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毛钱背后的伊朗内外困局

齐鲁晚报     2019年11月23日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仅次于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产油国伊朗,一周前突然宣布上调汽油价格并实行配给制,1升普通汽油从1万里亚尔(约合0.6元人民币)涨至1.5万里亚尔(约合0.9元人民币),每辆私家车每月限供60升,超出限额购买汽油将支付更高费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包括首都德黑兰、大不里士和设拉子等大城市在内,伊朗全国100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上百家银行、商店甚至医疗实验室遭到洗劫或纵火,加油站等基础设施遭破坏,上千名示威者被逮捕。抗议民众甚至喊出政权更迭的口号,一些媒体将这次大规模暴力抗议活动形容为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最严重的社会动荡。
  伊朗官方给出的一个涨价理由是,抑制消费、打击燃油走私。伊朗政府每年为成品油提供高额补贴,使得伊朗油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全球油价最低的国家之一。长期实行成品油高额补贴导致伊朗财政压力逐年增大,同时与其他国家油价之间的高差价,促使伊朗国内向国外走私燃油的情况愈演愈烈。另一个涨价理由是,涨价产生的新增收益将用于补贴1800万个贫困家庭,大约涉及6000万人。
  这反映出伊朗政府当前面临的两个难题。一是严峻的经济形势,本币里亚尔大幅贬值,导致国内通货膨胀不断加剧,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虽然发表讲话支持政府上调油价的决定,但也呼吁避免其他生活物资涨价。换句话说,哈梅内伊既想通过自身权威来尽快平息社会动荡,又担心政府在其他民生领域的决定加剧现有局势。
  更令伊朗政权担心的,是此次抗议活动的新迹象——没有明确的领导者,短时间迅速蔓延全国;矛头不再单单指向民生问题,甚至打破禁忌直指最高领袖和政教合一的政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估计,伊朗经济今年将萎缩9.5%,明年可能陷入滞胀。伊朗目前遭遇的经济危机,已经显现出经济和社会问题危及政治稳定的苗头,可谓到了40年来最严峻的时刻。
  2015年7月达成的伊核协议,一度使伊朗经济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支柱性的原油生产和出口获得松绑。但美国去年5月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和追加对伊制裁,伊朗刚开始开足马力生产石油,就遭遇特朗普政府的原油出口“封杀令”,原油出口大幅降低,直接导致伊朗的外汇收入大幅减少,政府的钱袋子越来越瘪。用哈梅内伊的话说,美国通过制裁对伊朗发动了一场经济战争。
  伊朗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之后,美国迅速跳出来表态支持,宣称“美国与伊朗人民同在”,其用心昭然若揭。鲁哈尼政府谴责美国煽动和利用伊朗乱局,妄图借此促成伊朗发生政权更迭。
  外部压力正是伊朗政府当前面临的另一个难题。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之后,向中东地区大规模增兵,伊朗今年6月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空域击落美军一架“全球鹰”无人机,差点引发特朗普政府对伊实施军事打击计划。如今,美国借伊朗国内局势煽风点火的同时,今年5月调派至中东的“林肯”号航母首次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波斯湾。可以说,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极限施压”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从明面上的军事施压,过渡为军事施压与背地里策动伊朗内部动乱并行,两手抓以压促变。
  连续几天大规模抗议之后,近几天又有大量伊朗民众集会反对暴力活动,谴责美国是伊朗经济恶化和近期暴力活动的幕后黑手。实际上,过往每次伊朗发生类似的社会动荡,美国都会迫不及待地声援,反倒会激发伊朗民众的反美情绪,更加团结克服时艰。
  不过,即便如此,这次罕见的暴力示威足以给伊朗政权敲响警钟。同时,也可能促使伊朗政府在减少履行伊核协议条款方面做出更多突破限制的行动。这对伊朗乃至中东局势而言并不是好消息,意味着伊朗很可能最终破罐子破摔,导致伊核问题重回原点,地区局势崩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