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星火,见证初心的海岸路18号

齐鲁晚报     2021年08月13日
  □陈敬刚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得到广泛传播,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需要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来领导革命。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青岛是全国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作为当时工商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很早就引起了中央和山东早期党组织的注意。尤其是1923年1月,青岛四方机厂圣诞会成立,并连续不断地发起罢工斗争,更是在工运处于低潮地的北方异军突起。不久后,全国铁路五路联合会秘密派遣党员王荷波化名满玉纲来到青岛,帮助教育改造圣诞会。1923年4月,年仅22岁的中共一大山东代表邓恩铭受济南党组织的派遣来到青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党团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这已经不是邓恩铭第一次来青岛,早在1922年6月,他就来过一次,据他的同班同学王克捷在1973年的回忆诗歌中提道:“记得一中卒业后,他曾来胶为探亲。其叔当时宰吾邑,以故结伴来云滨。”堂叔在胶县任职,常常往来济南和青岛两地,加上曾经在五四运动时高呼“还我青岛”的口号,青岛在邓恩铭心目中早已扎根,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邓恩铭来到青岛后,谋得《胶澳日报》副刊编辑的职务,并利用职务之便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与先期到青的中共党员王象午取得联系。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对二大党章进行了修改,将成立组织的人数由三人改为五人以下,并提出“党员不满5人的地方也要成立组织”。根据三大新党章的规定,1923年8月,邓恩铭与在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工程课任职的共产党员王象午一起组建了青岛市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青岛组,邓恩铭任书记,隶属济南党组织领导。党的通讯联络点设在王象午任职的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工程课,后又改在进步青年丁祝华任教的中国青年会附设模范小学(今青岛市市南区湖南路51号)。
  青岛党组织创建过程中,另一位一大山东党代表王尽美多次来青岛指导工作,并与邓恩铭一起介绍公立青岛国民小学教员延伯真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青岛党组织成立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同年7月,青岛党组织改建为中共青岛独立组,邓恩铭任组长,隶属中央,由中央委托济南党组织领导。1925年2月,又改建为中共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此时,青岛已有正式党员13人,候补党员11人。青岛的革命运动,也从此有了新的发展和飞跃。10月18日,邓恩铭给邓中夏的信中说:“尽美来青,共同努力接洽之结果,铁路机厂和港工已有组织,其成绩出乎意外。”
  关于这段历史,历史见证人丁祝华回忆说:“1923年3月,我到青岛,考入了普济医院,招人的事在报纸上登了,邓恩铭、赵鲁玉可能从报上看到我的名字,在我到医院一二十天的时候他俩提着东西来看我。”丁祝华和邓恩铭是认识的,在“五四运动”期间,邓恩铭就已经记住了这个参加运动的女师代表。也正是因为如此,邓恩铭将丁祝华视为党员培养对象。“邓恩铭经常跑工人区,通信成了问题。他叫我改行,说当小学教员自由些,你就帮我通信吧,不然和中央通信艰难。我于1923年夏天到青岛青年会小学当了教员。为了避免别人怀疑,邓恩铭改名为丁又铭,我俩以姐弟相称”。
  1923年8月青岛党组织建立后,邓恩铭、王象午结识了许多国民党人,并发展其中的延伯真加入共产党,孙秀峰、王少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扩大了对国民党的影响;邓恩铭、王象午和十余名团员也先后加入了国民党,初步形成了左派力量在青岛国民党组织中的主导地位。邓恩铭、延伯真等还努力帮助青岛国民党进行改组。1924年5月,国民党青岛临时执行委员会成立,邓恩铭等当选执委委员,标志着国共合作在青岛已经形成。
  1925年1月初,王尽美以孙中山先生委派的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身份来到青岛,在邓恩铭和国民党左派人士鲁佛民等的协助下,广泛开展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宣传,倡议青岛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在青岛共产党组织和国民党组织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下,1925年l月17日,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成立。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和致孙中山、段祺瑞及各省电,选举鲁佛民为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主席,邓恩铭、延伯真等15人为执行委员,孙秀峰、王象午等9人为候补执行委员。此后,全市各界民众团体也都积极参加了国民会议促成运动,以集会、联谊、游行、演讲等不同形式,拥护共产党和孙中山提出的召开国民会议的倡导,反对段祺瑞的善后会议,形成了一股反帝反封建的巨大洪流。在青岛的国共合作中,青岛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社会进步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青岛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青岛国民会议运动成为青岛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真诚合作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随着工人骨干和进步青年相继入党,青岛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1925年2月,根据中共四大修改的党章规定,青岛党组织改建为中共青岛支部。青岛党支部建立后,在抓好党组织建设同时,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了工人运动。
  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位于青岛市四方区海岸路18号,该房屋建造于1904年,外墙为红色清水砖筑。1924年3月,为便于开展四方机厂的工运工作,中共早期党员王象午调四方机厂任职,居住在该院内9号。1925年2月中共青岛支部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此领导了四方机厂、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并推动形成了青岛历史上反帝爱国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邓恩铭、王尽美、刘少奇、李慰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先后在此工作过,传播马列主义,领导工人运动,推动青岛革命的发展。
  1982年12月31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并立碑,确定四方区(今青岛市北区)海岸路18号为“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同时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修复后建立了“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