾重重背后,真正左右这三个国家行动的,是被石油牵动的国家利益。
住在首都的美国人,为啥反而没有投票权   长期以来,一人一票选总统、选议员一直是美国炫耀自己的资本之一。但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地区,时至今日,在国会里依然没有代表它的议员,甚至半个世纪以前,这里的居民都没资格选总统。这个地区并非什么穷乡僻壤,而是美国政治心脏、首都华盛顿特区。
  本周,华盛顿特区在政府牵头下开展了希望争取成为美国第51个州并获得相应投票权的运动。参加运动者声称,要通过让华盛顿特区获得国会议席,结束“一场延续200年的不平等”。
  为什么身在首都反而受到歧视呢?这就要说到美国建国之初的制度设计了:1787年,在费城制宪会议上,美国各州之间曾就首都定于何处发生过激烈争吵。尤其是南方和北方之间,定都问题更成了双方争议的焦点,因为这很可能成为决定废奴问题的关键因素。
  最后,后来成为美国第四任总统的詹姆斯·麦迪逊想到了个好主意,他提议在作为美国南北分界线的波托马克河畔规划一个面积100平方英里的菱形区域作为“特区”,该特区不属于任何一个州,而由联邦直辖,这样就避免了首都受所在州影响的问题。
  1790年,美国专门通过了一部《首都选址法》,将华盛顿特区定为美国首都,并规定它是联邦管辖区,不隶属于任何州。然而,由于美国宪法规定只有州一级才能有民选代表,所以特区居民就被排除在外了。
  这个规定在美国立国之初本来无可厚非,因为在最初的规划中,华盛顿特区将只承担国家行政功能,而美国联邦政府的机构在最初是极为精简的,只有外交部和战争部(国防部)两个权力机构,连财政这么重要的权力也都由各州分割。但随着联邦政府要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机构越来越庞杂,华盛顿特区也就越长越大。如今的华盛顿特区人口已经接近70万,超过了怀俄明州和佛蒙特州等小州。华盛顿特区每年纳税超过200亿美元,但这个地区的居民却不能在国民预算中发声,成为美国唯一一个既要向联邦政府纳税又在国会没有代表的行政区。
  事实上,在1961年以前,华盛顿特区不仅在国会里没有发言权,还没有权利参与总统大选,直至1961年宪法修正案才给了华盛顿3张选举人票。华盛顿选民是在1964年才得以参加“选总统”这一“全美运动”的。
  那么,为什么美国迟迟无法改革令首都人民沦为“二等公民”的现状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的两党政治斗争有关。目前华盛顿76%的选民是民主党人,因此,华盛顿一旦成为联邦州,在国会获得席位,肯定会让民主党在参议院多出两个代表,在众议院多出一个代表,等于共和党白送三个议席给民主党,共和党人当然不干。而想要在美国修宪,途径只有两条,一是在国会参众两院各获得三分之二议员的支持,二是某个州议会三分之二议员联合提请国会修宪。由于两党制的缘故,前一种条件实在太难达成了,因此美国历史上所有宪法修正案都是通过后一种途径达成的。但又会有哪个州好心主动提议让华盛顿特区进入国会呢?所以阴差阳错之下,华盛顿特区就成了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
无人机酿出大危机,警惕世界秩序“黑天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闫杰

  谁也不会想到,一架造价1.5万美元的无人机,就可能对中东局势和全球石油供给造成致命打击。当地时间14日,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旗下的两处重要石油设施遭数架无人机袭击并引发大火。报道称,这两处石油设施遇袭使沙特的石油产能减少一半,影响全球原油日产量的5%。
  2018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今年以来更甚,而且这些事情正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的世界格局和秩序,如果用一个词来定义当前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那就是“高度不确定性”。刚刚发生的这起无人机袭击事件就是一例。
  近年来,类似的无人机事件层出不穷,小型无人机威胁日益凸显。2018年8月4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首都出席活动时,遭遇无人机炸弹袭击。2017年6月,位于朝韩军事分界线附近的韩国江原道一山林中发现一架坠落的无人机,当时这架无人机已拍摄了数百张照片。2015年1月26日,一架无人机在美国白宫草坪上坠毁,幸亏飞机没有携带炸弹。
  这次袭击表明,“大卫杀死巨人歌利亚”的战术是多么有用,廉价的无人机为中东的动荡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歌利亚是传说中的著名巨人,拥有无穷的力量,他带兵进攻以色列军队,所有人都不敢应战,最后是牧童大卫用投石弹弓打中歌利亚的脑袋,并割下他的首级。这次无人机袭击就是“大卫杀死歌利亚”的现实版。自从去年5月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引发美伊关系高度紧张,中东局势就变得更加不可预测。本次袭击发生后,美国和沙特都把“幕后黑手”指向了伊朗。特朗普先前多次提及,愿意本月下旬在联大会议期间与伊朗总统鲁哈尼会面,而最新消息是,因为美国拒发签证,鲁哈尼将缺席本次联大。说好的“特鲁会”就这样黄了,美伊关系的缓和再次成为泡影。不管“幕后黑手”到底是谁,选在这个时候发动无人机袭击,显然,有多方势力不希望中东太平。
  随着美俄相继退出中导条约,人们开始担心新一轮军备竞赛在全球上演,这固然堪忧,但类似无人机袭击这样的“黑天鹅”也不能忽视。尽管之前的无人机袭击造成的损失不大,但往往造成很大的政治影响。况且,随着无人机、人工智能和卫星网络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袭击的破坏力势必会呈几何级数增长。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一个人坐在某个空军基地的办公室里,边喝咖啡边像打游戏一样用鼠标操纵无人机发动袭击,千里之外的人命就没了,或者一处重要设施就毁了,而这居然就是他的日常工作,那么,战争的意义何在?又如何为世界秩序提供根基呢?
  因此,绝不能把这次发生在沙特的无人机袭击看成个案,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新技术、新变量正在重新定义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内涵,我们过去所熟悉的关于战争方式和国际秩序的想法恐怕大多要作废了。比如,传统上,都是大国对小国进行降维打击,但现在的新技术却足以让小国或恐怖分子以低维来反制高维。试想,18年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如果发生在今天,恐怖分子还一定会选择劫持民航客机的方式吗?会不会几个人躲在民宅里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达成同样的轰动效果呢?当新技术让发动一场战争根本不需要考虑经济和道义成本的时候,战争的风险就会无限放大,随之而来的国际秩序也将被深刻改变。
他是医生,也是自己的病人   6年前,大卫·法根鲍姆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医生甚至建议他写下遗嘱;但现在,法根鲍姆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名助理教授,他结了婚,当了父亲,创建了一个专门治疗罕见病的联盟,这个月还出了一本书。这一切都归功于他为治疗自己的病研究出的特殊疗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晓莹 编译

