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三十岁生日的信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19日
  □史速

亲爱的儿子:
  30年前的今天,就在你看信的时刻,市中心医院产科的张医生把你从妈妈腹中取出,直到抱入婴儿室,这成了我们成百上千次的回忆,那每一分、每一秒让我们怦然心动了整整30年。在这特殊的时刻,我们第30次祝你生日快乐!
  遗憾的是,我们的祝福无法抵消你眼前的诸多不快乐。新冠病毒肆虐人类,而你所在的美国不仅疫情最严重,社会骚乱也严重,已经100多天你无法正常生活;新婚不久你就离开了卿卿我我的爱巢,饱受相思之苦;你的学术研究也遭遇了空前的艰难,如同落入泥淖难以自拔;这已经够倒霉的了,偏偏此时的你又走到了人生中的一个“坎”。
  这“坎”就是三天前你说的三十岁烦恼。爸爸上网一搜,发现“三十岁现象”早已是热搜词,众多行业都有“三十岁现象”,但几乎见不到“二十岁现象”“六十岁现象”,没有“七十岁现象”“八十岁现象”,也很少搜到“四十岁现象”“五十岁现象”。我们二人的阅历可以佐证:三十岁,尤其对中国男人,还真是一个特别烦恼的年龄。
  烦恼首先是圣人名言惹的祸。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被后人当成各个人生节点的目标,似乎都忘了这是孔子对自己的人生总结。既是凡人,就不该总与圣人比,这种比至圣找差距的动机无疑是好的,但效果只会是自取其恼。好在这道理四十岁以上的国人大都明白,他们发现自己非但没有“不惑”,反而“惑”越来越多了,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抱着“万一实现了呢”的梦想,便用孔子这话让孩子励志。年轻人最容易被成功人士的言论所忽悠,到三十而不立,便成了心理上的一道“坎”。
  问题还出在对“立”的理解上。孔子本是“立于礼”之意。古人习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孔子是三十岁完成的。“礼”是“仁”的外化,所以“立于礼”还有道德修养成熟之意。古人也有把“立”理解为“立身”的,即学成知礼得以立身。今天的国人却把“立”理解为“立业”或是“事业有成”。这肯定是误解,因为孔子之“业”是“道”,是他矢志不渝的终极追求,哪能三十岁就成了?
  也许你的烦恼主要不是来自孔子的“三十而立”,而是那些三十岁事业有成的事例。若是这样,正可谓:天下本无事,三十岁自扰之。
  从小的时候起,爸爸就不断地告诉你: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我们已知的东西很少,未知的太多。具体到一个人,已知的是过去,未知的是将来。既然将来是未知的,你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岂不是自寻烦恼?人家三十岁事业有成肯定有人家的原因,更是人家的造化。然而命运无常,他年你“火”的时候,或许人家正倒霉;即使不倒霉,看到你后来居上,他们难免生出被你甩在后面的恐惧……因此,别总与混得好的人比,痛苦和快乐一样都是自找的。
  还记得吗?从小学到高中,你回到家爸爸首先问你的都是“今天在学校快乐吗?”因为分数不重要,名次也不重要,你的快乐才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老想着痛苦的事,你肯定痛苦;多想快乐的事,你当然快乐。诚然,眼下你苦多乐少。这次疫情告诉我们:苦本身并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对苦以及后果的想象。如何让自己快乐起来,是一种能力,更需要智慧。
  对待苦难的态度常见的有两种。一种积极,一种消极。前者认为逆境出人才,所谓历经风雨才见彩虹,历经失败才有成功;后者认为,失败像路标告诉你“此路不通”,或是警告你“别不自量力”……消极态度要不得,把丰富的人生简化成一种失败的可能,结果只能是自甘颓唐。第一种态度虽然积极,还看到了苦难的另一种可能性:造就成功,但也不可取,因为它依然是对生活的简化,只看到两种可能性,而且还容易得出失败越多成功越多的荒谬结论。
  那应有的态度是什么?根据生活中的N种可能,相应行事。为什么说有N种可能?大千世界不可穷尽,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变化无穷。苦难对不同的人,会产生各种“可能”,又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直面苦难反抗绝望的可能,也有自认命苦抱憾终身的可能;有时来运转逢凶化吉的可能,也有雪上加霜祸不单行的可能;有苦尽甘来绝处逢生的可能,也有坚忍不拔却功亏一篑的可能;有触底反弹逆袭成功的可能,也有好运当头却错失良机的可能;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的可能,也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可能……
  对于你来说,除以上可能外,还有茫然失措的可能,也有宠辱不惊的可能;有自我挑战的可能,也有自我寻找的可能;有顺其自然的可能,也有改弦更张的可能;有随机应变的可能,也有柳暗花明的可能;有绝望无助的可能,也有被逼上梁山,完成一次自我超越的可能……
  总之,一切皆有可能!就看你的运气和努力了。
  祝你少一点痛苦,多一些快乐!
         爸爸妈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