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我的暑假我做主

学车、旅行、“买买买”占多数,专家提醒理性消费

齐鲁晚报     2021年06月21日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开启“放松模式”,聚餐、购买电子产品、外出旅游、美丽管理、技能学习等成为消费新热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对434名考生及家长的调查问卷显示,选择考驾照的学生占一半以上,而毕业旅行、打工、学一项新技能也颇受学生青睐。对孩子的选择,绝大多数家长“举双手赞同”。家长刘女士认为,应该相信并支持孩子,他们已经长大,有些事可以自己做主。
  专家认为,庞大的应届生消费群体、长达三个月的假期,将为“后高考经济”注入巨大的消费活力。但如何保持健康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仍然值得深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一家三口去草原 女儿自主购票
  高考结束后,小丽(化名)几乎没闲下来。她先给自己换了个造型,再约要好的同学聚餐、唱歌,度过了难得放松的一段时光。
  孩子的这种状态,让妈妈杜女士长舒了一口气。“高考最后一场,她爸爸拿着鲜花去迎她。但小丽没接爸爸手里的花,跑上车一哭就是俩小时。”杜女士说,孩子梦想考进传媒大学,但感觉没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有些沮丧。
  “考试刚结束那几天,她在家也不说话,直到这两天情绪才逐渐缓和,有时看她在屋里和平时一样又唱又跳,我就放心了。”通过这件事,杜女士也想通了,无论最终成绩如何,尽力了就好,最重要的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依照孩子的意愿,杜女士一家计划去大草原散散心,陪女儿看一场青春偶像的演唱会,剩下来的时间,女儿打算学画画、锻炼身体。
  “孩子已经给全家订好了去呼和浩特旅游的双飞票,下车就有导游,来回共五天,人均花费在4000元左右。”杜女士称女儿已满18周岁,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青岛和烟台,这次一家人想去远方放飞一下。把订票权交到女儿手中,也是想锻炼她的独立能力。
儿子提出去打工 体验挣钱不易
  相比小丽对大草原的向往,小徽(化名)对旅游并不怎么感兴趣,反而报名学起了车。和小徽一样,记者面向434名高三学生及家长的调查问卷显示,计划学车考驾照的学生占一半以上。
  对于小徽的决定,家长徐女士表示支持。“孩子已经成年,只要对他们有利,我们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
  话虽这么说,但徐女士真切地感觉到,孩子与自己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本来想陪着孩子旅游,但看他兴致不高。”徐女士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家长也要表示尊重。
  家长李女士说,高考结束后,孩子主动提出去打工。“孩子18岁了,以前从没出去挣过钱,这次也就是发一下传单,或者找一份助教工作。孩子大了,就该自己做计划并承受后果,只有锻炼一下,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也不在乎他挣多少钱,主要是想让他增加一些社会阅历,体验一下挣钱不易。”
家长支持孩子享暑假自主权
  旅游也好,学习新技能也罢,金钱投入总是必不可少的。
  记者随机向济南4所学校的高三年级展开调查,四成以上家长接受孩子暑期消费3500元以上,近四成家长支持孩子消费1500-3500元,一成以上家长支持孩子消费1500元以内。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消费。
  调查显示,高考生的假期安排大都自己做决定,绝大多数家长也支持孩子的选择。
  家长杜女士说,“孩子长大了,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也能得到一定锻炼。”杜女士坦言,家长不会一直跟在孩子身边,需要他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毕竟未来的路只能靠自己走。
消费和娱乐,把握“度”很重要
  “手机要用最好的,衣服要买最贵的。”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副主任罗文卿认为,不排除部分高考生有“报复性消费”的倾向。
  “此前,考生被高强度学习所束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高考结束放松下来,有时可能会通过报复性消费来满足自己。”罗文卿说,部分商家也会利用高考生的心理,去做一些诱导消费的宣传。对于超出正常消费需求的现象,考生和家长应把握一定的度。
  罗文卿建议,在这段特殊时期,消协等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不良商家进行管控。
  另外,罗文卿认为:“高考生沉浸于毕业后聚餐或过度娱乐中,暴饮暴食,对健康不利,甚至可能乐极生悲。父母不能由着孩子放纵,应该让他们意识到,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未来的路还很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