28岁那年
他被建议写遗嘱

  2013年圣诞节后不久,当时只有28岁的大卫·法根鲍姆被送进了医院。他的血小板极低,很轻微的碰撞就可能引发致命的脑出血。医生建议,他最好写份遗嘱。
  法根鲍姆知道,他旧病复发了。他患有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这种病又名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病,患者的淋巴滤泡、血管及浆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生,淋巴结显著肿大,严重时会出现全身症状和身体多系统损害。这不是他第一次因病入院治疗,此前,法根鲍姆曾四次因为这种病入院治疗,虽然化疗将他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但他的身体也遭受了巨大的创伤。“从濒临死亡的经历中,你会学到很多。”他说。
  小时候的法根鲍姆一定没有想过,他会在二十几岁时变成一个天天住院的人。他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每个周六,他都会和当队医的父亲一起看本州美式橄榄球队的比赛。7岁那年,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运动员,为实现梦想,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跑步,卧室的墙上贴满了橄榄球队的赛程表。
  法根鲍姆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考入乔治城大学,成了大学橄榄球队的一名四分卫。大学时代的一张照片中,他浑身肌肉紧实,腹肌非常明显。
学医没能救母亲
却救了自己

  然而,大二那年,他的母亲因为癌症去世,这改变了法根鲍姆的人生轨迹,让他意识到生命有多珍贵。为了找出治愈母亲癌症的方法,他转而学医,考入牛津大学公共健康专业读研。只是他没有想到,弃运动从医有朝一日也能拯救自己的生命。
  硕士毕业后,法根鲍姆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读博,希望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生。然而,在他读博的第三年,法根鲍姆忽然病了,有什么东西在攻击他的肾脏、肝脏和身体其他器官,使之无法正常工作。他住了五个月的院,最终被确诊为患有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这是一种罕见病,美国每年约7000个新增病例;在中国,这种病2018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列入《第一批罕见病》名录。用通俗点的话来说,由于体内淋巴细胞过多,它们让法根鲍姆的身体打起了“内战”。
  接下来的三年内,法根鲍姆住了四次院,住院时间也从数周延长到数月。因为不知道明确病因,医生只能给他安排大量化疗。在生死垂危时,他遗憾着自己没能完成的目标:他还没从医学院毕业,没能娶到大学时就在一起的心上人,也没能和她生下子女,看到孩子们的样子。
  幸运的是,经历无数次痛苦的治疗后,法根鲍姆又活了下来,但他不知道,下一次发病又会是什么时候。他想利用学到的医学知识,拯救自己的生命。
救命的药
就在眼皮子底下

  躺在病床上虚弱无力时,法根鲍姆注意到,自己身上起了很多像痣的红点。然而,医生们忙着救他的命,认为这些红点并不重要。
  “我们病人总能注意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从这些红点入手,查阅自己住院时的检查结果和资料,发现了一个此前无人关注的盲点:他发病时,一种叫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质数值特别高,高达正常水平的10倍。研究后,他认为这与自己的病有直接关系,每次这一数值激增时,他就会发病。
  咨询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医生后,法根鲍姆决定服用一种叫做西罗莫司的免疫抑制剂。2014年2月,他在离家不到一英里的药房里买到了这种药。
  “可能拯救我生命的药,就藏在眼皮子底下。”他拿自己当起了小白鼠,事实证明,这种药很有效,到目前为止,法根鲍姆已经五年多没发病了。尽管他已不再是那个肌肉发达的橄榄球运动员,但他恢复得很好,“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自己。”
他的医疗模式
引来了扎克伯格的投资

  服用西罗莫司三个月后,法根鲍姆和女朋友凯特琳办了婚礼,去年8月,他们有了女儿。“她是个奇迹,我们能拥有她真是太幸运了。”34岁的他如今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助理教授,这个月,他出了一本名为《追寻我的治愈之道:医生将希望转化为行动》的书,讲述了自己与疾病斗争的故事。这本书的初稿完成于他女儿出生前不久。
  当然,为自己找出疗法,并不意味着这一疗法适用于所有的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但法根鲍姆开创了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他努力将罕见病患者、研究人员和医生整合到一起,创建了非营利性组织“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协作联盟”。女孩卡蒂就是一名受益者,她两岁时被确诊患病,经历过14次住院治疗。卡蒂的家人联系上了法根鲍姆的协作联盟,经过检查后,卡蒂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西罗莫司。效果很显著:她从幼儿园毕业后就没有再住过院,现在还学会了骑自行车。
  2015年,法根鲍姆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2015年医疗健康领域30位30岁以下俊杰”。他这种全球协作网络类型的医疗模式,为其他罕见病提供了一个范例,还吸引到“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及其夫人的投资。目前,他们的联盟依然在进行临床试验和进一步的研究,测试这种疗法是否能对更多人起效。
一个家族先后十人患上乳腺癌 她们是家人,也是抗癌病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晓莹 编译

