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里的日本航母,为啥“一点就着”

齐鲁晚报     2019年11月23日

  电影《决战中途岛》海报。
  最近几天,电影《决战中途岛》正在国内热映,对于这部久违的历史战争题材大片,不少观众看完之后却觉得有些不过瘾——电影中将战役前期美日双方的战略谋划描写得淋漓尽致,但真正到了战场上,原本应充当“大BOSS”的日本航母却似乎成了“一点就着、一打就炸”的打火机,整场战役高潮部分结束过快,不太符合现代人的观影习惯。
  其实,大导演艾默里奇这么拍也是没办法的事,历史上真实的中途岛战役确实就是这么打的。对于中途岛战役,日本一直流传着“命运的五分钟”的说法,指在短短五分钟之内,美军仅用17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一个波次的攻击,就将日军“加贺”“赤城”“苍龙”三艘重型航母都给炸报销了,其中“赤城”号甚至仅仅中弹一发就彻底瘫痪并最终沉没,也算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所以,难怪有人说,日军在中途岛的命运压根儿不是什么运气或者指挥失误使然,就冲日军航母那“脆皮”属性,没有这“命运五分钟”也会有别的什么“五分钟”,覆亡是迟早的事情。
  与日军航母不扛打相比,美军的航母却出奇地皮实,原本负伤的“约克城”号,是在扛住日军轰炸机两个波次的“重点照顾”,最终遭受日军潜艇的“补刀”后才沉没的,以至于战后日军很长时间误以为击沉了美军三艘航母,自我欺骗地认为“这一仗基本打了个平手”。
  这种对比会让人感到很奇怪,身为开创空袭珍珠港战例、揭开航母时代的日本海军,为何反而不会保护自己的航母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人并没有将航母作为他们作战的主力。
  是的,虽然空袭珍珠港的辉煌战果,让二战前期的整个日本为之兴奋,但由于民族性格中的古板和军国主义体制的僵化,直到二战后期,日本海军的主流观念始终没有认识到航母的重要性,而继续沉迷于大炮巨舰的迷梦中,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制造战列舰。
  当然,日军中也有先知先觉者。1937年底,当日军决定倾全力建造超级战列舰“大和”号的时候,最激进的航空主兵主义者大西泷治郎冲进了军令部要跟人拼命,他对军令部次长古贺峰一说:“造‘大和’是一个时代的错误,造一艘‘大和’号的钱能造3000架飞机,你给我3000架飞机,我能把所有的舰队都炸沉。”
  古贺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大西,我不反对航空兵,但是你要知道,天皇出巡必须坐八匹马拉的马车,一个国家也一样,必须有战列舰。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这就叫做国家的面子,你知道吗?”
  是的,由于面子加思维的问题,资源穷国日本始终没有给航母分配足够多的资源,重型航母“赤城”和“加贺”是在战列舰的基础上改装的,当美国人在给航母甲板加装强化钢板时,日本人却由于舍不得用钢,只在航母表层铺一层木板凑合,这就难怪它们会在中途岛海战中被一击致命了。
  与开创了新时代思维却停留在过去的日本不同,美国的反应却堪称敏捷。在遭遇珍珠港空袭后,面对太平洋上的战列舰全数报销的窘迫,美国军方想的可不是什么“别人有我也得有”的面子问题,而是顺势将战略核心转移到了航母上,在后方开足马力生产这种新兴武器,在战略部署上也将航母作为一个舰队的核心,所有舰艇都围绕航母布置。这种习惯一直被沿用下来,时至今日,美国海军的主力依然是那十一个航母战斗群。
  在航母问题上,日本人先知而后觉,美国人却后发而制人,这就是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事实。到战争末期,当日本人引以为傲的“大和”号战列舰被遮天蔽日的美国战斗机群揍得毫无还手之力时,日军再想起大西泷治郎当年的告诫也晚了。
  而最耐人寻味的,是那个大西泷治郎的命运,这个聪明人此时所能做的,只是创设了自杀式袭击的“神风特攻队”,并在战后因为这一罪恶的发明而自杀谢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