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还需市场发力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21日
  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只是政策端的发力;市场端的发力,离不开企业和公众的配合。 

  □舒圣祥 

  近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但是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和垃圾袋。
  塑料袋的发明,大幅减少了对纸袋的需求,堪称上世纪最环保的发明。没想到,如今竟成了污染的代名词。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又便宜又好用又受欢迎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市场的选择是理性的,塑料袋无处不在,恰恰说明塑料袋贡献良多。但是,也正因为塑料袋太方便太好用了,使得白色污染现实地摆在了人类面前,成为我们不得不去直面的问题另一面。
  2008年限塑令推出,塑料袋从免费变收费,至今已有12年。“限塑令实施12年,塑料袋用量不减反增”,类似提法考虑了绝对值变量,没考虑相对值变量,评价本身不够科学。应该说,限塑令实际发挥了作用,只是距离人们的期待仍有距离。如今,九部门联合要求明年起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无疑是限塑令的升级版。只不过,基于限塑令的过往实践经验,对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同样不宜期待过高。
  一方面,和限塑令并非全限一样,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也不是全禁。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不在禁止之列。另一方面,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势必存在监管难题,假冒可降解塑料袋问题,恐怕难以禁绝。   
  实际推广可降解塑料袋,之所以较为困难,首先是因为价格太贵,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性能较为平庸,是另一个问题。抗摔比不上PC,耐热比不上PA,防腐比不上PE,可降解塑料袋的性能提升空间还很大。最关键的问题则是,可降解能否真正实现可降解? 
  虽然企业都宣称可降解,市面上大部分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却仅是工业堆肥条件下的可降解,而非自然条件下。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研究人员经过3年实验发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袋子能完全被大自然分解。在实际处理上,可降解塑料袋也是和普通塑料袋一样进入填埋场或焚烧厂。名义上可降解,实际上没区别,这是推广可降解塑料袋逃不过的质疑。
  无论是价格下降,还是性能提升,是真正实现自然条件下可降解,还是实现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进步、政策扶助与公众支持,缺一不可。其中,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只是政策端的发力;市场端的发力,离不开企业和公众的配合。期待看到更便宜更好用的可降解塑料袋,让选用可降解塑料袋真正成为市场自发的理性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