  英国林肯郡有这样一家人:她们很不幸,在十几年间,家族里共有10名女性患上乳腺癌;但她们又很幸运,经过积极治疗,这10名女性如今都已经战胜癌症,活了下来。最近,为庆祝抗癌成功,她们打算拍一组照片并制作成挂历,为慈善机构募捐。
  今年78岁的乔伊丝·韦特是家族里第一个患上乳腺癌的女性,2002年,她被诊出患有乳腺癌。此后,她们家中的其他女性接连被查出患有这种癌症。
  第二个患上乳腺癌的是芭芭拉·利姆,她今年81岁,是10名女性中年龄最大的。2003年,芭芭拉因为疼痛去医院做检查,经过乳房钼靶检查和活检后被确诊为乳腺癌。2003年8月,她做了手术,此后又经历了长期放疗,最终活了下来。
  正是由于目睹了母亲的痛苦,当2015年芭芭拉的女儿瓦妮萨·霍被确诊患有乳腺癌后,她选择不做放疗。那年4月,瓦妮萨去做每年一次的乳腺钼靶检查,四天后被确诊为乳腺癌。“我见过放疗是怎么影响母亲的,因此我拒绝了这种疗法。”今年55岁的瓦妮萨说。此后,她进行了三次手术。
  由于乳腺癌有家族遗传倾向,芭芭拉的姐妹和外甥女也先后患上乳腺癌。2008年4月,芭芭拉的外甥女楚蒂·斯玛特被确诊患上乳腺癌,先后接受了8次化疗和为期3周的放疗。楚蒂是10名患病女性中最年轻的,今年只有47岁。
  楚蒂确诊后几个月,她的母亲、芭芭拉的妹妹雪莉·利姆也在乳腺钼靶检查中被发现患有乳腺癌。2008年圣诞节之前,雪莉做了手术,后来又接受了放疗。到了2009年夏天,她基本痊愈。
  乳腺癌不只困扰着这个家族有血缘关系的女性,几名和她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也被发现患有癌症。2005年,瓦妮萨的嫂子、今年61岁的洛琳·希尔在乳房中发现了一个大肿块,稍后被确诊为乳腺癌。像其他人一样,她接受了化疗和手术,清除了体内的癌细胞。
  2012年,芭芭拉的另一个妹妹玛丽·利姆在体检时被发现有肿块,稍后确诊。三年后,玛丽的女儿海兹尔·霍兰也患上了和母亲一样的癌症,经过手术和放疗后,她说:“我坦然接受了这一切,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2017年8月,玛丽的妯娌、乔伊丝·韦特的妹妹玛格丽特·贝尔福德被诊出患有乳腺癌,她在确诊后的第二个月就做了手术。玛格丽特治疗期间,2017年10月,和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媳简·瑞森在定期体检中也被发现患有乳腺癌,成了家族中第10名患上乳腺癌的女性。尽管这是个坏消息,但由于其他家庭成员有过类似经历,她发现得很及时。“我自己根本没有感觉到肿块,如果不是做了钼靶检查,情况会大不一样。”她说,“我知道家庭成员们都经历了什么,这让我意识到定期体检的重要性。”经过手术后,她现在依然在服药,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已恢复正常。
  “我们都和癌症做过斗争,分享彼此的抗癌经历对我们很有好处。”瓦妮萨说,“我们是个亲密的大家庭,大家相互加油鼓励。即便是在最糟糕的日子里,你也知道有活下去的希望,因为你知道,家中有人患上乳腺癌,但她们活了下来,这对抗癌帮助很大。”
  如今,这10名女性都成功活了下来,为庆祝抗癌成功、提升人们对乳腺癌的防范意识,她们最近一同拍照,制作了一本家庭挂历。这本特殊的挂历定于下月出售,一本售价9.99英镑(约合88元人民币),全部收入将捐给英国专项慈善机构“乳腺癌关爱”。
有根的作家,能写出有力的文字 作家和他们的“文学根据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的当代作家叶兆言,屡次把南京作为小说背景,堪称南京最理想的“文学代言人”,最近以这座城为主角创作的历史小说《南京传》再次引起读者关注。南京之于叶兆言,如同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上海之于王安忆、秦岭之于贾平凹……这些地方成了作家们地理意义与精神意义上的“文学根据地”,以此作坚强后盾,他们在创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老南京”叶兆言 为古城南京立传
  凭借长篇小说《刻骨铭心》入选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十部提名作品后,作家叶兆言在2019上海国际文学周带来最新作品《南京传》。
  《南京传》以史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城市历史,从公元211年孙权迁治,到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叶兆言以朝代为章,回溯两千年前秣陵的一株小树苗,如何走过三国烽火、六朝金粉、南唐挽歌、明清隆替、民国风云,在历史的洪流中淬炼成形。他以史学家的哲思、文学家的笔触抖落尘埃,用时光深处的一个个人物和故事,重述古都千年的繁华与破败,落寞与顽强。在他心目中,没有哪座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沧桑”。
  北京是做官的地方,上海是赚钱的地方。但是说到南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叶兆言、苏童、毕飞宇等一大批作家,感觉文学就是南京这个城市的气味,南京就是一座读书人的城市。这种印象,跟文人对南京这个城市的形象塑造有关。显然,叶兆言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7年,叶兆言生于南京,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是中国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作为长居南京60年的南京人,叶兆言被公认为书写南京最多,也是写得最好的当代作家,是南京最理想的文学代言人。
  从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到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以及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等,他一直游荡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之间,写市井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写中国大历史的巨变沧桑。
  毫无疑问,对一个作家来说,其生活记忆非常重要,文学与故乡,更是评价一个作家的永恒话题。叶兆言自己曾说,写南京不是因为它有多好、多美、多有诗意,它在城市排行榜上排第几,而是因为,南京之于他的写作,是他“坐着说话的那把椅子”。
  在南京生活了几十年,叶兆言早已被城市文化所同化,养成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性格。在这座城市里,他崇尚一种独善其身的生活方式,像很多南京男人那样,他很陶醉于这样的一种小日子:他喜欢在南京小巷子深处吃一碗馄饨;写作累了会去游个泳;会给女儿做一碗好吃的凉面,在女儿的成长中难免会表现出一个父亲的唠叨;更关键的是他非常疼爱妻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女儿告诉他皮鞋不要配白袜子、T恤别塞裤子里……这些,他都记得。
  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南京传》的写作就这么从模糊变得清晰起来。“平心而论,国内恐怕还找不到任何一个城市,能像南京一样清晰地展示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南京这个城市,就是回忆中国的历史。”正是通过叶兆言的文字,我们得以一睹南京的精彩,见识这个城市的生生世世,并厘清那些历史深处枝枝蔓蔓的细节。
  城市在一次又一次的繁华迷醉、兵败城破、重新建造中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短暂轮回。作家,却自古至今,生生不息地同作品一起蔓延下来,记录下这座古城前世今生的记忆。
舍不下的乡愁是文学创作的富矿
  对于出生成长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国作家们来说,农村经验几乎是绕不过去的,不仅有一批生于农村的作家,就连不少城市长大的作家也因上山下乡等在农村历练过。在文学作品中,乡村带给当代作家的影响,甚至比城市还要大一些。
  很多作家有浓郁乡土情结,终其一生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乡,写故乡的风物民俗,写故乡的人事沧桑,写故乡的美好和腐朽。即便身子早已不在那片土地上了,但心还停留在那里,心灵还在时刻感应着那里,思绪也还飘荡在那里,也还在时刻回忆着那里,写出来的文字,也都是关于那里的。
  莫言一生的文学中,有几个特别秘密的关键词:“白狗”“秋千”“东北乡”“高粱地”“水蛙子”。它们无一不是来自乡土的记忆。在诺贝尔获奖演讲《偷故事的人》中,他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由此可以看出,故乡对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贾平凹的故乡是陕西商洛。贾平凹说,他的生命过程中,大量时间居住在商洛地区,乡愁、乡情、乡恋,是他作品中难忘的主题。从《秦腔》到《古炉》到《老生》到《带灯》再到《山本》,都是秦岭和商洛的故事,写乡土似乎成为他写作的宿命。
  对此,贾平凹解释,“故乡就是你的血地,出血、流血的那个地方。我一旦离开农村,到了西安,或者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回头看我这个老家,它感觉不一样了。站在老家这个地方再看全中国,又是看到另一种景象。两种距离不停地参照着。”
  贾平凹说,自己下一部作品肯定还是写秦岭。“中国的大部分历史,实际上都发生在秦岭的南北。最早我写作的时候,实际上是见啥写啥,我把那一段儿叫‘流寇’,写作流寇,到后来是觉得应该先建立个根据地,起码是文学根据地,我才回到老家。”
  如果细细盘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1981年汪曾祺发表《大淖记事》,描写故乡江苏高邮;1982年迟子建《北极村童话》,描写故乡黑龙江省漠河县;1991年刘震云《故乡三部曲》,描写河南延津县;1993年陈忠实《白鹿原》,写陕西关中地区白鹿村;1997年韩少功《马桥词典》,描写湖南汨罗;2000年张炜《古船》,描写山东龙口……
  这些小说在题材上都是以小村庄寓意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并通过人物的兴衰展示文化冲突中的宏阔社会历史图景。而他们描写的小村庄,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取材于自己故乡,甚至是描绘自己的故乡。
  有时,写作就是不断地在回望这个地方,不断地在辨析这些经验。把这一个地方写实了,写透了,一种有自己风格的写作可能就建立起来了。反之,如果一个作家无限地扩张自己的写作边界,贸然去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或者对自己所写的人群并没有多少感受,他就很难把自己的写作落实,容易陷入一种编造的虚假之中。把写作的边界定得小一些,反而能把一个人的写作才能集中起来,使之具有在一个点上往下钻探的力量。

