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蘑菇再诱人也不要采

齐鲁晚报     2021年08月15日
  虽已进入秋天,但雨水还是不少,野生蘑菇处于生长旺季。济南市疾控中心特别发出提醒:野外的蘑菇,请勿采、勿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小蒙
通讯员 王晓婷 杨丽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这首超魔性的吃毒蘑菇中毒顺口溜,不少人都知道,但总有一些吃货忍不住要尝“鲜”。近日,济南市一家医院就上报了一起因食用自采蘑菇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其中1例病例死亡。
  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等,世界范围内已报道的毒蘑菇约有1000种,我国目前已报道480种。据监测,我国毒蘑菇中毒报告事件病死率高达20%,且具有家庭聚集性,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导致家破人亡的案例屡见不鲜。
  济南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种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有所不同。在中毒案例中,还有患者食用了多种毒蘑菇,中毒症状更复杂。
  常见主要型别包括: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及光敏性皮炎型。其中急性肝损害型的致命鹅膏较为常见,它又俗称“白毒伞、致命白毒伞”。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至今,致命鹅膏在我国至少引发了30余起中毒事件,造成100余人中毒,其中超过60人死亡,是我国最著名的剧毒蘑菇之一。整体来说,毒蘑菇识别困难、中毒后果严重,拒绝食用野生蘑菇是防止中毒的关键!
  首先,应主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辨识不清的野生蘑菇。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鹅膏菌(俗称白罗伞、白毒伞等)、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是剧毒野生菌,致死率极高,要坚决不采不食。
  食用蘑菇后,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疑似毒蘑菇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保留食用过的野生蘑菇或剩余蘑菇样品,一并带到医院,帮助医生判断。
  目前,尚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
辨别毒蘑菇 小心进误区
  怎么区分毒蘑菇?很多人的认识都有误区。
  误区一: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实际上,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但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属剧毒蘑菇,颜色为灰色或白色。
  误区二: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专家称,有些毒蘑菇的确生长在粪便上,如盔孢伞和花褶伞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生长在松林中。
  误区三:可以用银器、生姜、大米、生葱跟蘑菇一起煮,液体变黑的有毒,没变色就没毒。专家表示,这种检测方法并不靠谱。
  有毒蘑菇中一般不含硫化物,不会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白毒伞跟银器或者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颜色也不会发生变化。
  误区四: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实际上,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颜色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有毒,而且还是美味食用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