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苏丹“摘帽”,美国想要的不只是钱

齐鲁晚报     2020年10月24日
  特朗普19日放出一个消息,美国准备在收到苏丹的赔款后将其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移除。这是一笔典型的特朗普式交易:你的钱到账,我给你“摘帽”。
  早在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就将苏丹列入“支恐”名单,理由是这个非洲国家从1991年起支持“基地”等恐怖主义组织,并向本·拉登等极端组织头目提供庇护。为此,美国从1996年起对苏丹实施经济制裁。
  所谓赔款,是苏丹已经同意向美国的恐怖主义受害者及其家属支付的3.35亿美元。这笔赔偿款涉及的是1998年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大使馆遭炸弹袭击,造成24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美国指认“基地”组织策划了这两起袭击,而本·拉登当时就在苏丹。
  那时的苏丹已经在政治强人巴希尔的统治之下,此人1989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30年后的2019年又在军事政变中被推翻入狱。巴希尔向来反美,甚至曾被称为“反美斗士”,但在他执政末期,苏丹与美国的关系出现缓和。苏丹政府希望改善同美国关系,美国则坚持把改善双边关系同苏丹落实北南《全面和平协议》及解决达尔富尔问题挂钩。
  2017年1月,奥巴马卸任美国总统前一周发布政令,宣布如果苏丹政府在反恐、停止在达尔富尔地区敌对行为、改善人道主义等方面继续取得积极进展,美国在2017年7月12日正式撤销部分制裁。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国务院依然遵照这一政令考察苏丹,只是在2017年7月11日宣布推迟3个月做决定。2017年10月初,美国正式宣布解除对苏丹的经济制裁,理由是苏丹政府在维护达尔富尔冲突地区的停火协定、加强人道主义准入、与美国在地区和反恐问题上的合作等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不过,美国留了一手——“支恐”的帽子依然扣在苏丹头上。巴希尔下台后,苏丹过渡政府开始寻求“摘帽”,正中特朗普政府的下怀。一方面,苏丹愿意赔偿3.35亿美元,帮特朗普政府为20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大使馆恐袭事件善后;另一方面,正如美国官员19日说的那样,摘掉“支恐”帽子后,苏丹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指日可待。
  显然,相比之下,继续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上破冰,是当前特朗普更为看重的。为此,在8月13日阿联酋率先打破禁忌宣布与以色列关系全面正常化之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8月底造访中东,并且史无前例地从以色列直飞苏丹首都喀土穆进行访问,目的就是加快苏丹与以色列改善关系的进程。
  只是,当前苏丹处于过渡政府领导之下,政局处于特殊时期,因而对是否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存在不同声音。阿联酋与以色列宣布关系正常化之后,当时的苏丹外交部发言人萨迪克曾表态支持,称苏丹也正为此进行接触。但随后这名发言人便被解职,苏丹外交部重申没有以任何方式讨论与以色列的关系问题。
  即便面对蓬佩奥,苏丹过渡政府总理哈姆杜克也表示,过渡政府任期至2022年,在这期间无权也不会就与以色列关系问题做决定。本月初,哈姆杜克再次表态称,苏丹寻求摘掉“支恐”帽子与苏丹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是两码事。
  哈姆杜克19日在社交媒体上说,苏丹“即将摆脱过去的沉重包袱”。尽管苏丹要为此支付3.35亿美元赔偿款,但也会从美国那里得到3亿美元经济援助、40万吨粮食援助和规模客观的投资及债务减免。而且,美国此举会带有示范效应,可能带动更多西方国家向苏丹提供资金援助,以缓解苏丹国内经济困难和社会问题。
  过去30年,苏丹不仅反美,还很反以,甚至反以的年头还要更久一些。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同年9月第四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举行,那次会议确立了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三不原则”——不和解、不谈判、不承认。而且,苏丹支持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后者被以色列视为“恐怖组织”,苏丹民间大多数人依然持反以立场。
  尽管阿联酋和巴林这两个海湾阿拉伯国家已经与以色列破冰,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依然持观望甚至反对态度,苏丹既需要顾及国内各路政治力量的立场和民意,也不能忽视整个阿拉伯国家群体的一贯立场,这恰恰是苏丹过渡政府态度模棱两可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至少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苏丹和以色列之间确有接触,而且在个别领域还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但是否会短时间内成为第三个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阿拉伯国家,难点不在外部,而在苏丹国内。对美国来说,特朗普当然希望越快实现越好,以便为其中东外交再添一笔政绩。就算仍需时日,拿到苏丹赔偿款,也够特朗普炫耀一下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