永恒的文学作品需要新“根据地”
  与清末民初自域外引进的新诗、散文诗、科幻文学等文类不同,乡土文学某种意义上近似于现代中国文学的独特“发明”。鲁迅在1935年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有过论述:“无论他自称为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来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侨寓的只是作者自己,却不是这作者所写的文章,因此也只隐现着乡愁。”
  鲁迅《故乡》《祝福》等名篇,刻画的便是离乡侨寓者眼中的乡土世界,内与外的缠结、新与旧的交叠,都和启蒙者的呐喊、彷徨息息相关。自此,“返乡离乡”就成了乡土小说典型的叙事模式。故乡的草木鱼虫、风俗人情,一旦放在离乡人或返乡者现代目光的审视中,便有了独特的解读。
  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一个写作者身份认同、精神认同的问题。地域文化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血脉性的补给和滋养,而写作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则表现为一种精神上的追寻和认同,是那些以文学为志业的人们自我成长的必经阶段和必然产物。
  而今,经过改革开放40年飞速发展,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文学生态及其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不仅文学的创作者远离乡土,大多数文学读者也远离乡土。这两个群体的双重远离,无疑将催生新的文学类型、新的“文学根据地”。
  在新兴的写作浪潮中,已经能明显看到这种趋向。比如80后作家,他们写乡土的情形要少了许多。这是因为,多数80后作家的生活轨迹几乎一直跟城市相伴,乡村已经成为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话题。
  不过仔细看来,年轻一代也有自己的故乡情结。如今科幻、侦探、玄幻、穿越、全球漫游类型的叙事日益增多,都市小说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就包含都会情绪、白领职场、芳华生长、女性话题、社会底层等题材。
  新的文学根据地正在形成。都市未必就是千城一面、单调乏味。上一代作家看来无从下笔、单面扁平的城市生活,在新一代作者那里也许会成为文学富矿。城市褶皱里的故事并不一定比乡村少,关键是有没有能力转化为文字。上一代作家或无能为力,新一代作家却义不容辞。年轻人可以迎向未来、可以回到历史,也应当正视自己所生活的都市。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越来越多善于描写都市、描写未来、描写虚拟世界、描写天下宇宙的作家,会诞生自己的审美需求,创造自己的文学根据地。文学根据地将在乡土地理之外更加纵深化与多样化。
  从根本上说,根据地意味精神的归宿。一个成功构建自己文化的时代,必然会在某个角落、某个维度来重建自己的根据地。那时的根据地也许是宇宙空间站,也许是月球,也许是某个精神性处所,一个适合保持距离来存放“缓慢的灵魂”的地方。
  反之,没有根据地,就意味着没有情感的沉淀之地,一旦写作既没有了对过去的深情,也没有了对未来的希望,就会流于空洞、粗疏。尽管写作是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但这个想象,终归是从一种生活根系里长出来的。
  当下,无论是老一代作家,还是新一代作家,都需要思考,文学中那些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只有写出穿透时间的东西:人心、永恒的命运、人性深处的真实、无从复制的个人……文学才能真正抵抗住时间的侵蚀。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文学建构了其真正牢固的根据地,就不愁后世无人来归。当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时间带来的改变时,将会意识到当下文学的有限性,也将从一个更深远的意义上去开阔视野、思考人类的广阔命题,去探索文学创作。
胡椒,舌尖上的血泪史   □禾刀

