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公里城乡路一天跑8趟,停停走走上百次 

商河县108路城乡公交司机王玉福要让每一位乘客安心、舒心、放心

齐鲁晚报     2019年12月05日

  检查车辆,准备出发。
  今年以来,商河县不断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42辆纯电动公交车,成了一张流动名片。从清晨到日暮,它们往返城乡之间,为乘客全力打造安全、绿色、舒适的乘车环境。
  而对于公交车司机,我们熟悉又陌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30公里的路线一天跑8趟,30多个站点,停停走走上百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城乡公交车司机王玉福的一天,记录他12个小时的工作与生活,用一张张在他看来司空见惯,而“你我”看来或感动或惊叹的“行程表”,感受公交车司机行进中的艰辛与欢乐。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满倩
    
5:00-6:00(准备阶段)
提前半小时到场例保 
一丝不苟是对乘客的负责

  丁零零……刺耳的闹钟声,划破了王玉福家中的宁静。他轻轻起身,将闹钟关掉。和往常一样起床洗漱。简单洗漱后,5:15,他骑着电动车离开家。
  此时的商河上空,依稀可以看到星星,除了清洁工和少量早餐摊点,几乎看不到行人。许多人还在梦里,但王玉福的一天已经开始了。
  他是商河县城乡公交108线路的公交司机,要在6点准时从商河县汽车站附近的起始站开出第一趟发往乡镇的车。“今天天挺好,没雾,首班车好开。”良好的天气状况,让王玉福的心安定了不少。
  5:30,王玉福到达位于商河县福胜北街的公交车停车场。在值班室签到测酒驾后,借着星光和灯光,他找到自己的108路城乡公交车。
  距离发车还有半小时,王玉福对车辆进行例保。他用扳手敲打公交车的轮胎听是否异常。“敲打上去声音发脆就对了,如果沉闷,就要及时更换,以免爆胎。”随后走上公交车,打开驾驶员仓,发动车辆,检查车况、查灯光,检查车上灭火器是否有破损。整个检查过程中,王玉福颇为耐心和认真,仅仅听轮胎就停了两分钟。““公交车上乘客多,我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们负责。”王玉福谈道。
  一切无恙后,他将公交车开往位于商河县长途汽车站附近的108城乡公交车始发站。“坐稳了,咱出发!”6:00,王玉福准时将108路(商河-徐太院)城乡公交车从始发站驶出。
6:00-8:10(往返第一圈)
30公里路走了15年
哪怕空车也不松懈

  12月份的清晨,无处不在的寒意,对于大多数商河人来说,还在沉睡中,从城区去乡镇的乘客并不多,偌大的车厢只有王玉福和记者两人。
  108线路,是商河-徐太院方向,出了县城,一路向东,前往徐太院村方向。国道340,路上车不多,颇为顺畅。全长30多公里,是全县所有线路中较长的一条,他一天走八趟。“今年是我开公交车的第十五个年头。至于这趟路线走了多少遍,我自己都数不清了。”王玉福笑着说
  顶着夜色,108路城乡公交独自在这条路上走着。空车走完的,虽略有些孤独,但他一点儿也不会松懈。
  “接下来的路,弯太多,你扶好了啊。”走在黄马村附近时,他提醒记者。随着他的话,记者借着灯光远远望去,三五十米的距离,环环绕绕了三四个大弯。不过,坐在车厢内,记者并没有感觉到车辆晃动。
  6:54,到达终点站龙桑寺镇徐太院村,天已经蒙蒙亮。站牌处已经有乘客陆续上车。“为了让大家更快进城,一般我们在终点站不会休息太久,稍作调整,立马原线返回。”王玉福调整好车辆,7:00准时从徐太院村出发。
  8:10分,王玉福到达108路始发站。
8:40-10:50(往返第二圈) 
两个包子解决早餐
票价减半乘客满意

  到站后,等所有乘客都下车后,他开始检查坐椅和打扫卫生。“有不少马大哈,坐车会落东西,每次我都替他检查一下。”说话间,他拿起拖把将车拖了一遍,用小铲子将防滑槽里口香糖抠出来。“我们公交车到站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要‘趟趟清’,打扫得干干净净,乘客坐着才舒心。”
  等一切就绪,他急忙去车站打了一壶热水,在车站西边的快餐店买了两个包子,一顿早餐就这样将就过去了。“干我们这行,吃饭从来没有正点,终点站一般都在村里,很少有卖饭的,得等到回城再吃,几点回来就几点吃。”匆忙吃完早饭,他开始准备下班车。 
  8:40,他的第二趟车程要开始了。相较于首班车,站点上下车人员较多,速度要慢一些。“请各位坐好,车辆要启动了……”每停一个站,王玉福就要大声提醒乘客注意上下车安全。
  车辆行驶到龙桑寺镇附近的时候,车上上来一位六十多岁的女乘客。“师傅,这钱给谁啊?”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后,投币时的方式,一下子让她不太适应。“好久没进城了,第一次坐公交车,没人和我要钱,还有点不适应。”女乘客笑着说道。
  在王玉福的帮助下,女乘客将3张一张的纸币投入投币箱。“这票价降了不少啊,原先5块。”王玉福向女乘客解释道,降票价是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公交车公司坚持“让利于民”,票价由原来的6-10元降到1-4元,降幅50%以下。“不错,不错,咱县里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女乘客忍不住夸赞到。
11:00-13:00
每天驾驶七八个小时
车内午休“秒”入睡

