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脚”密密缝——防患于未然,给道路做“B超”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5日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负荷不断增加,道路塌陷隐患频发。地面塌陷是地面沉降的一种,其成因一般有自然现象导致的塌陷和人为生产导致的成因。现实生活中造成地面下降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如对地下水等资源过度开采、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的施工、地下管线老化破损等。由于地面塌陷发生前,很难通过表象发现,无法提前预警,处于被动维修模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但会引起交通堵塞,甚至会带来交通事故,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道路塌陷的发生不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也让李沧区对道路塌陷隐患日益重视并开展起相应的检测工作。李沧区根据养护需要购进了CAS探地雷达设备,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道路空洞检测工作,今年CAS探地雷达设备对邢台路进行了检测。该设备在检测过程中,雷达系统向地下发射雷达波,遇到地下空洞目标后,以图像的方式直观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雷达检测后,维护人员对发现的路基病害再进行钻探验证,并进行成因分析。通过检测,维护人员发现邢台路地下有较深空洞,存在安全隐患。养护人员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地掌握了道路路基状况,随即采取措施,对道路进行封闭,做好安全防护,对塌陷路面进行开挖,通过对基础分层夯实、回填恢复路面后,有效地预防了恶性事故的发生。此外今年李沧区还组织对永年路、兴华路、沧广路等道路近几年恢复的大沟槽及重点区域开展道路空洞检测工作。有了空洞检测的助力,李沧区的道路养护维修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运用科学的检测技术,为道路疏松体、土体病害发生的位置、修补范围、形状、尺寸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道路养护管理精细化提供了技术保障。下一步,李沧区将继续围绕重点区域、大型沟槽、及发生过塌陷的部位优先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出疏松、轻微脱空等部位加强检测观察,确定病害后立即进行处置,使李沧区属内道路的空洞检测将成为常态化,以确保区内道路无重大安全隐患,让市民可以畅通出行、安全出行。
  截至目前,已采集原始数据约56.1公里,发现脱空病害2处、空洞病害3处,做到提早检测、预防、治理,真正实现了由被动维修变为主动维修的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