  公元777年(唐大历十二年)3月,因专权跋扈,专营私产而被唐代宗治罪的宰相元载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家中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不说,八百石胡椒(相当于现今64吨)更是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嘲讽的典型。而在中世纪的欧洲,胡椒简直就是“硬通货”:“胡椒能用来买地、付税,甚至当嫁妆”,“皇亲国戚宅第中珍藏的胡椒有专人看守,富人则是私藏在隐秘的橱柜里。用胡椒做菜是少数人的特权。”
  “胡椒藤喜欢温暖、潮湿、多雨的热带地区,全世界只有赤道附近的一条狭窄地带符合要求”,所以历史上产量极其有限。胡椒本来具有的奇特味蕾刺激功能,加之物以稀为贵,一时被欧洲和亚洲诸国捧为珍品,药物用途也极其广泛。“1439年时,一磅胡椒大约相当于英格兰人两天以上的工资”,“运往欧洲的胡椒数量在1570年代达到约1400万磅的高峰”。
  作为东方被神化的香料,胡椒曾吸引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美国人等不远万里,长达数百年对印度乃至苏门答腊等盛产胡椒地带的疯狂争夺。站在欧洲人的视角,前往东方追寻香料,这是“地理大发现”的重要驱动力。而在东方人眼里,自西方人踏上海岸线那一刻起,一部血泪史的上演便不可阻挡。
  出于对舌尖快感的疯狂迷恋,15世纪,已从阿拉伯人那里品尝到胡椒给味蕾带来梦幻快感的欧洲人,试图绕开庞杂的中间商,“寻找通往印度的纯海上航线”。1498年5月20日,葡萄牙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抵达印度的科泽科德,第一次从东方带回了胡椒,从此也拉开了长达四百余年的胡椒掠夺史。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中,纽约大学医学院科学作家玛乔丽·谢弗以印度洋各岛屿为中心,生动地描绘了胡椒传入欧洲、亚洲和美洲的故事。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发展。
  西方人寻找胡椒的历史,更像是帝国版图的扩大史。扩大,意味着侵入其他未知领地,如同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澳洲大陆一样,这种侵入必定挤压当地土著空间。仗着坚船利炮,欧洲人根本没有与当地人建立沟通渠道、循序渐进的丝毫耐心。这种思维一旦主导他们的“探险”之旅,对土著的“先天性”蔑视便再正常不过。事实上,在入侵者眼里,那些原住民只不过是“野蛮人”。对“野蛮人”使用暴力似乎理所当然,所以入侵者习惯挥舞手中强大杀伤力的“热兵器”。
  1601年,当兰开斯特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登陆苏门答腊北端的亚齐国时,苏丹没有任何敌意,而是派出6头大象高规格迎接。登陆后的英国人很快与先前抵达的葡萄牙人、荷兰人展开激烈的地盘争夺,甚至不惜付诸武力。1695年,站稳脚跟后,在所谓的势力范围内,唯利是图的英国人推出了“无异于奴隶制的强迫种植法来增加产量”,结果导致大量男丁离开家乡。1824年,英、荷甚至达成划分胡椒种植势力范围的协议,而整个过程,本是主人也是主角的苏门答腊当地居民却无权参与。此外,登陆的欧洲人为扩大胡椒产量,曾强行驱赶当地人,为提高胡椒价格,人为“废掉香料林”。
  “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并非无中生有”。1621年,荷兰士兵对班达群岛岛民大开杀戒,导致13000人丧生,饿死者达数千人,还有一部分被“当成奴隶运送出去”。至于葡萄牙人、英国人,还有后来的美国人,为了胡椒利益,手上均曾沾满当地居民的鲜血。有必要捎带一笔的是,15世纪曾率世界最强大舰队七下西洋的郑和,当年亦“多次造访胡椒港”,并带回同样被朝廷视为珍品的胡椒,但明朝没有仗着强大的航海技术力量,把东南亚当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殖民霸占。
  为达到最大限度攫取利益目的,入侵者总是穷尽各种手段。“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曾密谋自东边的香料群岛盗取树苗到别的地方种植”。法国传教士普瓦夫尔在“1750年代盗取了树苗,走私肉豆蔻和丁香至毛里求斯岛”。这一幕幕场景并非个别。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均以所谓的“探险家”身份,在中国人热情的招待中,从中国盗走了茶树树种和制作工艺。在更早的18世纪,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则从“瓷都”江西景德镇盗走了中国白瓷配方和制作工艺。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殷弘绪居然被西方人美化为“勤学好问的神父”。
  在西方人看来,正是欧洲人对于香料、丝绸、瓷器和茶叶等东方商品的巨大兴趣,大大促进了海外探险,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建设大批为全球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港口。如果抛开人文因素,这样的解释近乎完美。问题在于,刨掉人性的“丰功伟绩”未免太冷血。可以肯定的是,欧洲人对胡椒的争夺并非出于造福胡椒种植地居民的宏愿,相比之下,掠夺不仅大大满足了欧洲的舌尖快感,充实了葡、荷、英、美等国国库,还“把欧洲拖出发展迟缓的中世纪”。如果历史有以和平方式书写的另一种可能,谁能断定另一个人类轨迹不会更加精彩呢?
《乡土中国》:学术论作的文化底蕴   从今年秋季开始,部分省市启用新版统编教材,其中高一语文教材要求阅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受聘于教育部主持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担任“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的温儒敏,在其著作《温儒敏谈读书》中指出,《乡土中国》有“一种流淌在灵魂深处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及乡土中国情结”。
  □温儒敏

  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以调查和科学论证为主,这不同于文学性作品,但费孝通的社会学专著《乡土中国》的开篇部分还是写得很有文采,人文性很强,也很吸引人。文中渗透着对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刻认识和精辟见解,可以说是“杂”而化之。能做到科学、严谨而又好读,这种文体风格背后,需要学科整合的开阔视野,也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读这篇学术论作,不会有专业隔阂带来的枯燥,反而会觉得引人入胜、趣味盎然,这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境界。
  从语文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篇可圈可点的美文。比如,论文写作在科学论证的同时怎样才能更生动而且有可读性,观点与材料如何结合,叙述和论说如何平衡,以及如何摆脱从概念到概念的“八股味”,等等,这里都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乡土中国》的主题是“研究中国文化模式怎样从中国农业和农村生活中产生出来”。这篇文选就从乡下人的“土气”入笔,一反常人对“土气”的藐视,称赞“土”字用的精当,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依靠的正是土地。也正是因为有了土的滋养,才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才有了聚村而居、与世无争的传统生活,才有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根源。乡土社会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正是这种“土气”。进而又论述,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本质也就是这种建立在相对固定的社群基础之上的稳定的社会结构。此等精辟见地,在貌似平易的叙说中层层推进引申,入情入理,思路清晰。
  虽然是客观的科学论说,但我们依然感觉得到,如果没有一种流淌在灵魂深处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及乡土中国情结,恐怕是很难写出这等贴切的文章的。难怪有人说,费孝通对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社会学解析,可以和鲁迅先生对中国人的剖析相类比,不仅提出了科学的结论,还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社会科学论文讲求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还必须具有人文关怀的眼光。费孝通深知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借用西方的社会学方法时防止生硬套用,努力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与理解渗透其中,所以他对乡土中国的文化现象能做到透析式的微观解剖和宏观把握,对这个社会独特的结构和运行有精妙的观察和总结。学习时应注意领略该文如何采用田野调查和社区分析等社会学方法,以及对不同社会结构做比较的方法。这些对于我们学习社会调查及写作调查报告,会有帮助。
  (本文选自《温儒敏谈读书》)
叶落留翠   □杨曙明

