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人伦困境最难改编

齐鲁晚报     2020年06月07日
  □师文静

  近日,由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原著小说《绑架游戏》改编的推理短剧集网剧《十日游戏》播出,快节奏的剧情、颇显功力的多线推理叙事再加上主演们的精彩演绎,迅速凭口碑出圈。东野圭吾的小说不仅是日本、韩国乃至欧美影视行业的改编对象,这两年也颇受国内影视行业认可,从《嫌疑人X的献身》到《解忧杂货店》再到《绑架游戏》,虽然改编质量参差不齐,但每一部改编影视都声势浩大,也颇受关注。
  《绑架游戏》是东野圭吾近20年前的作品,是他集中写出《秘密》《白夜行》《恶意》等几部巅峰作品时那几年的作品。《绑架游戏》虽然没有《解忧杂货店》《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等超级畅销作品的名气大,但是一部比较独特的作品,故事非常精巧,尤其是小说结尾时才出现的反转,令读者印象深刻。时隔近20年,国产网剧能够花大力气改编这部小说,也说明故事中的悬疑推理依旧不过时,该故事的推理内核中还能生长出新的好故事。
  《绑架游戏》像东野圭吾的其他作品一样情节舒缓、叙事绵密,但对主要人物刻画、推理叙事的铺排上其实略显单薄。故事确实如书名,就是主人公的一场“绑架游戏”,是给读者的一个悬疑推理游戏。随着故事推进,读者会发现广告行业精英佐久与女主人公“树里”玩的绑架游戏,更像是佐久与商业巨头葛城父女之间的心理暗战和人性“恶”的对峙,叙事也仅从佐久的个人视角展开,并没有刑侦、探案的部分。绑架、谋杀的真相在被设局实施绑架的佐久与策划绑架案的葛城之间成为永久的秘密,他们互相用证据牵制对方,真相永远不会被外人得知。
  而到了《十日游戏》,人物、剧情都做了大量的扩充,多视角、多线剧情并行,而且悬念的铺陈、推理元素的释放更加高能。剧集一开场谋杀已结束,“被绑架者”的尸体已出现。至于谋杀是怎么发生的,三条线索并进解谜。一条剧情线是朱亚文、金晨饰演的男女主角展开的“绑架游戏”;一条剧情线是耿乐饰演的警察吴队长对女尸谋杀案的追踪;第三条剧情线则是刘奕君、倪大红饰演的黑帮老大、老二反目成仇的戏码。《十日游戏》借助东野圭吾对“绑架游戏”情节的巧妙设定,铺排出一个多线交叉的好故事。
  剧作对小说中佐久与葛城之间的心理战部分进行了扩充和深化,小说中两人心理暗战的道具是游戏产品《青春面具》,到了剧中则成了网络游戏《谎言之国》,葛城的面具隐喻,成了刘奕君饰演的女主角父亲沈辉的谎言隐喻,这个曾经的黑帮老二不可告人的秘密会怎样左右主线故事,这个悬疑铺设得也不错。该剧本土化改编的部分也非常有看头,耿乐饰演的警察是典型的国产剧警察形象,冷酷严谨,有勇有谋,敢于担当,办案抽丝剥茧,为受害者出生入死,对犯罪者穷追不舍;而刘奕君、倪大红的黑帮故事虽不新鲜,但演员诠释得精彩,表演张力四射,看得过瘾,两人最终走向的也是赎罪与恶魔伏法的结局。《十日游戏》有了超越原著的内涵。
  作为超级畅销书作家,东野圭吾平均每年出版三部小说,他从未被传统推理小说写作所框定,带领推理小说不断地开辟新主题和新领域,写出了无数带有推理色彩的人性小说,“人性有多复杂,东野圭吾的小说就有多好看”。作品兼具了文学性和可读性,让东野圭吾在日本一众推理大咖中成为最流行的那一个。
  东野圭吾是一个超级大IP,大批小说都被日本进行了影视化改编,福山雅治、阿部宽等都演过多部东野圭吾改编作品,如《神探伽利略》《麒麟之翼》《红手指》等,而《白夜行》《秘密》等更是改了又改,剧版影版混战。除了日本,韩国也早就开始了东野圭吾小说的影视化,比如2009年孙艺珍、韩石圭主演的《白夜行》,后面还有《嫌疑人X的献身》《彷徨之刃》等。《秘密》还有欧美的影视版本。“东野圭吾”这四个字早就成了收视、票房的最大号召。
  东野圭吾在国内的大火,早就开始了,他100多部小说是国内出版商版权争夺的对象,被引进出版的《解忧杂货店》《白夜行》等多年霸占图书畅销榜单,而其多部小说的电影、电视、网剧、游戏、舞台剧等多种版权这两年也成为国内资本的争夺对象。
  《十日游戏》目前来看是最大刀阔斧进行本土化改编的作品,也是目前国产影视改编东野圭吾小说口碑最好的作品。但即便如此不少观众给出的评价仍是“不接地气”“故事悬浮”等。游戏开发师于海为游戏《谎言之国》孤注一掷身背高利贷,又遭遇了投资方撤资,编剧还添加了于海母亲从小家暴儿子的前史故事,朱亚文演得也很有感染力,内外因戏份做足,仍有观众认为于海根本就不可能实施绑架游戏,这不现实,这是编剧硬凑的剧情。在日本小说中顺理成章的心理动机到了国产影视剧中需要做大量的铺垫。可以看出,支撑东野圭吾小说的“人性深渊”“人性黑暗”等大尺度人伦叙事元素,在本土大众化影视改编过程中仍是一种障碍。东野圭吾很多小说对人性的深挖、对家庭悲剧的呈现,其实都随着主角的人伦困境,《秘密》《白夜行》《恶意》等更是把这种困境写到极端。这类主题作品在日本影视作品中基本上是主流,但改编成国产影视剧这也是最难以本土化的部分。
  苏有朋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的改编也呈现出了东野圭吾故事本土化的难度,想接地气但又无法真正落地,只能架空,只能那么飘着。小说主人公人性、人物命运所反映的社会普遍化困境,在本土故事中只能成为一个个例,而极端的人物、极端变态和分裂的情感不仅本土导演、编剧不好把握,本土演员演起来也水土不服。而《解忧杂货店》是东野圭吾很奇特的一部小说,能够穿越时空的解忧杂货店承载的是普通人的善意,而非人性黑暗,善意的传承与轮回拯救了所有的人,是一个非常日本式的治愈故事,而本土化影片《解忧杂货店》则改成了励志鸡汤文。治愈与励志差异巨大,前者的故事中善在人间流转,而后者只能让主人公成长为特别成功的商人、艺术家才算完成结局。
  日本文学中的极致的治愈和极端的人伦困境很难改编,最终都会不伦不类。但凭东野圭吾的号召力,这种改编仍然会继续,《秘密》《白金数据》《十一字杀人》《悖论13》的本土化已上路。虽然东野圭吾是个十分挑剔的版权输出方,要求每个版本的影视作品都有独一无二的创新,但作为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搬到不同的文化土壤里,真的需要下大工夫修改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