  到达县城后,已经是10:50 。距离他下午第一趟车,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他提前将车辆停放在车站西边的空地上。除去打扫车厢吃饭时间外,王玉福大约有1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
  吃完饭后,他来到车上,阳光照在车厢内,暖洋洋的。他拿出放在驾驶室内的军大衣,盖在身上,眯了起来。
  “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高度紧张的驾驶时间就得七八个小时,早晨起得太早了,我得睡会,下午还有两趟车,不然真顶不住。”不一会儿,王玉福就睡着了。
3:00-15:10(往返第三圈)
招手停变按时到站
让乘客不再“空等”

  “下午是首班车,我一般会提前一会将车辆停在起始站,天冷了,让大家提前进来暖和一下。”王玉福谈到。12:40左右,王玉福将车辆开到起点站。
  13:00,车辆准时出发。13:10前后,一位老人在中医院西边200米处招手乘车,王玉福将摆摆手后,将车一直开到前面的中医院站牌处才停下来。
  当老人怒气冲冲地上车,怒怼王玉福时,他笑着对老人说:“请您以后要坐车就在站台上等,以前公交车可以招手即停,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后,现在规定必须在公交站台上下乘客。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
  据了解,自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以后,商河县收购完成了10条公车公营线路,按照“五定三统一”(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定站点、定票价和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的服务标准运营。“不仅不能乱停,还要按时按点发车,40-50分钟一班,保证运力。”
  “改革之后,你们确实准时了不少。”乘客万女士谈到。万女士在燕家经营一个小店,一周需要往返县城三四次。“原先不知道啥时候来车,再加上车辆不太准时,能否尽快坐上车全靠运气,现在不一样了,在家门口按照站牌上的时间等着就行,到点就来,开通这一个多月来,还没有迟到过。”万女士笑着说。
15:40—17:10(往返第四圈)
“车老板”走上职业路
商河公交或“村村通”

  15:40,他从县城驶出他当天的最后一趟车。“王师傅,换新车了?这车可比原来的车大多了。”“这车不是我个人的,是公交公司的车,我现在不自己单干了,给公家开车。”等候发车期间,王玉福熟络地和老乘客打着招呼。
  “最新购置的公交车,比原来宽20厘米左右,车内空间更宽敞,座椅也比传统座椅大,乘坐更舒适,载客量同步提高,核载人数由48提高到56。同时最新购置的公交车为新能源电车,零排放、零污染,比原来的车强多了。”王玉福向乘客介绍着。
  据了解,2019年,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实事工程,商河县进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按照“成熟一条、改制一条、实施一条”及“分重点突破,分阶段推进”的原则,已顺利完成第一、二批改造,共收购10条农村客运经营权和40辆营运客车。
  王玉福所在的108号线路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第一批被收购的车主之一,他从“车老板”变身成“职业司机”。“之前自己开车的时候,不注意车内卫生,也不太注意服务态度,现在不行了,公司要求‘趟趟清’,按时打扫车内卫生,还对我们进行培训,让我们提高服务质量,我也在慢慢适应中。”王玉福说道。
  “这项工作还在稳步推进中,越来越多的‘车老板’想加入我们,估计用不了多久,商河所有的城乡公交线路都可完成改革,届时,估计村村都能通公交车了。”王玉福笑着说道。
17:10—18:00
工作了十多个小时 
家里晚餐已准备好了

  等到最后一位乘客下车后,检查完车上无遗落物品时,他将车辆开往停车场。他开始打扫卫生,检查车况,一切就绪后,已经是18:00,签完到后,他一天的工作结束。“我算是早的了,晚班的同事,得到晚上7点。”
  傍晚,商河渐渐热闹起来,相较于凌晨5点,此刻的灯光要亮一些。王玉福推出他的电动车,和记者说着再见。他说,此刻家里已经有做好的晚餐,工作了10多个小时,他回家要好好休息一下,最好能吃点肉,但绝不会喝酒。
  记者问他,如何评价这一天的工作。他笑着说:“这一天,我很满意,我们做司机的,只要坐在这辆车的驾驶座上,就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一车乘客,能让车上的乘客感到舒心、安心、放心,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满足。”王玉福如是说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