  我与陈叶翠早就认识,但因为工作中没有多少直接联系,所以不是很熟悉。读了吴文峰的报告文学《小巷总理陈叶翠》(济南出版社),我对她“熟悉”了,而且她那鲜活、生动的形象也由之存在了我的脑海里。平凡而伟大是人们对“先模”的赞语,陈叶翠也无愧于这个赞语。平凡的人生之路,平凡的工作岗位,平凡的“家长里短”,让她“演绎”出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品格、伟大的形象。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任何虚构或“想当然”都会造成“硬伤”。《小巷总理陈叶翠》这本书是作者在大量采访后的文字“堆砌”,没有人为的拔高,没有虚言的夸张,因而让人读来感到真实可信。也正因为真实可信,才让陈叶翠的形象鲜活生动起来。
  陈叶翠出生在章丘埠村,5岁那年去了辽宁本溪,19岁那年随着工作调动的父亲来到了山东莱芜。乡音无改鬓毛衰,她那满嘴的东北腔当是岁月的见证。雷锋牺牲在辽宁抚顺,本溪距离抚顺很近,“身边”出了雷锋,身边人自会倍感自豪,这当是陈叶翠爱讲雷锋的故事之缘故。她扎根社区29年,凡事以雷锋为榜样,助人为乐、为民解忧,其奉献、忠诚、无私、大爱,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雷锋形象时常与陈叶翠的身影叠加在一起,出现在我的面前。当然,对陈叶翠而言,雷锋精神之潜移默化不是朝夕之能事,这从陈叶翠的成长过程中能够见证。她刚到居委会帮助工作的时候,由于不理解所以不积极,这不足为怪,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即便是她不积极所为的诸多小事,也让居民感念不忘,于是,这种感念不忘彻底激活了潜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雷锋精神之基因。如实记录在案的细节让这个形象显得更加鲜活,愈加生动。
  与时俱进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按照陈叶翠自己的说法,她是个颇具现代化的“老太太”,现实情况也的确是如此。《小巷总理陈叶翠》把她的与时俱进精彩纷呈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了搞活社区服务,她率先引入社工项目;为了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看病难,她创办了长者食堂、社区医院;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她创办了星光艺术团;为了用文化滋养人,她创办了国学讲堂;为了德化育人,她创办了道德银行;为了让老年人自立自强,她还创办了老顽童电脑学习班……她的与时俱进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为了践行不忘初心的宗旨,为了把“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居民解愁”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开放式社区,能做到如此这般,的确让人由衷地敬佩。可以这样说,凡是能为居民带来好处的事,她都与时俱进,努力为之,不然她也不会成为大学生们的“老师”,更不会成为社区居民的娘家人,这也正是她领导的甸柳一居能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仁和社区之根本原因。
  在我们眼里,陈叶翠无疑属于名人。大凡名人都有些名言。这些名言或是对奉献发出的感悟,或是对人生抒发的感言,在《小巷总理陈叶翠》书中,作者也“辑录”了陈叶翠一些名言:“对待工作,宁可让领导和居民说我没能力,也不能让领导和居民说我没尽力。”“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学身边的人。”“没有什么比爱更深,没有什么比情更浓,没有什么比心与心的交流更珍贵。”“没有什么比理解更伟大,没有什么比诚心更重要。”这些原汁原味的话,读起来虽然不够精炼,却透着朴实,透着真情,透着她人生的无悔选择。
  报告文学是录像现实生活,可以精炼,但不可以以偏概全。《小巷总理陈叶翠》“录像”得很精彩,“剪辑”得也很精炼,给我们呈现出真实、可信、可敬的陈叶翠。
人类的马孔多   □李北山

  马孔多是一个地方。它其实并不存在。
  布恩迪亚家族最初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尔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因此遭到邻居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耻笑。一次比赛中布恩迪亚杀死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经过两年多的流浪,他们到达了一片沼泽之地。他们沿河驻营。他的追随者们看起来像是身处绝境的遇难者。
  那天晚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梦见那个地方耸立起一座喧嚣的城市,家家户户以镜子为墙。
  他询问这是什么城市,得到的回答是一个他从未听说、也没有任何含义的名字,但那名字却在梦中神秘地回响:马孔多。第二天,他说服众人相信永远也找不到大海了。他又下令在河边最凉爽的地方砍伐树木辟出空地,就在那里建起了村庄。
  随即,古怪的文明传播者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来到这里。据说这个游历四方的吉卜赛人经历过危害人类的各种疾病和灾难并最终幸存,有着马孔多居民想都不敢想的知识和见闻,却没有人知道他除了名字以外的信息。他总是不断地带来新的发明创造,也带来了神秘的羊皮卷。据说这部书里记载了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历史,可无人能够破解那些咒语一般的符号。
  在此后的一百年中,马孔多从无到有,新生事物不断产生,家园不断壮大,衰亡和腐朽又如影随形。这里逐渐发展,繁荣,衰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在马孔多跌宕起伏的历史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自由派的革命、马孔多的暴君、香蕉公司、运河、火车、屠杀,连同来秋海棠长廊逸出的芬芳、大栗树下的阴魂、恍如圣母升天一般逝去的美人儿雷梅黛丝、环绕于梅梅身旁的黄蝴蝶、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小金鱼……构成了一个充满腐朽和死亡的孤独世界。
  1982年,马尔克斯因《百年孤独》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称他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纽约时报》评论:《百年孤独》是“继《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2015年第二十八届波哥大(哥伦比亚首都)国际书展的主宾国是马孔多。在主宾国展厅,人们绘制了一幅巨大的马孔多地图。在马孔多的北方是科马拉(墨西哥作家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中的舞台)、约克纳帕塔法(福克纳的造境)、拉曼却(堂吉诃德的故乡),南方则有圣塔玛利亚(乌拉圭作家胡安·卡洛斯·奥内蒂笔下的传奇之城)。我们知道,如果这幅地图足够大,我们还会从中发现中国作家莫言的“东北乡”。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福克纳,在他的多部小说建构了一个庞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马尔克斯曾深受福克纳的影响。1955年福克纳访问日本时曾说:“从《沙多里斯》开始,我发现我那邮票般大小的故土很值得写,而且不论我多长寿也不可能把它写完……我喜欢把我创造的世界看做是宇宙的某种基石,尽管它很小,但如果它被抽去,宇宙本身就会坍塌。”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作品的标志,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虚构地点之一。
  多年后,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借鉴了这一设置。马孔多的原型是马尔克斯的出生地、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一个名为阿拉卡塔卡的小镇。马尔克斯说:“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就出生在哥伦比亚这个小镇的外祖父家里。“我要为我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据说,马尔克斯童年的宅院也是着了魔的。马尔克斯后来回忆说:“这座宅院每一个角落都死过人。每天下午6点钟后,人就不能在宅院里随意走动了。那真是一个恐怖而又神奇的世界。常常可以听到莫名其妙的喃喃私语。”
  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中的奥雷里亚诺上校大概是马尔克斯投入感情最多的一个角色,马尔克斯写到他死的时候,“一头倒在床上,整整哭了两个钟头”。奥雷里亚诺上校生于马孔多,在娘肚里就会哭,睁着眼睛出世,有预见事物的天赋,他从小沉默寡言,整天埋头在父亲的实验室里做小金鱼。他与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后来他爱上马孔多镇长的小女儿蕾梅黛丝,他美丽的妻子因阿玛兰妲的嫉妒而意外死去,加之目睹了保守党在民主投票选举中作弊,于是参加了内战。他一生发动了32次武装起义,32次都遭到了失败。他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上校与16个各地女子姘居,生下17个私生子,他们都在一个晚上接二连三被暗杀。当他认识到这场战争毫无意义的时候,便与政府签订和约,停止战争,然后对准心窝开枪自杀,可他却奇迹般活了下来。他曾升为革命军总司令,在全国广大地区拥有生杀予夺之权,成了政府最畏惧的人物,但从来没有让人拍过照。他拒绝了共和国总统授予他的荣誉勋章。他回到了马孔多。每日炼金子做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
  最后,当布恩迪亚家族第七代中那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孩被蚂蚁吞噬之时,当羊皮卷的秘密被揭开之时,当另一个奥雷里亚诺知道自己与家族的命运之时,呼啸着的飓风把布恩迪亚家的屋子连根拔起,连同马孔多一起从地图上抹去。“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这部书不仅隐喻了南美洲的历史和苦难,它更写出了生而为人的孤独和战斗。“告诉他吧。”上校笑着说,“人不是该死的时候死的,而是能死的时候死的。”上校的晚年,沉默、孤僻,绝口不提战争,对于家中新的生活气息也无动于衷,“他逐渐明白,安度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跟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这令我想到,马尔克斯所推崇的福克纳曾经说过的话:“我也想写一本乔治·奥威尔《1984》那样的书,它可以证明我一直鼓吹的思想:人是不可摧毁的,因为他有争取自由的单纯思想。”
  马孔多消失了,但它永存于每个人的内心。
图片41
图片42
《决胜时刻》:让熟悉的历史生动起来   电影《决胜时刻》展现了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秉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伟大目标的过程。让人惊喜的是,这样一个宏大题材的作品,不仅让人看到了“高燃起来”的历史,也看到了“生动起来”的伟人,那些我们之前在课本上看到的自以为熟悉的历史,在《决胜时刻》中生动而新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倪自放      

