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决用工难题激发企业活力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23日
  用工短缺问题正成为荣成市部分生产加工企业面临的难题。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企业用工缺口大,且劳务支出成本同比增加10%左右,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荣成市是水产品精深加大市,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今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逆转,企业招工难问题突出。
  管理区骨干引领企业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上述问题。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纷纷开启“双循环”发展战略,部分企业虽然定单数量增加,但很难实现量产,原因就是生产车间工人严重不足。比如一家海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工车间一线操作工至少需用工2000人,目前实际在岗1000人,往年季节性用工可达500人,今年实际只有300人。据业内人士推测,全区用工缺口保守估计也在万人左右。
  在12月17日,威海市召开的冷链食品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要求企业统筹当前和长远发展,加快推动机器换人,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有效应对人工成本增加、招工难等问题。
  其实,管理区几年前就已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提出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和加工生产的要求,一些重点企业在生产关健环节的智能应用已取得了较大突破。对于转型升级中遇到的新情况,由于加工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前期研发费用高、风险大,单一靠企业自主研发难度较大。加之水产加工智能化改造由于受原料特殊性的限制,相比工业智能化难度更大,并且需要根据企业加工特点进行定向或自主研发,研发费用高,风险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目前,我区有的企业正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委托研发、专向研发和合作研发。管理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刘昌宏认为,通过自动化升级,可以倒逼企业整体实现制造标准化和模板化,从而倒逼供应链的生产变革。一个“机器换人”,可以使劳动生产效率陡升,并实现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付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