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高精尖,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

追梦海上探秘激光 我省再添三院士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1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张晓鹏 高雅洁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发布2021年当选院士名单。名单显示,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院长郑婉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有2位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王军成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两位院士都长期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彰显了我省海洋科技的实力。

郑婉华: 最先建议在我国研究 高性能光子晶体激光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新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65人。其中,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院长郑婉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婉华,中科院半导体所固态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主任、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院长,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人工微结构材料和半导体激光研究。她2003年回国后,最先向科技部建议在我国研究高性能光子晶体激光,并在国内率先突破激光激射,发展了从光子晶体能带调控、光子晶体激光结构设计、材料生长到芯片制造的全链条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在高性能光子晶体激光器基础原理和关键技术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和系统性贡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发表论文80多篇,授权专利100多项。
  2018年,潍坊市潍城区以引进郑婉华科研项目为契机,建成潍坊市首家“四不像”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全面提升研究院发展水平和科研层次,2020年将研究院提升到省市层面——由中科院半导体所、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潍坊市政府、潍城区政府联合共建。目前,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被列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直属院,牵头建设的山东省先进光电芯片创新创业共同体被纳入全省“1+30+N”创新体系,2020年获批研究生培养资格,已入院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29名。以研究院为发展龙头,潍城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400亩的潍坊半导体(激光)产业园,已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迅速打造为扎根潍坊、立足山东、放眼全国、面向全球的半导体激光产业基地。

王军成: 海上工作40多年 为研究浮标不惜“跳海”
  海边出生,海边长大,海上工作40多年,从无到有,给中国海域织就了一个全世界第二大的“眼睛”网络,他便是新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军成。
  王军成1953年出生。1978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山东,在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投入到对海洋监测浮标的研究中,一干就是40多年。
  在王军成团队的努力下,1993年,第一个国产的业务浮标终于在黄海上出现,中国的大海上有了真正属于中国人的“眼睛”。
  海洋监测浮标的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不断在海上做试验。最多的时候,王军成一年有100多天在海上,1993年的一天,王军成正在东海工作时,四米巨浪突然袭来,他无法从浮标回到船上,最后只得跳海,同事们用绳子把他拉回船上。
  “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但不经历这些困难,就没有浮标的不断进步。”回首40年的经历,王军成感叹,“一定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
  从当年十来人的团队,到如今50多人的团队,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海洋监测浮标研发、检修团队。他们研发的海洋浮标也在不断进步。北到渤海、黄海,南到南海,200多套海洋监测浮标标志着中国已经构建起规模世界第二的海洋监测浮标网络,其中九成以上都来自王军成团队。
  据介绍,王军成团队研发的浮标每天向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气象局输送近30000组数据。“从气象台发送的海洋预报到海洋气象预报,很大一部分数据都来自这些监测浮标。”
  现在,年近七旬的王军成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
陈松林: 让鱼长得更好更快 造福百姓餐桌
  破译了我国首个鱼类基因组,实现我国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从0到1的突破,建立鱼类精子库……11月1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陈松林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松林1960年出生。1982年,他大学毕业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从事鱼类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研究。1989年后,他投入完成了淡水鱼类精液、胚胎冷冻保存的课题研究;负责建立了我国主要淡水鲤科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和精子库。2000年初,陈松林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工作。他将先前研制的淡水鱼类精子冷冻保存技术应用到海水鱼类上,又成功建立了花鲈、大菱鲆和半滑舌鳎等十多种海水鱼类精子冷冻保存技术和冷冻精子库,解决了海水鱼类种质保存和遗传育种中缺乏冷冻精子的难题。
  陈松林深知科学技术的最终目标是造福人类。半滑舌鳎因其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半滑舌鳎雌、雄个体生长差异巨大,经过一年多的养殖后,雌鱼可达到1斤多,雄鱼却只有2到4两,严重限制了半滑舌鳎苗种的推广和养殖产业的发展。
  对此情况,陈松林及其团队开展了半滑舌鳎雌鱼和雄鱼全基因组测序和精细图谱绘制以及其他一系列研究,将苗种的生理雌鱼比例提高了20%左右,将养殖产量提高了20%以上。同时,还率先突破了半滑舌鳎人工雌核发育技术难关,提高了养殖产量,产生了40亿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外,陈松林还主持开展了牙鲆高产抗病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培育出我国鲆鲽鱼类首个新品种——“鲆优1号”快速生长牙鲆,其生长速度比普通牙鲆提高20%以上、成活率提高20%,现已在山东、福建和天津等沿海省市实现产业化养殖。



上一篇 下一篇