细节
让历史“高燃起来”

  《决胜时刻》是黄建新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之后推出的第四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黄建新导演之前表示,作为影片的《决胜时刻》有艺术创作,但大的故事脉络是严格遵循史实的。不过,《决胜时刻》并没有成为对历史课本内容的复制,而是高燃而生动,这在于对历史细节的展现与艺术化处理。
  影片取名“决胜”“时刻”,一改历史题材时间跨度大、事件铺陈展现的传统,将目光聚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因此有更充足的篇幅去展现更生动的历史细节。谈判桌上精彩的辩驳、国民党方面人物的心路历程,这些曾经被忽略的情节,在电影里都被重新书写。国共谈判与北平“秘密行动”一明一暗,一静一动,显示出这段历史不为人知的紧张一面。
  影片以渡江战役切入,毛泽东“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接受与国民党进行和谈,展现了一代领袖非凡的大局观。而另一边,为了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国民党一边派代表赴北平和谈,一边又派遣特务在北平城里搞破坏。与此同时,英美两国蠢蠢欲动,英舰“紫石英号”在长江江面肆意横行,企图干预中国内政。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用一句“那就让他们试试”的宣言隔空应战,点燃了这场决胜的终极之战。
  文戏也细节生动。剧情中毛主席执意要看梅兰芳的京剧。在剧院后台,梅兰芳见到了毛主席,表示自己早就想见主席。但毛主席却说:“你的名气比我大。”之后毛主席观看了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其实这句话是在1949年7月6日,毛主席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时,会见了梅兰芳之后说的,“北平人对梅兰芳的欢迎程度不亚于欢迎解放军进北平,你的名气比我大”。
  电影的结尾有一个特别的“彩蛋”,那就是经过修复的彩色版开国大典真实历史影像,这也是观众们第一次在国内大银幕上见证这一盛典的彩色影像。开国大典的彩色影像因为意外大火没能保存下来,我们以前看到的画面都是当时仅存的一些黑白画面,这次修复影像弥补了这一遗憾。真实影像与电影创作影像相结合,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明显,在这一部分,任何演员的表演都达不到这种感染力。
合家欢故事
新鲜而生动

  如果说细节让历史“高燃起来”,《决胜时刻》还让观众看到了“生动起来”的领袖。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没有见过”的毛主席的形象,他有着有趣的一面,爱听戏竟然也“追星”,还给警卫员支招追女孩儿,说起英语来不比年轻人含糊;他平易近人,像看着我们长大的长辈一样,安慰思乡的少年,为他准备好一趟特别的回乡之旅;当然他更有雄才伟略的一面,面对敌人毫不畏惧,面对侵略行为绝不姑息纵容。
  领袖们的故事,也有诗情,影片中,任弼时把一曲小提琴曲送给最亲密的战友们,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用如此浪漫的手法表现出来,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演员的表演令人钦佩,黄建新本来找张涵予来演李宗仁,他却自荐演绎毛人凤,而被张涵予推荐来演李宗仁的濮存昕,还为了角色特意去医院装了牙托,演技派们戏里戏外都是满满真诚。
  此次黄景瑜、王丽坤等年轻演员的加入也产生了特别的效果,他们所饰演的警卫员、播音员是历史里的小人物,但也恰恰是小人物的故事让历史更加动人。这段警卫员与播音员的爱情,充满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纯真,黄景瑜饰演的谈恋爱略显“笨拙”的警卫员,甚至需要毛主席亲自来牵线搭桥。这样的革命爱情还挺甜!
  从某种意义上说,《决胜时刻》可以称为一部合家欢电影,对于年轻人和父辈来说,影片都是重温一段熟悉而新鲜的历史,年轻人还可以看高颜值演员谈恋爱,父母辈可以重温专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记忆。
《老酒馆》高开低走,烂尾剧频繁出现   9月19日晚,《老酒馆》播出了最后一集。这部由黄金编剧联手国民导演,并有一众国剧台柱加持的大剧,在开播后不久就在豆瓣上取得了8.4分的高分,但随着剧情推进,网上评分一路下滑,到曲终人散之际,已经跌至7.8分。这让《老酒馆》的导演刘江也坐不住了,前两天他发微博称这部剧被黑了,出品方已就此报警。客观来看,《老酒馆》7.8分仍是高分剧,但口碑高开低走也难掩部分观众的失望之情。

