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跪杀”

齐鲁晚报     2021年01月02日
  2020年5月28日,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一名男子手举乔治·弗洛伊德的遗像参加抗议活动。 新华/美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晓莹      

  2020年5月25日,46岁的非洲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天。
  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弗洛伊德因涉嫌在杂货店使用伪钞而遭到4名警察盘问,当时现场发生的一幕幕,因一张白人警察德雷克·肖万在警车旁用膝盖“跪压”弗洛伊德后颈的照片震惊世界。双手已被反铐的弗洛伊德哀求着:“我无法呼吸了,我无法呼吸了……”但那个膝盖丝毫没有放松。最终,弗洛伊德没有了呼吸。
  这起涉嫌种族歧视的警察暴力执法行为,随即在当地引发大规模反种族歧视、反暴力执法抗议活动,并在此后的三个多月里蔓延至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华盛顿等全美100多座城市,至少40座城市为应对乱局宣布宵禁。故去的弗洛伊德,已经超越了个人,成为了一个符号或标志。
  系统性种族主义是美国社会的痼疾,美国白人和少数族裔之间,从来就没有真正平等过。前不久离任美国司法部长一职的威廉·巴尔也承认,美国执法人员区别对待白人与黑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过去,这个“旧伤”只是偶尔复发。但在美国严峻的疫情形势之下,弗洛伊德之死就像一颗掉落在草垛上的火星,点燃了非洲裔等众多美国普通人心中的怒火。
  弗洛伊德还是千千万万普通美国人的缩影:他当过卡车司机、保安,在疫情冲击下失业,死后才被发现感染了新冠病毒……2020年,很多美国人的日子也是如此,他们在弗洛伊德身上可以或多或少地窥见自己,对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无法呼吸”感同身受。于是,他们在抗议活动中喊出了“我无法呼吸”“黑人的命也是命”“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等口号。
  有些抗议演变成了骚乱和暴力冲突,刚过去的那个夏天,整个美国笼罩在“火与怒”之中。为了维持秩序,多个州出动国民警卫队,却导致矛盾加剧,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流血和枪击事件此起彼伏。
  当巨大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字样,被用醒目的黄色油漆涂写在通往白宫的华盛顿第16街路面时,美国族群和社会的撕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彼时,华盛顿非洲裔女市长穆丽尔·鲍泽在那条街边的楼体阳台上声援抗议活动,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在不远处的白宫里。
  弗洛伊德事件发生后,白宫外连续多日被抗议者包围,以至于特朗普在2020年5月底两次被护送至白宫地堡。2020年6月1日,特朗普终于就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大规模抗议发表讲话,要求各州终结示威活动,如果各州长不能部署足够的国民警卫队,美军将介入解决问题。在不足7分钟的讲话中,特朗普称自己是“法律和秩序的总统”、和平抗议者的“盟友”。
  与此同时,白宫外的警察和国民警卫队动用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驱散抗议者。随后,特朗普走出白宫,穿过一片狼藉的街道和公园,前往有204年历史的“总统教堂”拍了几张照片。而他关于动用美军的提议,立即遭到时任防长埃斯珀的反对。
  随着弗洛伊德事件持续发酵,美国那场“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活动逐渐突破边界,在加拿大和英国等欧洲国家掀起反种族歧视抗议,进而演变为一些民众和机构对欧美国家曾经的黑奴贸易、蓄奴制等历史的反思。与之相关的欧美历史人物的雕像,有的被泼油漆,有的被“斩首”,有的被推倒,美国密西西比州换掉了带有南方邦联旗帜图案的州旗,围绕以南方邦联军将领命名的美军基地改名和禁止在美军驻地和设施悬挂南方邦联旗帜的问题,特朗普与国会和军方爆发矛盾。
  经过弗洛伊德事件之后,美国多个城市禁止警方在执法过程中使用“锁喉”手法,连大西洋对岸的法国也宣布废止这一执法方式。不过,在民主、共和两党斗争白热化、甚至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当下,美国联邦层面能否以及何时才能推进警务执法改革的立法,前景依然不明。
  弗洛伊德身后的美国,经历了一场又一场“风暴”,在他葬礼前一天,拜登曾前往休斯敦看望弗洛伊德的家人,并在他的葬礼上发表视频讲话。拜登曾戴口罩走上街头、单膝跪地与参加抗议活动的非洲裔美国人对话,他将从2021年1月20日开始给美国“疗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