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恐惧感,或是攻击性被压抑

齐鲁晚报     2021年01月03日
  □吴在天

  有位妈妈来咨询,三岁大的孩子很害怕洗衣机,尤其是脱水的声音,而且孩子还很怕黑,但之前,孩子挺活泼好动的,也不怕天黑,还能够单独玩。这种情况该如何理解?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体验到更复杂的情感。比如,更强的秩序感,或更想表达自己独立的意愿,想要离开妈妈,又害怕离开后的不确定。他们越发想要独立,但这种独立,有时会令他们对父母做出攻击性的行为。
  这时的攻击性行为,并不是纯粹的攻击,而是孩子想拥有更大的空间,想展示自己更多的力量,或想表现和他人间的彼此独立,或是表达自己的独立感和重要性。但这种复杂的情感,他以前没有经历过,也不知道怎么描述,更不知道如何去掌控。孩子的内心十分敏感,就容易对身边的事情或声音产生高度敏感,并通过他害怕和恐惧的状态呈现出来。
  孩子的攻击性会体现在喜欢玩一些打闹的游戏,尤其是男孩子,玩枪玩打仗的游戏。又或是,孩子在家里和谁亲就攻击谁。他的爱和恨常常会聚焦在同一个客体(妈妈)的身上,但是他还不能完全整合好这些情感。如果大家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家里孩子越喜欢谁,就越是折腾谁,越是“攻击”那个他喜欢的人。其实孩子想的是去掉这个人身上那些自己不喜欢的部分,只留下喜欢的部分。
  如果不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就会教育孩子,将孩子的攻击冲动压抑下去。这个过程,往往又会伴随着另外一种情感。孩子会因此感觉内疚,担心是不是自己的攻击性影响到了他人,尤其是他深爱着的爸爸妈妈,所以他就会通过恐惧害怕一些事情来呈现。因为恐惧感的出现,会让他陷入一种无助的状态,由此就可以获得父母对他的关心,如果父母关心他了,那就表明爸爸妈妈不会因此而离开他。
  这时候的孩子还处理不了内心的冲突,所以他就把这种吓人的攻击性的情感,投射到了外在的某件事物上。比如洗衣机的声音、黑暗,或是可爱的动物等等。其实,他真正害怕的,是内心无法控制的攻击性。
  如果我们直接跟孩子说,洗衣机有什么好怕的,狗狗有什么好怕的,并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因为恐惧的情绪不会因为孩子对事物有所认识就会消失。有的孩子,还会对家里多个弟弟和妹妹而感到恐惧,让他感觉到了将会失去父母关注的可能。这种感觉,也会引起孩子攻击性的情感。
  精神分析理论提到,孩子在3-6岁的时候,会经历一个叫俄狄浦斯期的阶段,这个阶段男孩和女孩,都会出现一种竞争的情结:就是跟自己同性别的父母,去竞争异性父母。这种竞争,也是攻击性的一部分。这种竞争的情绪,也会让孩子难以面对。所以在这个阶段,很多孩子会做一些噩梦,比如被老虎吃掉,或者被怪物抓走。这类的梦,其实就是孩子在释放自己攻击性的焦虑。孩子对这类噩梦深信不疑,而恐惧害怕的背后,其实是攻击性被投射到了老虎或者是怪物的身上,而爸爸妈妈又会在自己做噩梦害怕的时候,来关心自己保护自己,这达成了一个心理的平衡。
  这时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能够理解、尊重和接纳。如果我们只是从字面上理解,然后告诉孩子,洗衣机不可怕,没有怪物,老虎是假的。对于孩子来说,他理解不了,因为他的感受是很真实的。所以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这份感受,并帮助他把这部分恐惧表达出来。让孩子放心,让他觉得是受到保护的,这可以帮助孩子缓解释放攻击性的焦虑。
  有的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表现出来的恐惧状态,感到非常焦虑,而父母的焦虑会使得孩子的恐惧情绪得到强化。此外,如果我们试图压制,或是消除孩子的攻击性,往往也可能会加重孩子的恐惧感。
  所以,我们不仅要尊重孩子的恐惧感,还要接纳孩子的攻击性。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和孩子玩玩攻击的游戏。有的父母会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孩子假装对父母“开枪”,父母会应声倒下,之后又会再起来,然后又继续和孩子玩这个游戏。这个过程,孩子会觉得他的攻击性被释放了,而且爸爸妈妈并没有被他摧毁,还能够继续陪着他玩,甚至是接纳了他的这部分力量。孩子的攻击性,就会变成被父母祝福的生命力。而这份力量,会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厚重的礼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