  □邱伟

  《老酒馆》的构架与日剧《深夜食堂》有相似之处,通过一个开门营业的老板视角,去展现时代背景下的芸芸众生,但《老酒馆》故事的特点在于,所有的人物、细节和故事,都是用来突出主角——也就是酒馆老板陈怀海的气节大义和足智多谋。铁打的酒馆,流水的人物,这样的结构导致很多人物演着演着就没有下文了。比如牛犇饰演的老二两很传神,一出场就吊足观众的胃口,但后面的剧情中,人物脉络并没有展开,角色在完成了“守规矩”的道德言说就落幕了。这样既无返场,、也不推动剧情发展的人物让观众看得不过瘾,也会觉得期待落空。剧中一些人物的行事做派在前后情节中缺少合理的解释和铺垫,难免让人觉得人物逻辑线欠佳,故事存在“看不懂”的地方,而主角光环又显得过重。
  《老酒馆》的台词精雕细刻,下了很大功夫,很多台词都可以总结出意味深长的道理来。但另一方面,带有说教意味的台词在剧中反复出现,而且稍显直白,一开始观众听着会觉得有启迪、有道理,听多了就会觉得堆砌、刻意。
  此外,节奏拖沓引起观众的不满。台词的精良讲究、展示演员刻画人物的细节等等,都不是一部作品节奏缓慢的理由。缺乏强烈与合理的戏剧与情节冲突,尤其在后半部剧集中,并未出现观众期待的剧情提速,是《老酒馆》让不少观众感觉缺少“味道”的主要原因。
  与《老酒馆》类似,今年播出的年代剧《芝麻胡同》,乃至热播剧《破冰行动》也都有着超强的阵容,同样也有过“高开低走”甚至“烂尾”的争议。“开篇了了,久未必佳”已经成为不少热门剧的播出现象,个中原因多种多样。如今越来越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越是投资大、篇幅长、制作班底强大的剧作,作品的缺点也就越容易被放大。
  现在的电视剧制作,“首集弃剧率”是硬指标,甚至有“谁掌握了开篇5分钟谁就可能掌握了叙事的先机”的说法,所以每部戏在开篇上都花了大功夫。但电视剧播出档期长,品相好、阵容强的作品维持口碑不坠,并非易事。这就要求长篇巨制在后期制作上,要尽量减少“注水”,将更多精力放在结构、情节和表演方面,尽可能让前期出现的各个场景,都在后期有所呼应——下功夫把一个故事讲圆,这样的作品,口碑都不会太差。
  平心而论,现在很多制作精良的热门剧集,如果能砍掉三分之一的篇幅,精彩程度将会大为改观。如此看来,前一阵被舆论热议的电视剧“限集令”,限的不仅是电视剧的集数本身,更是要将电视剧限回到叙事和人物本身。
今晚中超第25轮,鲁能申花老友重逢 亲兄弟,也得把“账”算明白   21日晚7点35分,鲁能将在主场迎战上海申花。鲁能与申花,都是在中超队伍里有着雄厚历史底蕴的强队,双方的较量,可谓真正的老友相聚。作为老牌的中超、甲A球队,双方自1994年中国足球全面推行俱乐部制以来,共计在足协杯、联赛、A3等赛场上交手65场,其中泰山队战绩为28胜14平23负,略占上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 季禹

见了面,先叙叙旧
  由于两队渊源颇多,双方每次交手势必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两队球迷之间也有“沪鲁球迷一家亲”的说法。鲁能球迷们称双方的比赛为“鲁治申”,申花球迷则用“花裹山”予以回击。其实,说两队是老朋友,不仅仅是出于同为老牌队伍、双方交战频繁、球迷关系和睦等原因。更重要的是,双方无论是在球迷还是教练组之间,都有着大量的交流。
  鲁能阵中的王大雷、戴琳均在申花效力多年,二人于2014年同时加盟山东鲁能泰山;申花阵中的王永珀、高迪均是山东人,且均出身于鲁能足校,其中王永珀还在2014赛季初担任过山东泰山队队长;除这四名球员之外,两队外援佩莱和沙拉维还是意大利国家队队友。教练方面,两队也有交流:上海申花主帅崔康熙与鲁能助教法比奥曾是昔日K联赛全北现代的黄金搭档,现任申花体育总监吴金贵在鲁能待过多年……此次比赛,更像是老熟人之间的切磋。
续完旧,聊聊近况
  申花与鲁能的上一次交手,是在5月17日的中超赛场上。那场比赛中,申花在主场1:3不敌鲁能,成功把好朋友送上了联赛第四的位置。
  时隔四个月,双方再度相逢。戏剧性的是,鲁能在联赛第四的位置上稳稳当当地坐了四个月,并且有一直坐下去的趋势,申花却在四个月的时间内在保级线附近玩起了蛙泳。对比上次相遇,鲁能变化相对而言不大也不小:后防核心吉尔离队,新外援莫伊塞斯加入,球队逐渐由高空战术向传控足球发展,特别是最近的防守反击战术,令同为上海球队的上港叫苦连连。上海申花则引入了金信煜等球员,同时将主教练换为崔康熙。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金信煜在刚刚加盟申花的5场比赛中打进8球,成为中超后卫的噩梦,但近三场比赛他均没有收获进球。沙拉维、金信煜加入以来,申花也像鲁能一样打起了高空球,加上鲁能的佩莱、费莱尼,21号的这场比赛挺有“高度”。
  对于双方的进攻组合,两队主帅互相给出了评价。李霄鹏表示,申花的阵容与上半年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进攻人员组合上更为灵活。“(申花)进攻方面几乎是顶配,国内最强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李霄鹏称赞道。崔康熙则认为,鲁能进攻线上,无论是外援还是国内球员都有着非常强的进攻能力。同时他称,申花对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聊完天,“账”算明了
  相识几十年,鲁能、申花双方早已把对方读透、摸透、啃透,即使是老朋友,也不会给对方留一丝情面。正如赛前鲁能队员郑铮所说,胜利是对球迷的最好回馈,全力以赴,则是对对手的最大尊重。
  要知道,申花对于胜利非常迫切,毕竟他们距离降级区仅有5分之差,稍有不慎,就可能退出“中超从未降级俱乐部”。赛前发布会,崔康熙也提到了申花目前的窘境,“我们联赛上一场的失利,使得我们在中超赛场上的形势变得紧迫。”崔康熙坦言,他所说的上一场比赛的失利,指的是9月15日主场作战天津泰达时0:3不敌对手。崔康熙称,申花会把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都当做决赛来踢。
  鲁能主帅李霄鹏毫不吝啬亮出自己的家底:“整个一周(指9月13日主场作战上港之后),球队训练得非常好,而且全员健康,所有队员都可以准备与申花的比赛。”崔康熙当然也明白,想从鲁能主场抢下这3分并不容易:“鲁能不是一支容易对付的球队,而且他们也是之后足协杯决赛的对手,明天,我们还是全力争取比赛的胜利。”老友相逢,给对方最好的见面礼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双方主帅在赛前发布会上均提到的一个词:全力以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